2024年(3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报告材料汇编【精选推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3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报告材料汇编【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4年(3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报告材料汇编【精选推荐】

高校基层D建工作报告材料汇编(3篇)

高校基层D建工作报告材料汇编

(3篇)

新时代高校D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难点及对策

  2021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推动高校党的建设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是高校党组织开展工作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高校党的建设应坚持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深度融合。

  20xx年x月,中央领导同志在第二十七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要着力健全高校D建工作体系,压实高校D建工作政治责任,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推动高校D建与高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坚持党对高等教育的全面领导,关键在于推动高校党的建设与高校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必然要求。高校党组织必须站在新的战略全局高度,聚焦高校D建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难点,将D建工作深入融合到高校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工作中,把D建优势转化为教育发展优势。

  一、高校D建与事业发展融合关键

  新时代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将D建与高校教育事业各方面工作紧密结合,锚定关键节点,提高高校D建科学化水平。

  (一)党的政治建设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中国的大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其根本性质决定了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要通过D建对高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引领来实现。高校承担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落实党对高校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等政治任务,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要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确保正确办学方向,牢牢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使高校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二)党的思想建设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是将党的思想建设融入对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创新开展系统化理论学习,增强理论说服力和感召力,丰富D建与思政教育形式,促进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紧密衔接,形成教育协同长效机制,不断推动学习实践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切实提高育人实效。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让学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为成长成才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不断增强师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党的组织建设与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D建工作的功能定位,高校D建工作必须围绕办学治校中心工作,实现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员率先垂范发挥战斗力,提高基层凝聚力,增强全校向心力。积极推动“一融双高”从基层抓起,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党的20D精神和高校改革发展建设任务落到实处,用教育事业的使命担当凝聚人心,用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鼓舞士气,用党的基层组织的先进性激发活力,促进高校各项工作提质增速。

  (四)党的作风建设与风清气正发展环境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是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高校党组织要落实好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要树立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选人用人导向,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以优良党风带动优良政风、教风、学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全面推进高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五)党的纪律建设与廉洁勤政干部队伍

  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党的力量所在。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党通过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全面加强对党员的严格约束;
通过反腐败斗争,净化党的肌体,纯洁党的队伍,维护党内政治生态。高校党组织要坚持思想教育,强化党员思想认识和纪律意识,在工作实践中严格按照纪律、规矩行事,健全教育、制度、执行、监督、评价等良性运行机制,以严明的纪律打造廉洁勤政的干部队伍,推动管党治校、依法治教走深走实。

  (六)党的制度建设与完善高校治理体系

  高校要把制度建设贯穿工作始终。运用制度法规的执行力、约束力,调解党内矛盾,解决党内问题,规范党员行为。一方面要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另一方面要狠抓制度落实。通过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坚持改革创新正确方向。要织密制度的笼子,形成长效机制,以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重点难点问题为导向,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要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切实发挥党委全面领导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支撑保障作用,通过党的领导提高高校治理体系的科学性及现代化水平,为高校内涵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高校D建与事业发展融合难点

  当前,高校D建与高校事业发展融合的水平整体较高,但仍存在一些难点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思考和探索实践。

  (一)多元主体重视程度和认识深度不到位

  我国高校事业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管理,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是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职责和义务。然而,有些同志将D建与业务工作看成是单独的内容,认为D建是党委、党组织书记、党员的工作,与教学、科研、行政关系不大;
一些教师重业务、轻D建,认为D建活动容易影响自己的科研、教学等业务工作,不愿意深入思考D建和业务工作融合的必要性;
还有一些人找不到二者融合的节点和突破口,认为深度融合没有太大的必要。上述主观认识上的不到位,造成了高校D建与事业发展融合的不顺畅。

  (二)D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存在脱节现象

  当前,高校D建和业务工作在有效融合、深度融合、全面融合上存在一些协同问题和成效问题。有的高校D建工作单纯强调理论学习、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并没有深入思考如何与业务工作结合;
一些高校党组织忙于开展各种活动,对D建工作的功能定位、深刻内涵、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浮于学,少于思,止于悟,停于践”,联系实际不紧密,举措不实。要健全D建和业务融合发展机制,找准融合发展的结合点,充分发挥D建对高校中心工作的引领和服务保障作用。

