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作风建设党课演讲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作风建设党课演讲稿,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作风建设党课演讲稿

作风建设党课演讲稿6篇

第1篇: 作风建设党课演讲稿

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党课讲稿


  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党课讲稿
  
  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  
      
  同志们:  
  按照支队创模办的要求,大队级党委书记要带头讲一堂党课。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在不断显现,要化危为机,完成繁重任务,实现科学发展、超常跨越的目标,务必以坚强党性和良好作风提供可靠保证。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共同探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的内涵及关系;
二是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的重要意义;
三是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的途径与方法。  
  一、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的内涵  
  党性修养的内涵  
  党性修养,是指党员以共产党的特性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达到自觉自愿履行的程度,即具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坚定的政治信念,先进的思想觉悟,坚强的组织观念,必备的文化技能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社会的中坚、民族的脊梁、阶级的先锋和时代的楷模。党性修养主要包括政治修养、理论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作风修养和纪律修养等。党性修养是对共产党的本质属性的内化;
是党员在改造客观世界中自觉运用党性原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克服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不断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开创实践和认识新境界的过程;
是党员自强和自律的统一。  
  作风建设的内涵  
  党的作风是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生活等各个方面一贯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外在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党的作风包括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党的作风是党的建设成功的保证,体现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党性修养与作风建设的关系  
  党的作风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是党性修养、政治品质、道德境界的具体表现。党风根源于党性,由党性所决定并体现和制约着党性。党性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内在属性,是党的阶级属性的集中表现。党性是党风的内在根据,党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党性决定党风,党风体现党性。党性修养与作风建设有密切关系,领导干部的党性强与弱,直接关系党的形象。只有加强党性修养,才能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只有党性强、作风正,才有民心顺、社会稳、事业兴的良好局面。  
  1、党性修养与作风建设是源与流的统一。“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党性修养是作风建设之源,作风建设是党性修养之流,只有正本清源,才能源远流长。我们经常讲,要从源头来惩治预防腐败。源头在哪里?就在于党性。胡锦涛总书记从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的角度提出构筑拒腐防变的能力,这是思想上的升华和认识上的深化,抓住了根本,溯及了源头。毛泽东同志是最善于从哲学高度总结经验教训、抓住问题根源的。在总结大革命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时,他指出,固然有敌我力量悬殊的客观原因,但更重要的是革命党自身的原因。  
  2、党性修养与作风建设是内与外的统一。孟子说:“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党性是作风的内在依据,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物必自腐而后虫生”。我们一些优秀干部,面对诱惑不为所动,根本是源于党性的坚定;然而一些腐败分子,在诱惑面前趋之若鹜,根子是由于党性的丧失。  
  3、党性修养与作风建设是知与行的统一。毛主席曾经指出“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党性与作风是一个知与行的统一体。党性修养是认知的过程,作风建设是行为的表现。知与行的统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无疑作风也是检验党性的标准。我们有个别党员干部口号叫得响当当,内心却是脏兮兮,这种虚假的忠诚即使能够蒙蔽于一时,最终也会被党和人民所唾弃。  
  二、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的重要意义  
  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胜利的宝贵经验,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  
  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始终把党性党风问题作为党的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来抓。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革命战争年代紧紧抓住“革命”的时代脉搏,加强以“奋斗”为主题的党性修养,通过延安整风运动,开创了我党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共产党员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的新途径,达到了全党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保证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恢复和发扬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集中解决党内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的问题,取得了改革开放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针对当时党的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开展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活动,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取得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成就。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推进以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重申“两个务必”,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三为民”要求,先后在全党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并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 XX年1月13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的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指出了作风建设“根”的问题。  
  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党性修养和作风状况,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具有较强执政能力、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中国的问题,关键是党的问题,党的问题关键是党员干部的问题,党员干部的问题关键是党性问题。共产党能够取得革命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共产党的人品修养、党性修养,取决于我们党能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始终坚持负重前行。周恩来同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后人把他的人品修养总结为“六无”:即死不留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党而不私、劳而无恕、死不留言。但大家一定要端正态度,根据现象找问题,对照问题找差距,看自己身上是不是有这些倾向和苗头,看自己身边是不是有这样的人,每个单位、每名干部都要认真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党性锤炼、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特有的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迫切需要。加强党性修养、筑牢思想防线,是领导干部自觉抵制腐朽思想侵蚀的根本途径,是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关键环节,是预防腐败的重要内容。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同时,随着民主政治的推进,民间反腐已蔚然成风,比如媒体反腐就是民间反腐的一种形式。媒体既可以把领导者声音放大到老百姓中去,也可以把老百姓的声音通过媒体放大,让当权者知道,因此媒体既可以成为稳定的因素、积极的因素,帮助我们反腐,但掌控不好,也可能酿成大事。所以,针对当前新任务、实现新目标,针对统一思想和意志,针对继承传统,针对解决新问题,都要求重提党性修养。  
  三、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的途径与方法  
  党员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领头雁”,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党的形象,影响十分重大。特别是在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上,领导干部能不能带好头,起着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党员领导干部应如何才能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我认为应该做到“端正四种观念、克服四种心理、处理好四个关系”。  
  端正四种观念,即端正义利观、苦乐观、财产观和是非荣辱观。  
  一要端正“义利观”。具体一点讲,要处理好“名”和“利”的关系。“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我们要十分珍惜名声,对有损个人形象和单位形象的事绝不能干。要注意把握好分寸,即有名有利的事积极干,有名无利的事认真干,有利损名的事坚决不能干。要处理好“公”和“私”的关系。应当坚持公私分明,界线清楚。  
  二要端正“苦乐观”。西方哲学家博洛尔说:“简朴和适度的饮食,一种正常的生活和庄重节制,这是防止政治腐败最好的防腐剂。”我们的确清苦、辛苦、艰苦一点,但与普通民众比,与同龄人中的下岗职工、打工者、农民比,我们的日子比他们要好过得多。因此,我们要保持勤俭节约的美德,少索取、多奉献,少攀比、多节约,少比待遇、多比工作,靠我们的双手创造更大的幸福。  
  三要端正“财产观”。我们现在都不是无产阶级了,都成了有产者了。我们的合法收入和财产虽然不多,但维持我们过一个体面的日子还是够的。比利时有本叫《老人》的杂志,对60岁以上老人开展了一次“你最后悔什么”的专题调查,结果是70%的老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以至事业无成;
67%的老人后悔年轻时选择了错误的职业;
63%的老人后悔对子女教育不够或方法不当;
只有11%的老人后悔没有赚到更多的金钱。可见,钱的多少并不是决定一生幸福的决定性因素。  
  四要端正“是非荣辱观”。受法制完备程度、执法到位情况、核心价值健全状况等因素影响,难免会出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荣辱错位的现象。比如说,把闯红灯、踩红线看成是思想解放,敢闯敢冒;
把学雷锋、做好事说成是傻冒;
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说成是不合时宜的土气、小气,等等。但我们要坚信这不是社会的主旋律。我们对此应保持一份清醒,总之,结论是两条:一条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另一条是“知足常乐,知止不耻”。止就是不走邪线、不踩底线、不触红线。  
  克服四种心理,即克服满足心理、攀比心理、贪占心理和侥幸心理。  
  一要克服满足心理。目前有些党员干部存在满足心理,主要表现为工作标准不高,自以为是,稍有成绩便沾沾自喜;
在世界观改造上不求进取,固步自封,自己觉得先进,其实所作所为比群众先进不了多少,甚至落后于一般群众。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自身的要求,要自觉克服满足心理,始终以昂扬的斗志,永不懈怠的作风,拼搏进取的精神投身工作,改造自我,与时俱进,努力做到在思想上先人一步,工作上身体力行,作风上率先垂范。  
  二要克服攀比心理。作为一名党员,我们不能和社会上的有钱人比有多少钱、多少房产、多少积蓄,也不比奢侈的生活,而是比谁更有文化知识,谁的子女更发奋,谁的日子过得更轻松自在,谁的社会舆论、公众形象更好些。因为这样的攀比出贪欲、出腐败。因为攀比就会心理失衡,引起观念的变化,造成思想大堤的溃决,我们应引以为戒。  
  三要克服贪占心理。欲望是人的一种本能,凡人都有七情六欲。我们有的干部之所以在权钱色等的诱惑下落马,究其根源,就是在欲望面前把握不住自己,为欲所困、为欲所害。所以说,贪欲是一切腐败之源,追求私欲的满足是腐败行为的原动力。因此,我们要坚持为政清廉,就必须从主观上克服贪欲。  
  四要克服侥幸心理。所谓侥幸心理,就是面对一件恶事丑事,相信由于种种偶然的原因而得以蒙混过关或免去灾害的一种心理活动。侥幸心理虽然能够使人在某一件事情上蒙混过关,带来一时的“心满意足”,但决不可能给人带来永久的安宁和幸福。因此,我们要努力在“自觉”、“慎独”上下功夫,在可能出现的“红包”等诱惑面前,千万不要心存侥幸,耍小聪明。  
  处理好四个关系,即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权力与责任、做官与做事、自律与他律的关系。  
  一要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改革开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革,新事物不断涌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势必要涉及各种利益调整、利益分化以及利益分配等诸多矛盾,也同时会影响到我们当中每一个成员的个人利益。马克思曾经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更注重集体利益,人们的个人利益才能最好的得到实现;
没有集体利益的实现,个人利益的实现只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作为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应该比其他社会成员更加自觉地顾全大局,带头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把个人利益的实现与集体利益的实现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是处理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中国古代官员是皇帝任命的,只对“万岁爷”负责。但《中庸》也说:地位在上,不凌辱下。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地位和职务只是我们脚下的台阶,并非自己的高度,因此我们必须对人民负责。权力就是责任,有一份权力就有一份责任;
权力越大,职务越高,责任就越大,任何一名党员干部都不能只看到权力,而轻视或忘掉责任。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  
  三是处理好做官与做事的关系。能不能处理好做官与做事的关系,说到底就是能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问题。“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领导就是服务,做官必须做事。做官的人做事,要求真务实,要想事、干事、懂事。要着眼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优势与劣势,做到经验早总结、问题早发现、措施早落实,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闪光的业绩。要识大体、顾大局,既要有自知之明,又要有知人之明。互相团结是最好体现。大家在一起共事,是一种缘分。要珍惜这种共事的缘分,多一点谦让,多一点宽容,多一点沟通,做一个受人尊重、受人欢迎的人。  
  四是处理好自律与他律的关系。这是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自律是内因的结果,主要靠道德约束和个人修养;
他律是靠外力约束,主要依靠法律法规的强制和各种形式的监督。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要使自己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自律和他律都很重要,但首先应该主动地严格自律,始终保持严谨的生活态度和优良的工作作风。把握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到领导在场与不在场一个样,八小时以外与八小时以内一个样,没有监督与有监督一个样。再次,对领导干部来说,一定要谨慎交友,冷静交友,从善交友,选良交友,择廉交友。  
  最后,我衷心地希望大家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永葆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和昂扬锐气,站得住、立得牢、行得正。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标准,进一步拉高人生标杆,争当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的模范。  
  

第2篇: 作风建设党课演讲稿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民主集中

(党课讲稿)

前 言

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我们讨论民主集中制这样一个话题。

关于民主集中制这样一个话题,我们首先讲现代化的这样一个前奏。人类发展至今,特别是近代以来,我们所说的现代化有几个模式。

第一个比较成功的模式是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这个模式成功了,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这个模式成功背后的原因是,它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个人自由和个人主义为基本的理论依托,尤其突出自由竞争,这样一个模式背后的秘密是这个。

还有一种现代化的成功模式是莱茵模式。莱茵模式主要是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为代表,它成功的原因是莱茵模式都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强调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利用税收和福利政策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公正。莱茵模式也很成规,这都是两种现代化的成功模式。

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有一种新的现代化的模式跃然屹立在世界的面前。这种现代化的模式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最为快速的现代化,这个现代化是中国的现代化。我们可以放眼世界看在共产党、现代化的过程中,能够连续40年以7%的速度发展的国家只有英国和新加坡。英国我们没法比较,因为它离我们的时间太远,英国的现代化很早就完成了。那新加坡太小了,都无法与中国相比较,只有中国的现代化是独一的,是独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的现代化的独特性,甚至可以列为第三种现代化的成功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10年以后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

很多人都在探索中国的发展,中国的现代化成功的密码是什么,很多人都在探索。那学界也给出了中国现代化的“钥匙”和“密码”,通过研究,海内外很多的学者和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国经济成功的背后有政治原因,探索到政治原因这样一个层面,纷纷地有几种观点出来,纷纷有“国家主导论、“纵向民主论”、“政治集权与经济自由”、“负责任的威权体制”、“有效的一党制”等说法来概括中国制度的特点,来解析中国现代化成功的密码。我们都同意,这些观点展现给我们面前的都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用这些观点来探索中国现代化成功的政治原因或制度原因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要素和制度。这个制度是被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的一个制度,即民主集中制。因为民主集中制在这两部规范性文件中都被规定为中国的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不涉及到这样一个层面,就没有触及到中国现代化成功的最根本的制度因素。再是涉及到我们今天所谈的制度因素,民主集中制。

我们的观点是,民主集中制才是中国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核心制度,只有抓住这个制度,才能够真正地探索出中国现代化成功的密钥是什么。

为了解释这一问题,进一步深入分析这一问题,我们今天准备从三个方面来探析这样一个问题。第一,民主集中制的历史沿革,对于我们党和国家而言,民主集中制从哪儿发展的,怎么发展的。第二,民主集中制的制度优势,它是中国现代化的成功的根本因素所在,根本的制度要素,那它根本在何处,它的制度要素能够散发出哪些优势。第三,我们在未来还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一、民主集中制的历史沿革

下面是第一个问题,民主集中制的历史沿革。那谈起了民主集中制,就需要明确什么是民主集中制。我们常常谈起的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一种制度。那这种制度是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根本的组织制度和组织原则,这种制度规定了党的领导,以及领导和群众,上级和下级,部分和整体,组织和个人的正确关系,是胜利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重要保障。这样一个制度是非常优越的制度,但这个制度是个舶来品,为什么说这个制度是个舶来品?这个制度是随着我们党的组织制度引进来的。党最初源于西方,党本身也是一个舶来品,那附随党这样一个新事物的东西也是一个舶来品。

我们是从哪儿舶来的?1977年7月,邓小平的一段讲话告诉我们这个舶来品是从哪儿来的,中国化的东西是从哪儿的。邓小平在《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一文中谈到: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的发展,强调对列宁的建党学说要作科学的评价。他指出,在党这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讲的不多,列宁有一个完整的建党学说,正是因为列宁了那么好的一个党,才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才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可以看到列宁所建立的党和建立的国家,根本的组织制度和原则都是民主集中制。那我们从列宁那里学到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的都是民主集中制,也有这个因素。来看看列宁来回答民主集中制是怎么回事。说列宁之前还要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因为邓小平的这段讲话中提到“马克思、恩格斯讲的不多”,但讲的不多,不等于没讲,还讲了一些。

(一)民主集中制缘起

关于民主集中制的问题,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共产主义同盟的时候,曾经对如何实行民主和集中是做给一些探索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1871年主持修订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中对制定精神实质作了一个明确的阐释。他说,它既是民主的,不是集中的,更不是碎片化的,更不是片面化的或碎片化的集中。马克思、恩格斯在1871年制定国际公认协会共同章程的时候还没有明确民主集中的概念,但他强调这样一个组织章程是民主的,不是集中的。他更强调从民主的角度来讲。这个背景不难解释,因为在马克思、恩格斯所生活的国家和时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已经开始有比较大和深入的发展,民主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所以这个时代对马克思也有很大的影响,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在制定国际工人协会的共同章程时更强调通过民主的方式来组织工人协会,以民主的原则来建立章程,强调不是集中的,是通过一种国际工人的联合体、共同体,通过一种民主的方式来组织的。

那马克思是不是就没有谈到集中?其实是谈到了。马克思、恩格斯在他的文集中也谈到,集中权威和纪律,对于阶级对立情况下的残酷的斗争环境中,能否实现无产阶级民主的目标至关重要。其意为,在那个时代,虽然资产阶级民主有很大的发展,但它还有很多不完善、不确定的地方,甚至还有很多落后、反动的地方,在这样的情况下,无产阶级来实现自己的民主目标的时候还需要无产阶级把自己的队伍组织起来,运用权威、集中和纪律来打造一个更有战斗力的无产阶级队伍来实现自己的民主目标,其实谈到了集中的问题,在组织无产阶级队伍的时候谈到了集中的问题,但它更多强调的是民主的方面。

那我们反过来,到了俄国,俄国是所有帝国主义国家中,当时的西方列强中最为落后的一个国家,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那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很落后,特别是资本主义民主发展也非常滞后,谈不上先进的民主制度建立,个人自由也无从谈起。所以列宁在这个时候根据俄国的形势、发展以及社会民主党,就刚刚建党的斗争的实际,当时党内存在很多的派别,如经济派、反火星派等,这些派别使整个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很不团结,又加之俄国革命的形势非常严峻,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它的资产阶级民主并不发达,那工人阶级通过选举的方式是很难取得国家政权的,此路基本不通,这是在1905年之前。那怎么办?列宁怎么样去实现无产阶级的民主目标?就必须通过一种更加强调纪律和权威的这样一种制度来组织无产阶级政党。这样一种组织原则是作为建党的基础。