  (三)队伍整体建设难以满足深度融合要求

  一些高校D建队伍力量较为薄弱,或人员配备不足,或队伍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偏弱。有的高校党务工作者对中央文件精神学习领悟容易流于表面,学习不系统,思考不深入,领悟不透彻,难以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一些党员干部忽视了D建和高校实际工作的结合,忙于部门行政工作,对于D建工作的相关要求仅满足于完成任务,未能有效发挥D建带动实际工作的作用。一些高校教师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授课中强化专业知识传授,不注重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没有深入思考和圆满完成课程思政任务。更有甚者,个别教师的言谈举止已经背离教师准则,达不到教书育人的标准要求。

  (四)相关制度及保障机制欠缺

  19xx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了党对高校的领导、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等重大问题。20xx年,《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做出全面规范,强调把高校党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从八个方面列出高校党委的主要职责,为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有很多较复杂的情况,比如一些院系层面的党政关系和责权界限还不够清晰,议事决策、教育协同、考核激励制度还需进一步细化,并根据D建和高校事业有机融合目标不断完善。有的高校已经就相关问题出台了管理规定,也有部分高校相关制度和保障机制不完善,难以达到有效促进二者深度融合的状态。

  三、高校D建与事业发展融合策略

  (一)凝聚思想共识,明确融合的重要意义

  高校要加强宣传,让多元主体明晰D建与高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到推动二者深度融合是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课题,是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是推动高校事业发展、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着力消除多元主体对二者融合的认识误区,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紧抓“一岗双责”,充分激发基层组织班子成员融合D建和高校事业的热情,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锚定关键节点,找准融合的实践方向

  高校要结合新时代发展特色,围绕D建根本任务和自身实际工作,找准深入融合的实践方向。锚定D建与高校事业发展融合的关键节点,从高校发展需求、矛盾困点、基层诉求等角度深入思考,广泛征求基层意见和建议,大胆革新。做深做细思想教育工作,做早做实组织协调工作,真正发挥高质量D建工作的优势,通过各级党组织调动协同多方力量,为高校基层干事创业拓宽道路、摆脱桎梏。

  (三)加强队伍建设,强化融合的组织保障

  高校要始终以发展战略规划为指导,着力锻造作风优良的人才队伍。一要注重人才选拔和培养。不断细化和完善干部选拔、培养、教育长效机制,优先选拔既懂D建又懂业务、德才兼备的人员加入干部队伍,重点做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以D建带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工作。二要抓好队伍凝聚和协同。增强教职工向心力,不断提高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队伍的合力,为促进D建和高校事业深度融合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四)完善管理机制,优化融合的管理流程

  高校要结合新形势、新局面、新要求,主动构建完善的议事决策、责任落实、信息交流、教育协同、干部培养、考核激励工作机制。通过制度规范化、责任明晰化、沟通立体化、协同常态化、培养长效化、考核标准化,推动融合工作取得实效。要积极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推动议事决策科学规范、管理瓶颈破解消除、沟通平台民意畅通、团结稳定排除障碍,从管理上保障高校D建与高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

  (五)完善评价体系,完成融合的成效检验

  高校要不断改革完善考评机制和评价体系,促进D建和教育事业发展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既要考核D建在业务工作中的具体引领和推动情况,又要考核业务工作开展中融入D建内容的情况,重点检验D建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质性作用。通过完善评价机制,充分引导高校各级党组织将工作重心聚焦在推动发展上。鼓励基层大胆实践探索,创新领导方式、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真正实现高校D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行、成效同赢”。

  四、结束语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推进高校D建与高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是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必然要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校党委要切实履行好领导职责,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融合D建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扎实推进高校D建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式发展,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推进高校基层D建与事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党的20D报告指出,“全面提高机关D建质量,推进事业单位D建工作”。高校基层D建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一环,对加快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贯彻和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高校基层D建与事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牢固树立高校D建与事业发展“一盘棋”理念,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实际行动推进D建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内部治理、社会服务等工作深度融合,切实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上交出D建与事业融合发展的合格答卷。

  一、高校基层D建与事业发展融合的时代意蕴

  (一)推进高校基层D建与事业发展融合,是加强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D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党的全面领导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D建引领作用,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教育教学、学术科研、思想政治工作等方方面面,牢牢把握各项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行动聚焦到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来,以一流D建引领一流大学建设。必须牢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方向,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铸魂育人,引导师生真正把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起来,切实筑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

  (二)推进高校基层D建与事业发展融合,是推进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坚持高校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深度融合,为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完成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提供思想保证、政治保证、组织保证”。