所以列宁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时候,列宁提出了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它并不是民主集中制,和马克思所讲的民主制更是相去甚远,它是根据俄国的国家实际和政党组织实际提出了集中制这样一个概念。既是集中思想和集中组织和管理两个方面,他有一段话来进一步阐述建立一个集中制的党的思想,他讲了,集中制要求中央和党的最遥远、最偏远的部分之间没有任何的障碍,中央有直接掌握每一个党员的绝对权力,他同时也强调,在黑暗的专制制度下,在陷阱到处进行追捕的情况下,党组织广泛的民主制只是一种毫无思想,而且有害的儿戏。在俄国实际的情况下,通过民主的方式来建党是不切实际的,因为这个时候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都是在一种秘密的状态下,如果通过民主的方式来选取领导人,那必然要通过民主的竞选演说等一系列的民主流程,那这样一来,党的领导人其实已经暴露出了沙皇的政治政权,党的领导是无法生存的,那党也是无法生存的,所以列宁讲还是一种毫无意思还是有害的儿戏。当然了,列宁提出这样一个建党的思想,建立一个集中制的党,也遭到了第二国际的一些著名领导人的反对。在整个俄国和西方存在着发展阶段的差异,在西方因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发展得比较快,水平比较高,资产阶级民主的观念也深入人心,所以相对西方的工人领导人,他根据本国的国情提出来对列宁的集中建党的思想的不同看法,这也很正常,因为国家处的发展阶段不一样,个人的认识水平也不一样。

当时在1904年的时候,卢森堡就对列宁的集中制建党的思想提出了批评意见,这是一个来自第二国际的批评意见,那同时在俄国革命的形势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在1904年,俄国在日俄战争失败以后,沙皇俄国也进行了改变,进行了改革之后。

特别是1905年1月,俄国爆发了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工人阶级按照民主制的原则来产生了苏维埃的组织来领导政治罢工等这一系列的革命运动。特别革命运动以后进入了斯特里特和平时期,沙皇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实行一系列改革,那资产阶级民主的这样一个大门也打开了。

那这样一来,列宁根据俄国革命新的实际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办法,列宁为俄国社会民主党拟定策略时就提出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他针对社会民主发展的一个具体实际,在党内也提出了一个,原来提出集中制,现在提出了一个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其实是根据了俄国的实际(提出的)。

同年4月,召开了党的第四次代表大会,把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作为党的组织章程的重要条款给写进来了,这个条款是这么说的,它说:党的一切组织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从1906年四次代表大会以后,联共部章程一直保留这样一个条文,党的一切组织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民主集中制就已经在俄国党内部扎下根来,作为俄国党一切组织的组织原则、组织制度保留下来了。

1906年,俄国党建立起来以后,经过十多年发展,1917年夺取政权之后,列宁后来又建立了第三国际,第三国际建立起来之后,那通过第三国际向世界输出革命,即世界革命时期,在输出革命的过程中,那就顺带将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也一并地输出来。这时候我们党的建立正好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接受了民主集中制这样一个思想。那民主集中制这样一个思想是随着加入共产国际的要求和条件附带着传入到中国来的。

再详细地介绍一下。列宁在1902年7月起草加入共产国际的文件中强调:加入共产国际的党,应该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在目前激烈的国内战争时代,共产党必须按照高度集中的方式组织起来,在党内实行像军事纪律那样铁的纪律,党的中央机关必须拥有广泛的权力,得到全体党员的普遍的人人,成为一个有权威的机构,只有这样,党才能履行自己的职责。那这样一个要求和规定,随着共产国际的思想和共产国际对外输出革命,那逐渐输入到中国。

(二)民主集中制在中国

但输入到中国之后,一开始民主集中制并不叫民主集中制,一开始的概念很混乱,刚开始的中文译文是“民主主义集权制”,还有“民主主义的中央集权”,还有“德莫克乃西的中央集权”。包括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等早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称之为中央集权制。

1922 年中共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宣布完全承认第三国际的加入条件,即“加入共产国际的党,应该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但这时并不是这样翻译的,因为在此之后,当时翻译的还是中央集权的党。

在923年5月10日,在施存统发表的文章中才首次提到了“民主的集中制”这样一个中文版的概念。924年1月,刘仁静发表的文章中,首次以民主集中制来描叙列宁创立的布尔什维克党,这才是民主集中制和党的组织原则第一次的连接,或第一次描述党的组织原则。直到1927年,在此之后,我们党才把以前的关于民主集中制的翻译逐渐统一到民主集中制这样一个概念上。直到1927年6月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的决议案》中规定:我们党的指导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这才是民主集中制第一次载入章程,并一直地保留下来。这是民主集中制的源起,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进来的。

前述了政党层面,那从政权层面。一开始就讲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组织原则,那前述的是党的组织原则,因为写入章程,那从国家政权的角度来讲,它是什么时候开始讲要加入国家政权,作为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在1940年毛泽东写的《新民主主义论》中,把民主集中制作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体的组织原则,这在1940年就提出来了。在1945年的《论联合政府》中又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权组织,应该采取民主集中制”。新中国建立后,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政权建设中得以确立。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第十五条规定:“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在政权层面都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第二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82年通过历经四次修正的现行《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从此,民主集中制成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根本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

那从概念层面来讲,虽然民主集中制引入进来了,那如何去理解民主集中制?其实民主集中制是一个复合概念,如何去理解这一概念?也是经过一个发展的历程。在1937年的时候,毛泽东阐述道,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将民主和集中两个似乎相冲突的东西,在一定形式上统一起来。民主和集中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深沟,对于中国,二者都是必需的。其实民主和集中是分开的,分开之后通过某种方式连在一起,这是毛泽东在那时候的理解。

在中共七大在制定党章时作出明确规定,民主集中制是什么,这个概念是什么?它讲了,即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不是民主制和集中制两种概念的联合,它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领导下的民主。注意“领导”这个词,集中领导下的民主,它不是其他的概念,是领导下的民主。民主这个概念,如何去实行?是在集中领导下的民主。

建国以后,八大党章在七大的基础上规定,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这没有变,但变的是哪个词,民主集中制概念的内涵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而不是集中领导下的民主,把“领导”改成了“指导”,强调了民主更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1979 年邓小平指出,我们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很明确。那这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又加了“相结合”三个字。在八大的基础上又加了三个字。

基于此,1992 年十四大党章将民主集中制表述为这样,固定下来了,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便是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内涵。这就形成了20个字的完整定义,“20”字的定义中,科学地包含了民主集中制的四个关键要素,即“民主”、“集中”、“指导”和“相结合”,这四大要素,它们体现在从民主到集中、从集中到民主的两大基本过程之中。是民主和集中所有的优势结合在一块,融合在一起的,形成一种新的民主形式。民主集中制根本上是一种民主制,它不是集中制。这是民主集中制是历史沿革,我们从政党层面、国家层面和概念层面的三个层面来对它进行一种解读。

二、民主集中制的制度优势

那第二个问题是民主集中制的制度优势。我们讲这个概念引进来了,在国家层面和政党层面都引进来了,它具体有什么优势?民主集中制的优势,我们先看一看我们的领导人对民主集中制的优势是如何描述的。毛泽东讲,民主集中制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将民主和集中两个似乎相冲突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实行民主集中制,就是要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他追求的是这样一种政治局面,这种政治局面,现在是既有个人自由,又有统一意志;
既有人心舒畅、生动活泼,又有纪律约束,这样一种政治局面,形成这样一种既有创造力又有凝聚力,既有效率又能够有活力的这样一个制度局面。这是毛泽东讲的民主集中制的优势。

邓小平讲,民主集中制是最合理的制度,评价非常高。最便利的制度,永远不能丢。民主集中制之所以是合理的,是因为它能够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诉求,有利于实现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领导与群众、民主与法制、纪律与自由、权利与义务的正确结合。邓小平讲得更为全面,各个方面都提到了。对于我们今天的讲课来讲,我们在讲话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解释民主集中制有哪些优势。

(一)广泛的民主性

第一个优势,民主集中制本质上是民主制,它能够带来的一个重大的制度优势是它能带来广泛的民主性,这是它的制度优势。广泛的民主性是指在民主和集中对立统一的过程中,民主是基础性和前提性的,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方面,是更本质的东西。甚至因为没有广泛且充分的民主,就难以形成正确的集中。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形成一个决策,那这个决策是否是正确的,怎么样判断?就看它的整个决策的形成过程,是从集中到集中,还是从民主集中。它也是一个群众路线的过程。从民主到集中,这个决策是不是经过民主的程序,通过大家提议、决定,最后形成一个共识,基于这个共识做决策的,这样才是一个正确且合理的,能够得到大家认同的,执行起来也更加高效的一个正确的决策,否则,如果从集中到集中,就面临着这个决策不一定具有广泛性的一个问题,因为它没有征求大家的意见。同时,执行起来又不一定具有可行性,因为从集中到集中,没有征求大家的意见中,在执行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而且也会增加很多的执行成本。

那民主集中制,如果从民主到集中这样一个过程,民主集中制首要的优势是广泛的民主性,这种民主性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是根本的组织制度,它在很多具体的方面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我们可以简单举几个例子。

在革命时期,民主集中制给我们带来的民主性是我们党的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何它是我们党的软实力的重要方面?很简单的例子,在陕甘宁边区,我们建立了“三三制”的政权,“三三制”的政权是一个民主的范本,在当时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它是一个民主的范本,我们在延安实行比较广泛的民主,虽然这个民主的物质条件比较低下,我们没有选票,没有纸质的投,那就通过撒豆、丢豆的方式,一个碗里丢几颗豆作为选票来选举人民代表,来选举人民的引路人,来选举官员。那这样一种民主形式在当时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延安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30年代吸引那么多的青年前往延安,很多都是大城市的青年,前往革命圣地延安,这种民主的力量和昭示力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它是一个激励。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广泛地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后来的人民解放军,为何会拥护?有一个方面,因为党和军队给了人民意义,在根据地领导土改,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让人民群众有了自己的土地,反过来,人民群众参军之前来保卫自己的土地和果实,那这是其中一个方面,这是一个硬件方面,它广泛地支持人民解放军和共产党。那软的方面是我们在根据地实行了民主制度,民主集中制的这样一个原则具体实行的方面是民主性,因为我们的根据地的政府的领导人是通过选举产生的,农会的主席是选出来的,选出来的,那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这个政权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那这个政权所要做的事情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会有那么多的人民群众支持根据地政权所做出来的支援前线的号召,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这是政治民主。

在根据地时期,我们还实行经济民主,“打土豪,分田地”,这是一个经济民主的过程,把土地按一个标准,平均分给老百姓,实现耕者有其田。在根据地,在解放区的一些工厂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的因素,改变原来的剥削的劳动生产关系,也是经济民主的一个重要体现,还包括经济民主,是民主集中制在经济上的体现,这种制度还差点影响了当时中国的政治选择。在抗战胜利之后,我国面临着一个向何处去的(问题),建立一个新中国,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向何处去的这样一个历史选择。那在这样一个历史关头,有几种力量都在做自己的历史选择,有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还有各个民主党派,当时国共在僵持的时候,民主党派提出第三条道路,第三条道路其中就有一个关于对我们党在中国也实行经济民主的参考。

当时民主党派在选取中国未来向何处走的时候,选择了一条非常具有国际主义,具有国际视野的一条道路。民主党派经过考察发现,1945年之后,当时的世界主要强国刚刚打败了法西斯美国和苏联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那中国未来往何处去?其实就要借鉴这两个最强大国家的优势的制度,那如何借鉴?经过考察发现,美国在政治上比较民主,它除了在1945年代,除了黑人之外,那时候妇女已经有了选举权,除了黑人之外基本能够实现“一人一票”,但美国在经济上不民主,美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美国的贫富差距比较大。反过来看另外一个强国苏联,苏联反过来,苏联在政治上比较不民主,因为在1945年的斯大林时期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政治上是不太民主的,这是从表面上看。那经济上反而还民主,因为苏联的微观经济能够做到按劳分配,甚至在一些地方分配的指标能达到按需的程度,虽然民主党派经过考察之后认为苏联的经济民主比较发达,这个经济民主是民主集中制在经济领域的体现,因为我们引入了民主集中制,这个民主集中制在我们根据地也有所体现。那最后通过结合找到了走出一条第三条道路,即结合美国的政治民主和苏联的经济民主走出一条未来的中国的民主道路,即未来新中国的道路。当然,这个道路虽然选择失败了,但在道路选择的过程当中,所参照的经济民主是当时所有的一种经济民主,是民主集中制在经济领域的体现。这是经济民主。