  这是中央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对高校D建与业务融合发展作出明确规定。高校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目标一致,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关系。面对教育评价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进一步找准D建与事业发展的结合点,丰富D建活动内涵,创新D建工作形式,把D建活动有机融入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中,形成“围绕中心抓D建、抓好D建促发展”的良性互动。

  (三)推进高校基层D建与事业发展融合,是提升立德树人质量的现实需要

  教育部出台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高校D建和业务工作虽然在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对象、工作力量等方面不尽相同,但二者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都服从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认真把握新时代D建与事业发展的结合点,积极探索“D建+思政育人”“D建+教育教学”“D建+科研创新”“D建+社会实践”等协同育人模式,实现“十大育人”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格局,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校基层D建与事业发展融合面临的困境

  (一)D建与事业融合发展的理念不够牢固

  长期以来,高校院系党组织一直存在重业务、轻D建的思想,D建和业务“两张皮”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基层D建活动融入教育教学、科研攻关、管理服务等具体工作不够,发展不够平衡,往往陷入“就D建抓D建”的封闭怪圈。部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担当作为意识有所欠缺,担心开展D建活动会影响教师们的教学科研精力,因而开展D建活动不够积极主动,疲于被动应付。D建活动开展仅仅满足于上党课、研讨交流等传统形式,结合学科特点和师生需求开展的特色活动不多,D建工作形式、内容、方法贴合师生党员思想不够紧密,没有很好地调动和发挥师生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工作成效。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缺乏深层次长效化的交流共建机制,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上做得不够,影响了D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实效。

  (二)D建与事业融合发展的队伍不够有力

  推动D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从目前高校情况来看,虽然近几年二级院系党组织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专职组织员,有意识地加强了党支部书记的培养培训,党务工作队伍的素质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但是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有些单位的党务工作干部身兼数职,受教学科研等压力影响,他们对党务工作投入精力不够;
有些党务工作干部懂D建不懂业务的问题比较突出,对D建与业务工作融合没有思路;
有的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不够有力,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其D建和科研“双重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亟须把既熟悉业务又热爱党务工作的优秀教师充实到党务工作队伍中,努力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精通党务、熟悉业务的工作力量。

  (三)D建与事业融合发展的机制不够健全

  实际工作中,一些高校在D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总体来看,目前D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尚缺乏相对成熟配套的体制机制,对二者融合的基本路径、工作举措、考核评价机制等缺少系统研究。

  三、推进高校基层D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策略分析

  推进高校基层D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必须正确处理D建与事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D建、抓好D建促发展,在加强组织领导、人才队伍培养、教育阵地建设、工作方法创新等方面创造有利条件,以系统思维推动D建工作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逐步建立行之有效的融合机制。

  (一)坚持政治统领,增强融合发展的思想自觉

  ***总书记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推动D建与事业融合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将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党的领导和事业发展之中,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

  1.把准政治方向。高校院系党组织在学校党的组织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发挥着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必须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与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通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切实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办学治校、改革发展全过程,确保事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道路阔步前行。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院系工作全过程,严把教师引进、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学术活动等各项工作的“政治关”,守牢意识形态主阵地,引领和保障业务工作顺利推进。

  2.强化思想引领。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院系党组织理论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党员经常性教育培训的首要内容,采取集中学与个人学、培训与研讨、辅导与拓展相结合的方式,抓紧抓实师生经常性学习教育,引导师生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学思想悟思想用思想,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度的行动自觉。以提升党员教师党性修养为牵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完善师德师风全过程评价体系,推动师德师风教育落小落细,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党员教师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教书育人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建立本科生导师制,聘任青年教师担任学业辅导员,通过主题班会、专题思政课、学术研讨等多种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3.提升政治功能。强化院系党组织政治把关机制,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深入推进院系党组织议事决策能力提升行动,进一步健全完善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党委会议制度,明确“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细化明确议事决策范围、议事原则和程序、议定事项的执行与监督,建立健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负责、协调运行的工作运行机制,保证党组织对业务工作的政治引领落实到位。加强院系党组织政治能力建设,用好党内政治生活这一抓手,引导班子成员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从全局上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强基固本,打牢融合发展的组织基础

  将基层组织和组织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选优建强院系党组织书记、党支部书记和委员、组织员等骨干队伍,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务干部队伍,切实把基层组织打造成为推动融合发展的坚强堡垒。