第3篇: 作风建设党课演讲稿

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党课讲稿


  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党课讲稿
  
  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  
      
  同志们:  
  按照支队创模办的要求,大队级党委书记要带头讲一堂党课。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在不断显现,要化危为机,完成繁重任务,实现科学发展、超常跨越的目标,务必以坚强党性和良好作风提供可靠保证。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共同探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的内涵及关系;
二是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的重要意义;
三是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的途径与方法。  
  一、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的内涵  
  党性修养的内涵  
  党性修养,是指党员以共产党的特性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达到自觉自愿履行的程度,即具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坚定的政治信念,先进的思想觉悟,坚强的组织观念,必备的文化技能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社会的中坚、民族的脊梁、阶级的先锋和时代的楷模。党性修养主要包括政治修养、理论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作风修养和纪律修养等。党性修养是对共产党的本质属性的内化;
是党员在改造客观世界中自觉运用党性原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克服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不断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开创实践和认识新境界的过程;
是党员自强和自律的统一。  
  作风建设的内涵  
  党的作风是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生活等各个方面一贯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外在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党的作风包括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党的作风是党的建设成功的保证,体现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党性修养与作风建设的关系  
  党的作风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是党性修养、政治品质、道德境界的具体表现。党风根源于党性,由党性所决定并体现和制约着党性。党性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内在属性,是党的阶级属性的集中表现。党性是党风的内在根据,党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党性决定党风,党风体现党性。党性修养与作风建设有密切关系,领导干部的党性强与弱,直接关系党的形象。只有加强党性修养,才能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只有党性强、作风正,才有民心顺、社会稳、事业兴的良好局面。  
  1、党性修养与作风建设是源与流的统一。“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党性修养是作风建设之源,作风建设是党性修养之流,只有正本清源,才能源远流长。我们经常讲,要从源头来惩治预防腐败。源头在哪里?就在于党性。胡锦涛总书记从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的角度提出构筑拒腐防变的能力,这是思想上的升华和认识上的深化,抓住了根本,溯及了源头。毛泽东同志是最善于从哲学高度总结经验教训、抓住问题根源的。在总结大革命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时,他指出,固然有敌我力量悬殊的客观原因,但更重要的是革命党自身的原因。  
  2、党性修养与作风建设是内与外的统一。孟子说:“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党性是作风的内在依据,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物必自腐而后虫生”。我们一些优秀干部,面对诱惑不为所动,根本是源于党性的坚定;然而一些腐败分子,在诱惑面前趋之若鹜,根子是由于党性的丧失。  
  3、党性修养与作风建设是知与行的统一。毛主席曾经指出“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党性与作风是一个知与行的统一体。党性修养是认知的过程,作风建设是行为的表现。知与行的统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无疑作风也是检验党性的标准。我们有个别党员干部口号叫得响当当,内心却是脏兮兮,这种虚假的忠诚即使能够蒙蔽于一时,最终也会被党和人民所唾弃。  
  二、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的重要意义  
  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胜利的宝贵经验,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  
  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始终把党性党风问题作为党的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来抓。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革命战争年代紧紧抓住“革命”的时代脉搏,加强以“奋斗”为主题的党性修养,通过延安整风运动,开创了我党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共产党员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的新途径,达到了全党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保证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恢复和发扬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集中解决党内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的问题,取得了改革开放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针对当时党的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开展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活动,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取得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成就。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推进以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重申“两个务必”,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三为民”要求,先后在全党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并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 XX年1月13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的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指出了作风建设“根”的问题。  
  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党性修养和作风状况,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具有较强执政能力、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中国的问题,关键是党的问题,党的问题关键是党员干部的问题,党员干部的问题关键是党性问题。共产党能够取得革命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共产党的人品修养、党性修养,取决于我们党能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始终坚持负重前行。周恩来同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后人把他的人品修养总结为“六无”:即死不留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党而不私、劳而无恕、死不留言。但大家一定要端正态度,根据现象找问题,对照问题找差距,看自己身上是不是有这些倾向和苗头,看自己身边是不是有这样的人,每个单位、每名干部都要认真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党性锤炼、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特有的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迫切需要。加强党性修养、筑牢思想防线,是领导干部自觉抵制腐朽思想侵蚀的根本途径,是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关键环节,是预防腐败的重要内容。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同时,随着民主政治的推进,民间反腐已蔚然成风,比如媒体反腐就是民间反腐的一种形式。媒体既可以把领导者声音放大到老百姓中去,也可以把老百姓的声音通过媒体放大,让当权者知道,因此媒体既可以成为稳定的因素、积极的因素,帮助我们反腐,但掌控不好,也可能酿成大事。所以,针对当前新任务、实现新目标,针对统一思想和意志,针对继承传统,针对解决新问题,都要求重提党性修养。  
  三、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的途径与方法  
  党员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领头雁”,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党的形象,影响十分重大。特别是在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上,领导干部能不能带好头,起着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党员领导干部应如何才能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我认为应该做到“端正四种观念、克服四种心理、处理好四个关系”。  
  端正四种观念,即端正义利观、苦乐观、财产观和是非荣辱观。  
  一要端正“义利观”。具体一点讲,要处理好“名”和“利”的关系。“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我们要十分珍惜名声,对有损个人形象和单位形象的事绝不能干。要注意把握好分寸,即有名有利的事积极干,有名无利的事认真干,有利损名的事坚决不能干。要处理好“公”和“私”的关系。应当坚持公私分明,界线清楚。  
  二要端正“苦乐观”。西方哲学家博洛尔说:“简朴和适度的饮食,一种正常的生活和庄重节制,这是防止政治腐败最好的防腐剂。”我们的确清苦、辛苦、艰苦一点,但与普通民众比,与同龄人中的下岗职工、打工者、农民比,我们的日子比他们要好过得多。因此,我们要保持勤俭节约的美德,少索取、多奉献,少攀比、多节约,少比待遇、多比工作,靠我们的双手创造更大的幸福。  
  三要端正“财产观”。我们现在都不是无产阶级了,都成了有产者了。我们的合法收入和财产虽然不多,但维持我们过一个体面的日子还是够的。比利时有本叫《老人》的杂志,对60岁以上老人开展了一次“你最后悔什么”的专题调查,结果是70%的老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以至事业无成;
67%的老人后悔年轻时选择了错误的职业;
63%的老人后悔对子女教育不够或方法不当;
只有11%的老人后悔没有赚到更多的金钱。可见,钱的多少并不是决定一生幸福的决定性因素。  
  四要端正“是非荣辱观”。受法制完备程度、执法到位情况、核心价值健全状况等因素影响,难免会出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荣辱错位的现象。比如说,把闯红灯、踩红线看成是思想解放,敢闯敢冒;
把学雷锋、做好事说成是傻冒;
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说成是不合时宜的土气、小气,等等。但我们要坚信这不是社会的主旋律。我们对此应保持一份清醒,总之,结论是两条:一条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另一条是“知足常乐,知止不耻”。止就是不走邪线、不踩底线、不触红线。  
  克服四种心理,即克服满足心理、攀比心理、贪占心理和侥幸心理。  
  一要克服满足心理。目前有些党员干部存在满足心理,主要表现为工作标准不高,自以为是,稍有成绩便沾沾自喜;
在世界观改造上不求进取,固步自封,自己觉得先进,其实所作所为比群众先进不了多少,甚至落后于一般群众。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自身的要求,要自觉克服满足心理,始终以昂扬的斗志,永不懈怠的作风,拼搏进取的精神投身工作,改造自我,与时俱进,努力做到在思想上先人一步,工作上身体力行,作风上率先垂范。  
  二要克服攀比心理。作为一名党员,我们不能和社会上的有钱人比有多少钱、多少房产、多少积蓄,也不比奢侈的生活,而是比谁更有文化知识,谁的子女更发奋,谁的日子过得更轻松自在,谁的社会舆论、公众形象更好些。因为这样的攀比出贪欲、出腐败。因为攀比就会心理失衡,引起观念的变化,造成思想大堤的溃决,我们应引以为戒。  
  三要克服贪占心理。欲望是人的一种本能,凡人都有七情六欲。我们有的干部之所以在权钱色等的诱惑下落马,究其根源,就是在欲望面前把握不住自己,为欲所困、为欲所害。所以说,贪欲是一切腐败之源,追求私欲的满足是腐败行为的原动力。因此,我们要坚持为政清廉,就必须从主观上克服贪欲。  
  四要克服侥幸心理。所谓侥幸心理,就是面对一件恶事丑事,相信由于种种偶然的原因而得以蒙混过关或免去灾害的一种心理活动。侥幸心理虽然能够使人在某一件事情上蒙混过关,带来一时的“心满意足”,但决不可能给人带来永久的安宁和幸福。因此,我们要努力在“自觉”、“慎独”上下功夫,在可能出现的“红包”等诱惑面前,千万不要心存侥幸,耍小聪明。  
  处理好四个关系,即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权力与责任、做官与做事、自律与他律的关系。  
  一要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改革开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革,新事物不断涌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势必要涉及各种利益调整、利益分化以及利益分配等诸多矛盾,也同时会影响到我们当中每一个成员的个人利益。马克思曾经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更注重集体利益,人们的个人利益才能最好的得到实现;
没有集体利益的实现,个人利益的实现只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作为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应该比其他社会成员更加自觉地顾全大局,带头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把个人利益的实现与集体利益的实现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是处理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中国古代官员是皇帝任命的,只对“万岁爷”负责。但《中庸》也说:地位在上,不凌辱下。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地位和职务只是我们脚下的台阶,并非自己的高度,因此我们必须对人民负责。权力就是责任,有一份权力就有一份责任;
权力越大,职务越高,责任就越大,任何一名党员干部都不能只看到权力,而轻视或忘掉责任。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  
  三是处理好做官与做事的关系。能不能处理好做官与做事的关系,说到底就是能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问题。“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领导就是服务,做官必须做事。做官的人做事,要求真务实,要想事、干事、懂事。要着眼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优势与劣势,做到经验早总结、问题早发现、措施早落实,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闪光的业绩。要识大体、顾大局,既要有自知之明,又要有知人之明。互相团结是最好体现。大家在一起共事,是一种缘分。要珍惜这种共事的缘分,多一点谦让,多一点宽容,多一点沟通,做一个受人尊重、受人欢迎的人。  
  四是处理好自律与他律的关系。这是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自律是内因的结果,主要靠道德约束和个人修养;
他律是靠外力约束,主要依靠法律法规的强制和各种形式的监督。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要使自己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自律和他律都很重要,但首先应该主动地严格自律,始终保持严谨的生活态度和优良的工作作风。把握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到领导在场与不在场一个样,八小时以外与八小时以内一个样,没有监督与有监督一个样。再次,对领导干部来说,一定要谨慎交友,冷静交友,从善交友,选良交友,择廉交友。  
  最后,我衷心地希望大家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永葆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和昂扬锐气,站得住、立得牢、行得正。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标准,进一步拉高人生标杆,争当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的模范。  
  

第4篇: 作风建设党课演讲稿

党员作风建设党课讲稿

内容预览:

教学对象:基层干部、党员;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党员干部认识到,党员先进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存在和发展过程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必须牢记党的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以优良的作风促进和保证党员先进性的发挥。教学时间:1小时。  一、作风问题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执政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发展。陈云同志曾经告诫全党: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1.从历史上看   综观我国历史,从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一直往下看,历朝历代的兴亡、更替,其兴起时都是励精图治、生气勃勃,其败亡的时候都是由于骄奢淫逸、失国亡身。其根本原因是与执政者的形象、与人心向背紧密相连的。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昭示着“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最典型的比如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开始时形象不错,……

    如果你需要此原创文章,请立即点击咨询客服老师吧!

    如果你需要定制一篇独一无二的原创文章,请申请原创写作服务,1-3天即可交稿,满意为止。

    如果你需要发表文章,但文章可能还没写好,请点击论文发表服务,即可快速见刊。

第5篇: 作风建设党课演讲稿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思想是源

(党课讲稿)

前 言

大家好,我们今天就讲一下关于作风建设的一些问题,首先我们这堂课关于作风建设和思想建设的关系,这堂课的题目为“思想是源”。

那按照我们党的建设的基本布局而言,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是党的五大建设的两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党的建设一般来说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那这五大分类是相互发生作用、相互有内在联系的。思想建设是统领,所以这堂课叫做“思想是源”,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今天就讲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思想建设对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思想建设对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重要性),作风主要是表现在一个人的行为风格,那它可以对周边的其他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感召作用与心理冲击,那作为党员干部,这种行为风格与身边的人之间,其相关度是更为紧密的,一个普通的党员干部是什么作风,大家觉得共产党的干部,所有人都是这样的作风,尤其在基层更是如此,为什么作风建设会存在目前所说的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家认为制度是重要的因素,因为制度结构本身决定了在制度体系内的干部们会形成什么样的作风,但另外一个重要的维度是思想,一个人的思想就好比一个人的人生的行动指南一样,那它会导致你产生什么样的行为,从行为的本身当中会渗透着什么样的作风,所以思想建设对于作风建设来说具有极度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今天就要讲这个问题。

(一)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思想建设的论述

首先看习总书记对作风建设是非常关心的,一上来就推出了“八项规定”,但习总书记的很多讲话中间渗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点是作风建设的背后关系着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思想建设本身是密不可分的。如在2015年10月15日,十八大刚结束的时候,十八大一中全会讲话上,习总书记提出:自觉做弘扬优良作风的表率。每个党员都要做弘扬优良作风的表率。党的作风关系着党的形象、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一个党员的作风怎么样,那直接决定了老百姓对你是否满意,对整个中国共产党是否满意,所以它关系着党的形象,关系着人心向背,这都是不夸张的,那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的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风气的走向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这句话说到一个点子上,因为作风有一个表率的作用,其实作为生活在社会上的每一个人以什么样的形式风格在社会上立身立世,与这个社会的精英人物的行为风格的走向密切相关,那我们社会的精英很多都在党内,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那是掌握公共权力的人,掌握着国之重器的人,你是什么风格,很容易引起下面的人效仿,一个单位的领导行为风格如何,整个单位的行为风格都这样,那在社会上也是如此,所以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风气的走向具有重要的影响,这句话说得是非常鞭辟入里的。