  1.优化组织设置。按照有利于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开展党员教育管理活动、有利于促进业务工作的原则,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探索依托教学科研团队、课题项目组、重大科研平台设立党支部和党小组,成立师生联合党支部,把党支部建在教学科研服务第一线,为D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深入开展新时代高校D建“双创”工作,按照“七个有力”的要求,建立完善教师和学生党支部标准化指标体系,不断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把党支部建设成为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师生、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建立健全师生党支部联动机制,通过设立师生联合党支部、师生党支部联合开展活动等方式,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在学生思想引领、成长成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实现师生互动常态化、教学相长长效化。

  2.建强工作队伍。坚持把党务工作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注重选拔既懂D建又懂业务、既政治强又业务精的党员干部担任院系党组织书记、党支部书记,选优配强组织员、支部委员,实现组织员专职化,保证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本职工作,把他们培养成为D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思想传播者和发展践行者。将“双带头人”培育作为推进D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选准配齐“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持续落实“双带头人”培育工作举措,支持其参与院系党组织议事决策,加入院系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让其D建和科研“双重优势”得以充分彰显和发挥,充分发挥“头雁效应”。

  3.培育后备力量。注重加强对优秀中青年教师和优秀青年学生的政治吸纳,严把党员入口关,不断提升发展党员质量。加强基层党务工作后备力量培养和储备,坚持把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委员、组织员等党务工作者纳入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优先选拔具备思想政治教育背景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党务工作队伍,鼓励和支持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学历深造,加大党务工作者的交流任用力度。加强对基层党务工作人员的理论培训,给基层党务工作人员创造机会学习了解业务知识,熟悉业务工作。建立党务干部与业务干部交流机制,选拔部分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的党员教师担任兼职党务干部,实现专兼职队伍合理匹配,共同研究做好D建与业务融合工作。

  (三)创新方法载体,激发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

  推动D建和事业融合发展,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创新工作思路,精心设计特色鲜明的活动方式,充分激发师生党员抓学习、强业务、促发展的内生动力。

  1.通过创新思路主动融合。贯彻“D建+”理念,围绕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痛点和堵点创新思路举措,结合专业特色,探索建立“D建+思政育人”“D建+教育教学”“D建+科研创新”“D建+社会服务”“D建+人才培养”等工作模式,不断延伸D建“触角”,使D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推动D建与事业发展应融尽融。广泛开展“一党委多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基层D建工作品牌创建活动,鼓励和支持基层党支部紧紧围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工作,认真总结D建工作经验做法,通过“师生党支部交流共建”“师生党员讲党课”等载体,探索形成学科特色鲜明的D建与业务融合品牌,让党支部工作活力得以持续迸发、充分释放。

  2.通过创新载体推动融合。把主题党日活动作为助推融合的有效载体,紧贴新的实践,赋予新的内容,采取新的形式,让主题党日活动进课堂、进宿舍、进项目、进网络,增强主题党日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深入开展“党员先锋出彩”行动,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引导党员教师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中自觉亮身份、当先锋,充分发挥自身科研创新优势,在各项业务工作中创先争优。把社会服务作为助推融合的重要平台,组织带领师生充分发挥专业所长积极服务回馈社会,与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共建活动,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领域作出贡献,延伸科研创新链条,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水平。以“产学研”协同创新为导向,打造以优秀党员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科研团队,整合优势资源,加强协同攻关,积极培育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推动院系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高质量发展,努力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3.通过信息技术助力融合。适应互联网时代新要求和青年学生新特点,借助“两微一端”、云上党课、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手段,运用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灯塔—D建在线”等平台资源,搭建“互联网+D建和思政工作”新平台,创新教育载体,盘活优质资源,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D建+思政”学习网络,不断拓展D建和思政工作阵地。以互联网为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加强党员教育考勤管理,打造集党员教育管理与业务工作交流于一体的融合服务平台,拓展D建工作阵地,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更好地实现D建与事业发展融合互促。

  (四)健全激励机制,压实融合发展的责任链条

  新形势下,高校基层D建和事业发展要想实现深度融合,必须健全融合发展制度机制,压紧压实目标管理责任,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切实把融合发展抓在经常、融入日常。