下面习总书记又说了,“群众对干部总是要听其言,观其行的,我们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认真总值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多做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那这一大段讲的是对党员干部目前有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而这套要求的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支持因素,即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这是一种观念,背后涉及着思想。那什么样的思想和观念是我们应该坚持下来的,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观念是我们在工作当中予以杜绝的,它直接关系着人的行为。

下面就再来看习总书记的下一段讲话,这段讲话主要是对中央政治局的同志所提出来的要求,“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须有天下为公的宽阔胸襟,摒弃任何私心杂念,把为全中国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唯一的追求。”这是对党内的高级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人的追求有很多,作为个人有个人的追求,那作为党员来说的追求,这不是用党员的追求来排斥个人追求,而是作为党员在你的位置上的追求是为全国人民谋利益,为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鞠躬尽瘁。以下习总书记又提出了一系列的观念,包括带头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要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格遵守党纪国法,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办事,严格管理自己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搞以权谋私,不搞特殊化,为全党同志树立爱党爱民、勤政敬业、廉洁奉公的榜样。如果普通党员在社会上他是带有表率作用的,那党内的高级干部,尤其是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在党内就起着一定的表率作用,而在习总书记的讲话里面可以明显地看出,观念是引领性的,包括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我们再看2013年的一段讲话,这段讲话更进一步地提出作风建设和思想建设的关系。习总书记说,作风建设根本上是党性问题,党性是指一个党员的性格修养,作风建设根本上是涉及到党员的这一个层次的心理问题了,所以改进作风要举一反三,透过作风看党性,在解决作风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好党性问题。要把党性问题放在作风建设的基础上去解决,那领导干部要把深入开展作风与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自觉要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越轨。那这段话,其实更把人的行动与思想放到一起进行阐述,中国人讲知行合一,这句话表现得非常明确。

在2013年9月,习总书记在北京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和提名奖的获得者的时候说出了这么一段话,他说:“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大的精神力量。”全国道德模范,对于这个社会的道德建设具有示范性作用,但这段话同时也是讲给我们广大党员听的,告诉广大党员精神力量的重要性。所以,从以上的表述来看,习总书记是非常重视思想建设,尤其是思想建设与作风建设之间要形成一种对接。

(二)思想建设的分层

那在我们谈思想建设之前首先要认识思想建设的分层,其实思想建设的核心是人的价值观,那价值观是分层的,这个问题在古今中外的学者那里得到了共识,如德国哲学家马克斯•舍勒,他最早地将价值观进行分层次、分类型研究的学者,他就认为人的价值其实分为四种不同的境界。最低层次的是感官价值,看到一个东西,到底是美好的还是丑恶的,这是感官价值,我吃一个东西,它是好吃的还是难吃的,这是感官价值,听一段音乐,我对它是喜爱的,觉得它很动听,还是觉得这个音乐不对胃口,这都属于感官价值,人的价值观在日常生活当中主要体现在感官价值层面,这是我们大家平时都可以世界的。再上一位是生命价值,那生命价值讲起来是多种多样的,如这个人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得有一个判断,有人会觉得自己闲静的日子过得非常地舒适,也有人认为自己闲静的日子过得让人觉得很烦闷,这些都属于生命价值的层次。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命价值有何判断,其实直接决定了这个人在社会上的很多行为的取向,所以生命价值是高于感官价值的。那在生命价值之上的是精神价值,一个人有没有精神追求,追求的东西是什么,有的人觉得他追求的是声望,我要通过做一份事业,在社会上赢得一定的声望,这是精神价值,那也有人追求的是更加超越性的东西,如一些学者,他追求的并不是声望,但如果他研究出了某样东西或发明创造,他自己的精神价值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那在舍勒的价值分层当中最高的价值是宗教价值,西方是有着浓厚宗教传统的文明形态,那西方人的意识观点当中,人的观念是由上帝赋予的,那人在生活当中的追求最终要按照上帝的走向,最终要符合上帝指引的方向。所以,西方人是非常重视宗教价值的,它关系着整个人类社会最根本的终极理想和终极关怀,在于整个人类为什么要存在,达到这么一个至高的境界了,这是舍勒的分类,它代表了西方人民对于人的价值思想的分类。

那中国人也有类似的分类,如著名的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就提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那最下面一层的境界是功利境界,这个人活着为了什么,其利益导向就是他的功利境界。第二种是道德境界,人活着不能光以利益导向为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良心和道德,社会的存续跟道德是密切相关的,没有道德社会无法生存,所以道德境界是第二种境界。那最高的一种,它称之为天地境界。其实天地境界就包含着我们在社会上的一些普遍的理想以及大家追求的终极的关怀,天地境界本身是终极的关怀,只不过在中国人的信仰体系当中并不追求超验的上帝,所以我们用天地自然来概括境界的最高等级。那这也是人的价值分层的一种形态。

那价值观其实是思想建设当中最核心的一个层次,谈到价值观可以看到,人的价值观最根本的是一种宇宙观,无论是谈论宗教的问题,还是不谈论宗教的问题,任何一个人的宇宙观本身决定着其价值观,从宇宙到人类社会,其结构和构成,他遵循什么样的法则和秩序决定了其价值观,如有些人就认为整个宇宙规定的法则即适者生存,那他的价值观就会形成一种非常残酷和功利的心态,那有的人觉得宇宙的价值观是让人向善的,那他的价值观会追求一种道德形态上的至高追求。那由此价值观的基础之上又衍生出了人生观,人活在这个世上该怎么去做,这一辈子要追求什么,这都是在价值观的基础之上发生出来的。那在人生观的基础之上又出现了世界观、生活观、事业观、爱情观等,对于一个党员来说同样如此,首先,我们要对人类社会的存在有一个客观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是解决人类社会基本规律问题的一种意识形态,中国共产党的思想首先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出发的,进而有了我们的价值观,再有了对具体党员的人生观,再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价值分层在中国共产党员的思想体系当中所体现出来的一个布局。

那在至高的宇宙观的引领之下,人类肯定会对未来的生活有一个美好的憧憬,那在宗教思想当中,大家的憧憬是天堂,所以在西方的社会里面,人们对天堂有着许多的向往,如我们要是到了西方一些著名的教堂里面都会看到,他们绘制着许多关于天使的一些绘画作品,这种绘画作品非常之多,而且画得非常精美,这是对天堂的一种向往。那在中国古代的思想当中也对人间的上天、天国、天宫有一种非常美好的描述,如古代嫦娥奔月的故事,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神话,在《西游记》里面对天功美不胜收场景的叙述,那天堂的描述代表着人类的一种宇宙观,人未来会通向怎么样的一种境界,那由这种宇宙观会影响人的价值。因为在人类社会的理想当中,天国与我们生活的实实在在的世界之间是有矛盾和冲突的,天国为什么美好?是因为这个世界确实存在着大量的不公平,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确实会感受到许许多多的压抑、困难,甚至能体验到阶级之间的剥削,所以才形成了一种对未来社会对美国的美好向往,于是人们就会想,那什么样的人才能进入如此美好的天国,毕竟社会生活是现实的,甚至是残酷的。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资格吗?并非如此。所以在人类社会的宗教形态当中,就会对人的道德行为进行一定的规范,规范这种道德行为的目的是要告诫人必须得按照这种道德行为来生活,否则的话就没有进入天堂的资格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基督教当中有著名的摩西十诫,那是为人类树立的法则。那在伊斯兰教当中,号称为先知的穆罕默德,他对他的信徒也有着一系列的训诫,信徒就把这些训诫给汇编起来称之为《圣训》,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穆斯林前往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进行朝拜。摩西和穆罕默德的这些话语就构成了他们的道德法则,而这种道德法则之所以能够在内心深处反复地鼓舞着人,主要是对人来说有一个未来社会或与人类社会相对立的天国的美好憧憬,人怀有这样的美好憧憬,所以他们相信有这样的道德法则。

那马克思主义不是一种宗教,马克思说过,宗教是人们的鸦片。但马克思主义很多的终极追求恰恰也是宗教所表达过的,如人的解放,全体人类的解放,这也是宗教所追求的,只不过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的解放,全体人的解放,这并不是在某一个天国当中实现的,而是要在我们这个社会本身实现的。这就对每一个社会成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有一句老话叫“画鬼容易画人难”,要在白纸上画一个鬼,谁能说你画得不像,因为谁也没有见过鬼,但如果要在白纸上画一个人,大家就可以评判画的是像还是不像,因为在社会上随时随地都能见到人。

马克思主义又在人类社会当中实现人的解放,于是每一个人都会质疑和评判,因为他会根据社会的现状来判断共产主义是不是可能的,我们的社会充满着那么的剥削和困苦,能在这个社会领域实现人的解放吗?每一个人都会质疑,所以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传播当中要让人们去坚定不移地信仰它,是需要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的。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如果我们的党员不能够让老百姓相信我们的价值追求的话,那我们就承担了历史的罪责。

下面看几幅画,上面这幅画和下面这幅画表述的是在1958年大跃进期间中国人的一个追求,我们认为通过人民公社“多、快、好、省”地就可以进行社会主义,进而就可以进入共产主义,于是很多话都无一例外地把人民公社的目的形容成一种通向天国的路径,上面这幅画是一位很著名的画家在近几年画的,人民公社就像是一个彩虹桥,人们就踏着这个彩虹桥走向天国了,彩虹的下面是云彩,这是现代人的画法,而在当时同样有这样的画,人民公社下所有的人都乘着像魔毯一样的东西飘在云端之上,大家把人民公社的美好憧憬就理解为通向天国的路径。但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终极的形态,它是我们社会领域活生生的一种社会关系,可我们在思想当中却将它类比为美好的天国。在思想建设层面,我们必须得有一个至高的目标和追求,大跃进时期,人们的行为非常地荒诞不经,那在这种荒诞不经反映的思想是非常深刻且无法回避的。

那在中国共产党1949年建国以来直到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对社会有着一定的思想要求或是有一个引领的思想方向,这些方向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第一,集体主义的思想;
第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思想;
第三,不求索取,只求奉献的思想;
最后一点,艰苦奋斗的思想。那这四种思想在今天看来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甚至今天如果在大张旗鼓地宣传这种思想,有人就会觉得很落伍,但不得不否认,这四种思想在今天它没有消失,如果今天出现一个雷锋,今天如果出现一个像焦裕禄这样的好干部,人们依然会在内心深处对他抱以敬仰,如果今天出现一个利他主义者,出现一个在社会上广泛做贡献的人,我们肯定会为他而感动,主要是因为今天的社会思想变得多元了,所以我们如果大张旗鼓、直接了当地进行宣传,不一定能博得社会的认同,但我们不能否认,这四种思想在社会上依然是存在的,而且依然植根于中国老百姓的价值认同的谱系当中。

其实何止是中国的老百姓,别国的老百姓,例如西方人,在他们的思想里面难道就不认同集体主义、利他主义、奉献主义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吗?其实并非如此,这两幅图是我专门挑选出来的,邱少云的例子大家都知道,他身上中了敌人的燃烧弹,却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这是集体主义的英雄,上面的这位蜘蛛侠,这是美国流行文化当中,尤其是动漫文学当中一个出了名的角色,被拍成了那么多的电影,至今还很受欢迎,可蜘蛛侠和邱少云,在这两幅图形当中表现出来的形象和精神面貌高度地相似,大家看过《蜘蛛侠》电影的人都知道,在这部电影当中塑造的主人公彼特•帕克这个人其实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角色,他的生活充满着许许多多的焦虑,甚至日子过得都不算富裕,都很窘迫,但他长期从事着维护社会公正,打击犯罪,打击那些对人类社会存在着各种非分之想的天才和怪物,他一直存在着这样的理想,甚至他的人生路程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路程,是一个不求索取只求奉献的精神,这样的英雄人物在西方是被大家广为传诵的,其实何止是蜘蛛侠,西方有许许多多类似的英雄人物,蝙蝠侠、闪电侠、钢铁侠,为何西方人一再塑造这样的人物?就说明我们过去倡导的这些观念不是只有我国才有的,这是人类社会大家都很敬仰的一些价值。共产党员就得以这些价值要求自己,大家也许会说在今天市场经济的前提下,这些价值虽然大家认同,但很难公开地将它付之于行动,大家只是对它表示敬仰而已,否则的话,他就是蜘蛛侠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变成蜘蛛侠的,恰恰是因为蜘蛛侠太少了,所以他才得受人敬仰。共产党员既然作为先进的分子,那共产党员的生活准则就得比普通的老百姓要高,这些既然是老百姓所敬仰的,那就得付之于实践,就得将它拿出来,这是共产党员的思想建设里面最根本的方向,老百姓敬仰的东西,你就得拿出来,老百姓认可的东西就得做到。所以以上是价值观与思想对于当代党的建设,尤其是作风建设是何等之重要。

二、思想建设的两大层面

那下一步所要跟大家分享的一个问题是思想建设的两大层面。思想建设的两大层面其实包括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和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认识方面的问题就包罗万象,共产党说要有理论修养,理论其实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一种认识,这是属于思想认识。再如,对党员干部来说要有政治家的素质,政治觉悟要很高,这也是一种思想认识。而思想道德则体现在社会生活当中的伦理法则,这个不但共产党员要具备,普通的老百姓也要具备,但共产党员尤其要具备,因为它起到一种示范作用和感召作用。认识层面不一定要比老百姓起到一种感召作用,共产党员天生就是比老百姓要先进,先进就体现在认识问题上的深刻性与敏锐性,如果这一点都不如老百姓,那就妄为党员。但在道德层面上任务就不一样了,必须通过良好的道德表率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和提升,这是习总书记对普通党员要求的。所以思想认识和思想道德是思想建设的两大层面,我们要分头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一)党的思想认识问题

首先,我们得看清思想道德的核心是理想信念,我们平时讲理想信念,大家觉得这个问题挺空洞的,我们从来都讲理想信念,但到现在为止,都觉得理想信念是高不可攀的,其实理想信念并不那么高不可攀,就像在宗教领域一样,人们对天国的向往可以直接决定了其行为方式,而在共产党员的价值观念中,我们对人类社会的基本认识就决定了我们的理想信念是否牢固,是否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否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认清中国当代面临着各种复杂的局势和情况。这是一种认识。有了这种认识,我们的理想就可以确立下来,所以,我们看这幅图。在这幅图当中利用树进行类比,在树的根部是理想信念,而树干是党员的道德,树冠是作风,理想信念具有根本性,有了根本的理想信念,那道德和原则就可以确立,作风就可以得到改善。所以思想建设是对历史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党员的思想认识问题的核心是理想信念,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是作风建设的题中之义,所以作风建设和思想建设是密不可分的。

在党的建设的历史上,思想建党是重要的法宝,首先看列宁的这句话讲得非常精彩,“历史上任何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这是指先进性,先进性主要是在观念和认识上是先进,理想信念上是坚定的,所以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我们谈先进性其实有两个层次,第一个是阶级层次的先进性,无产阶级是最先进的,无产阶级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但另外一个层次是指觉悟上、认识上的先进,无产阶级有很多,可是能够加入共产党的无产阶级,他们的认识上是迈向了第一步的,认识上是超前的,所以他们是阶级的先锋队,列宁说这个先锋队的力量比人数要大10倍、100倍,甚至更多。从共产党员夺取全部革命胜利的这段历史来看,列宁的话讲的是实实在在的。

那有了党的思想建设的一个根本理论来看,我们再去看历史上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的一些经验,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能够作为一个组织存续到今天,其组织原则固然非常地重要,但在思想层面上的党建工作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这里可不是夸大其词,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如果没有思想建党,那中国革命早就失败了,原因很简单,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跟当年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生活的那个时代西方的阶级结构大为不同,尤其在马克思生活的年代,西方社会是日益分裂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阶层。

我们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19世纪的欧洲工人的生活情况,可以清清楚楚看到在那个时代的城市里面,工人已经占据了市民生活的主体部分,乃至于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实的德国,即马克思的故乡,也有莱茵河,当时莱茵河流域地区许许多多的城市里工人阶级的数量已经成为城市市民的主要组成部分。

但在中国工人阶级的人数非常之少,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来自于广大农村的农民,那就有问题了,要一个以农民为主的政党,姑且这样说,以动员农民,发动农民进行革命的政党,要保持其组织性和纪律性,显然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工人生活在工厂当中,其组织性和纪律性先天地强过农民,而且工人长期没有土地,为什么工人叫“无产阶级”,因为他没有土地,没有自己的私有财产,或他的私有财产只是微小的一部分,他是靠挣取工资生活的一群人,他们可以轻易地组织起来,可农民他们是分散经营劳动的,马克思曾有个非常著名的比喻,农民就像是土豆,必须得用麻袋把他们装在一起太能够聚合成一个整体,农民先生是分散型的,组织性就比较差,何况他们又是有产者,中国很多的自耕农是有土地的,所以毛泽东曾设想,佃农(雇农)可以称得上是农村中的无产阶级,他这个设想也是比较正确的。那在农民当中要想建立一个强而有力的组织就必须改造他们的思想,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而且在中国革命,尤其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时期,农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革命作用,尤其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年代,当时中国共产党在广大的农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这里我想插一句话,其实很有意思,我们今天都忽略了这一点,共产党在国共合作期间开展农民运动的时候,并没有把农民运动当成是无产阶级革命或当做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共产党认为农民运动是民主革命的一部分,是推翻封建主义建立民主政治的必由之路,而且从建党的角度来说,共产党认为动员农民,其实是为国民党打了政治基础。因为当时是国共合作,共产党人都以私人的身份加入了国民党,其实是代表国民党在农村发展农民的,但后来国共合作破裂了,共产党就将农民作为夺取全国政权,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支持力量。所以,农村革命运动当时的形势是如火如荼开展的,但农村革命运动很快就出了问题。