  1.拧紧融合发展“责任链”。将D建与事业发展纳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站在服务教育强国的高度去思考,放到促进教书育人的大局去设计,坚持D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落实、一体考核,做到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党的领导就延伸到哪里,党员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努力为院系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将D建工作各项任务融入院系年度工作计划,列出时间表和路线图,实现D建和业务在人员、内容、时间等方面互融互促、同心同向。严格落实院系党组织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要求,明确班子成员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健全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体系,层层落实D建工作责任制,形成抓业务必抓D建、将D建融入业务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2.用好考核评价“指挥棒”。推动D建和业务工作联动式评价,对D建和业务进行整体性考核,全面考察D建在促进事业发展中的功能发挥和业务工作中D建优势彰显。健全院系领导班子和处级党员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D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成效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作为院系班子和处级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将院系党组织书记履行主体责任、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基层党支部书记履行直接责任、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纳入考核体系,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对D建考核不达标的实行“一票否决”,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充分调动和激发思融合、抓融合的积极性主动性。把D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情况作为院系党组织书记抓基层D建述职评议和基层党支部书记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与评优评先、表彰奖励、提拔任用等事项挂钩,合理运用考核结果,真正把推动融合发展的责任落到实处。

  3.探索助推融合新机制。坚持把加强D建与事业发展融合纳入中层领导干部学习教育、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党员教育培训等,将其作为基层D建研究课题的重要内容,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鼓励基层党组织在推进D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上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性、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坚持把重大任务作为检验融合成效的“经验交流”“磨刀石”,在完成重大科研攻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等急难险重任务中设立党员突击队,把高校基层院系专业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动力源泉。加大D建与事业发展融合的宣传力度,通过树立先进典型、推广经验做法等方式,不断提升融合发展的示范效应。加强D建与事业发展融合的过程性督导,将重大事项专题检查、重点业务工作督查等工作结合起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把推动融合发展的任务落到实处。

高校基层D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思考与探索

  一、高校基层D建与业务融合的研究现状、意义和价值

  高校D建要围绕教学科研工作开展,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总结中国共产D建党一百年以来的经验,党的建设要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党的工作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以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引领,同样高校D建要与教学和科研业务深度融合,才能培养出国家未来发展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如果D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不能融合发展,就会出现实践中党支部的活动组织难、工作开展难、作用发挥难、凝聚力效果不足等问题。D建与业务相脱离现象是基层D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虽然高校基层D建与教学科研工作结合在不断加强,但是当前基层D建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党的基层组织理论学习和组织生活没有联系学科建设;
主题活动未能联系教学科研实际,以体现和突出业务发展;
组织活动未切实落到人才培养上;
D建未能真正纠正不正之风,引领正确的学术风气;
等等。要使基层D建焕发生机与活力,必须创新驱动发展,从根本上挖掘内生动力,推动基层D建与教学科研工作有机融合。

  从当前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形势来看,高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D建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的相互融合和互相促进。抓好基层和夯实基础是高校D建的重要任务。作为党在高校的重要基层组织,高校应以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从基层抓起,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业务深度融合,在完善党的执政理论要求的同时,建设和谐校园,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再上新台阶。

  二、高校D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策略与思路

  本文从以下七个方面对高校基层D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进行了探索,给出了研究策略与发展路径。

  (一)立德树人,探索理论学习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相结合

  20xx年x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用科学理论培养人,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高校基层党支部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一方面可以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培育工作,依托学科建设、专业发展、课程设置、实验项目、学科竞赛、教学内容、课题研究等内容形式,有计划有阶段性地组织教师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对课程思政团队进行精心培育,以提升教学效果。基层教学组织每年开展一定次数的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会和课程思政示范课观摩活动。另一方面,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开展学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相关培训,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政策、任务、目标及路径等内容进行解读。邀请课程思政模范典型、课程思政教学比赛获奖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活动,搭建同行交流学习平台。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及各类教育培训之中,切实提高思政教学实效。理论学习与提高思政教学实效相结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提升“三全育人”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统筹发展,探索D建与学科建设目标相结合

  发掘学科建设中的痛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在D建中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找准举措予以攻克,实现学科高质量发展。根据党的20D报告中师德师风建设要求,需要我们认真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师德师风持续向好发展。认真按照课程思政规范化建设要求,创新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与方法,发挥教师各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切实提高育人效果。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课堂,积极建设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和各级课程思政精品示范课。

  基于D建思政工作要求,从学科建设实际出发,推动D建思政对学科建设的引领工作,要准确把握三个方面的认识:一是立德树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关乎高等教育成败的问题,把握好D建工作在学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二是D建思政工作和学科建设之间的联系,为D建引领方式的创新提供动力。从引领的途径来看,两项工作中均涉及组织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制度机制建设等方面,为实现D建引领路径创新提供了可能性,有助于形成学科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新格局。要把D建和业务两项工作互相交融,积极搭建相关的组织架构,使支部建设围绕学科发展有序进行,凝聚师资队伍,推进“双带头人”工程,多措并举、联动发力,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促进高校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三)凝心聚力,探索D建与教学科研团队相结合

  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非党员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凝心聚力,加强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建设,加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贯通学科、教学、教材、管理等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三全育人格局。积极推进我校海洋意识培育。精心打造内容积极向上、格调高尚雅致、形式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突出海洋文化特色,做好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海洋平台和活动体系建设,培养学生“学海—知海—爱海”的海洋意识。找准D建工作与教学科研的切入点,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敢于直面困难任务。分级分类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扎实推进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和教师党员先锋工程,增强党员的大局和服务意识。以党的20D精神为指引,结合教学和科研任务,不断推进“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真抓实干,做好“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形成高校基层D建与专业协同发展长效工作机制。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纳入党组织管理,是新形势下高校D建工作的有效举措。在基层D建思想保障的基础上,优化团队结构,增强团队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把基层党组织和教师团队建设整合好,以党的建设带动团队建设,提升团队竞争力,以教学科研团队的凝心聚力体现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建设,打造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加强团队产学研合作。

  (四)三全育人,探索D建与学生培养相结合

  通过D建带动学生科技创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做好学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的联合纽带作用,践行“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理念,构建“三全育人”人才培养格局,促进D建工作与思政工作有机融合,努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以D建带动学生科技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在创业就业中的综合竞争实力。发挥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的联动作用,加强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指导学生党员和普通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如教师党员指导大学生申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指导学生参与社团或科技协会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学科竞赛。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和申报专利等,或者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带动学生的进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增强实践动手能力,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三全育人,通过探索D建与学生培养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五)学术诚信,探索D建与学术风气相结合

  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教师和研究生群体作为主力军,建立端正的学术氛围尤为重要。在研究生方面,研究生党员在研究生群体占有较大的比例,因此,为防止出现学术风气危机,就要做好研究生D建工作,协调好学术风气建设。在教师方面,积极发挥教师党员和研究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非党员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促进研究生党员的先进性与端正的学术风气互动双赢。以研究生D建促进学术风气建设,首先要突出学术中导师和研究生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建立研究生党组织和学院互动交流的良好机制;
其次,做好教工党支部与研究生党支部的联系纽带;
最后,协调好学术监督部门与高校研究生院党组织的工作衔接。在科学监督、部门与党支部互动的作用下,推动研究生党员良好学风和学术风气建设的新局面。

  (六)产教融合,探索主题活动与校企合作相结合

  要把D建工作融入广大师生党员的内心。找准D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的切入点,关键时刻发扬连续作战精神,不畏艰难攻克难点和痛点。针对高校应用型科技人才的培养要求,校企共建D建创新实践活动基地,成立校企联合党支部,开展具体而明确的主题活动,搭建党员成长创新平台,发扬党支部的先锋堡垒作用及科研实力,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D建文化交流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开共赢新局面。通过理清工作思路,积极构建长效发展机制,联合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和D建思想交流等举措,实现校企共赢和共促发展。

  (七)考核评价,探索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检验D建工作成效

  健全高校基层D建考评机制,关键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标准。在党支部开展教学科研业务的同时,加强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建设,丰富党支部组织生活,认真组织“三会一课”,结合党政工作要点,将业务考核与D建内容融合起来,建立二者融合的考核评价机制,并制定相应的考评标准与强化措施,加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推动D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促发展的作为和成效论质量,以发展的成果来检验和评价D建工作。积极完成科研任务,力争科研成果比往年有突破,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检验D建工作成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克服D建与业务相脱离的难题,首先要把好政治关,注重教育培训,严格组Z生活H,强化党内日常监督,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能力提升为关键,优秀党员应做好表率作用,用行动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带动学术团队积极向好推进,实现D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双提高。实践过程中善于通过D建工作平台,主动对接相关企业、部门,挖掘社会痛点,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结束语

  本文论述了高校D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给出了高校D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切入点。高校D建与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相结合,实现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三全育人”质量。D建与教学科研相结合,找准融合点,切实把D建工作融入广大师生党员的内心,与教学科研有机融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检验D建工作成效。通过发展作为、工作业绩和实际成效来评价和检验D建工作质量,以扎实的作风推进高校各项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上一篇:(3篇)一般道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材料汇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访问:(3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报告材料汇编 工作报告 党建 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