当时就出现了瞿秋白在领导中共的时候就总结为四点,这四点都被后来毛泽东的文章当中都继承下来了,包括盲动主义、命令主义、独断主义和烧杀主义。为何会有命令主义和独断主义?主要是党内民主做得不够,为什么会有盲动主义和烧杀主义?在思想建设领域贯彻得不够,发动农民运动,最终成为农民掠夺地主,掠夺城市有产阶级生产和生活资料的一种行为了,许多行为变得跟土匪无异,这不是共产党所能容忍的,所以当时很快地对这些倾向做出了纠正和批判。可光纠正这些倾向没用,得从根子上解决这些问题,以后这些事情还是会发生的。

所以,当时的党内就出现了一个“农民意识”的概念。看《农民性格与中共的乡村动员模式》这本书,这本书写得非常精彩,它里面就总结概括到农民意识是当时中央苏区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带有政治倾向的词汇,带有一定的政治倾向。当时的中共领导就发现,农民一些保守的观念,使得我们的革命要走向深入就变得非常地困难。

所以,毛泽东同志就说了这么一句话,党的教育问题在农村中对于无产阶级的理论的教育训练仍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使农民无产阶级化,更减少农民意识。我们要通过教育的方式、思想引领的方式减少农民意识。

毛泽东进而说,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市农民成分的党,这是客观事实,如果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讲得很到位。他后面又说了,党的教育问题在农村中对于无产阶级的理论的教育训练仍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使农民无产阶级化,更减少农民意识。

那在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上,毛泽东同志进行了如下的理论的阐释,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理论的概括,说:“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即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之间的矛盾。”把问题上升得很高。再下面,他又说了,“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若不彻底纠正,则中国伟大革命斗争给予红军第四军的任务,是必然担负不起来的。”说来说去,在农村那么长时间领导革命之后他发现,在一个以农民阶级为主的政党和军队里面,要想贯彻无产阶级革命,非搞思想建党不可。

所以他又指出:“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认真地整顿一番。而为要从组织上整顿,首先需要在思想上整顿。”没有思想上的方向,人们不达成思想上的共识,如何建立组织,到那个时候组织就是一个空壳。所以他说需要开展一个无产阶级对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所以,到了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更加重视这一点,延安时期我们有过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下面就要提出“整风运动”,同时中央党校也是在延安时期建制开始逐渐齐全的,我们党内的思想教育对党员的思想规训都是从延安时期发端的。

那到了建国以后,我们对于无产阶级的思想观念的认识以及对共产党内阶级构成的认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又得到了一个更深入的阐释阶段,因为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时候,中国经历了一番非常严重困难的时期,尤其是跟苏联共产党(苏共)方面发生了一场巨大的论战,社会主义国家其实挺有意思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一直争论不休,如南斯拉夫和苏联之间、中国和苏联之间,都产生过激烈的论战。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这种分歧,它常常并不是国与国利益之间的分歧,它是思想道路与路线方面的分歧,这个很有意思。我们看当年苏联的《真理报》和中国的《人民日报》之间相互发生论战,而这个论战的核心其实就在于到底谁的观点是对的,《真理报》就说只要中国方面的同志承认错误,我们就还可以站在一条线上。中国的《人民日报》也是,只要苏联方面的同志承认错误,我们还可以继续站在一条线上。那这些论战当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关于党的阶级构成问题。

赫鲁晓夫在执政苏联期间,有心跟西方社会缓和,他抛出了一个全民党的理论,当时的中共不能容忍这样理论,按照全民党的理论,党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这是没有错的,但问题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是从哪个层次进行代表?苏联方面认为,其实是抹杀一切阶级分岔,我们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但中共是无论如何接受不了这样的理论的,当时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观点,我们提出了这么一段话,这段话是非常有杀伤力的,这段话说的是“无产阶级政党,除了工人阶级出身的党员外,还包括其他阶级出身的党员。这些非无产阶级出身的人,并不是作为其他阶级的代表来参加党的。他们从入党的第一天起,就必须抛弃他们原来的立场,站到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来。”无论你是什么阶级,加入党了,你就得按照无产阶级的原则来行动,这句话讲的极端深刻,它是对中国革命历史上思想建党的高度总结,这段话说出来,苏联方面真是没话讲了。所以当年苏联的总理遇到中国的代表就说你们那个文章真是写得太厉害了,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回答这样的话。所以,中国共产党可以吸纳各个阶级,但它绝对不是一个全民党,它是无产阶级的政党,但它可以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有分岔,最根本的利益其实也是无产阶级的利益,在根本的方向上是一致的。

那有了关于思想建党的历史经验,下面就关系到了一个党性修养的问题,这是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的修养》当中提到的六点,这六点是将思想建党的内核转化成了作风建设的理论概括和理论归纳,这包括共产党要在改造社会和革命实践当中自觉地改造自己,提升革命的品质和能力,这一点其实是最根本的,一个党员的修养如何,不是在课堂上形成的,不是通过教科书的灌输形成的,它是要在革命的实践当中形成的。那第二点是共产党员要做马克思、列宁的好学生,把他们一生的言行、事业和品质作为自己锻炼和修养的模范。要有一种思想上的自觉性。第三点,共产党员要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 、党的纪律和作风、科学知识等各方面的修养。这一点主要是说在革命过程当中要怎么培养?还得有一个自觉的学习的过程,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第四点,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责任就是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最切实的实际工作。其实第四点,对具体的工作而言,要秉承着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第五点,个人利益要服从党的利益,党性原则。第六点,要把维护党的团结、纯洁党的思想、巩固党的组织作为自己的最高责任。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在原则问题上分清是非,克服错误思想等。这是指党内的思想工作,党内的思想生活,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去抓。《论共产党的修养》在党内的影响非常大,直到今天关于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这两方面问题的结合点也是通过这篇文献而来的。所以,对于党的作风建设来说,它一直起到指导性的作用。通过这六点来看,其实刘少奇同志的理论是对革命历史的一种总结,他反反复复都在强调实践的根本地位。共产党的修养不是通过学习基本经典,不是通过老师的几门课就可以形成的,理论与实践必须相一致,这是知行合一的一个结构。

所以,现在要加强共产党人的修养,一个是要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充分开展思想工作,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更关键的是要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质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此外,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现在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太轻视思想工作了。那我们的思想工作要如何落实?他说要抓主要矛盾,不能搞空对空,不能老搞宣教,什么叫抓主要矛盾?是解决实际问题到实践中去。

那我们今天却是思想领域的建设面对着非常严峻的形势,包括怎么看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以及社会主义的问题,改革开放当中,现在的过程当中也出现了思想上的一些较量,理论与实践也存在着一些脱节,其实是对现代年轻人的思想工作非常难做,境外敌对势力又有思想渗透,另外我们现在因为市场经济的发育,在单位体制外有着庞大的群众队伍,他们的思想工作怎么做。还有民族宗教领域方面,我们还有意识形态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思想宣传如何改进,这都是当代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些严峻性的体现。我们必须得正视这样的问题。现在我们讲的都是关于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

(二)党员的道德思想问题

下面要简单地介绍一下关于党员道德的一些问题。道德伦理是影响和制约领导干部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对于思想认识方面,道德方面的理论和结构是比较简单的,大家都知道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恰恰是道德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它对人的作风的影响要比思想认识看起来更加地直接,所以,习总书记就指出:“们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作风最根本的体现是理想信念,但它最表层的体现则是人普通的道德,尤其在面对当前的反腐的问题的时候,制度反腐是非常重要的,是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但思想道德也不能忽略。

习总书记又提出:“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自身腐化了,上面的东西才会出现虫子,如果作为一个个人自身的精神状态就开始萎靡了,那任何的制度都没有办法规约起来,有的时候强制力不能解决一切的问题,我们都说贪污腐败,大家都很痛恨腐败,可是现在我们发现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注意到了一个问题是目前查处的这些腐败的大案要案中出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腐败额度。

如《凤凰周刊》作了一个报道,徐才厚的家里面竟然发现了成吨的人民币,古玩、玉器令人瞠目结舌,一个人怎么享受得过来,而且徐才厚被收押了之后立刻就得了癌症,要那么多的钱干什么?他们都在想这个问题,他们都可以理解腐败,我腐败是要改善生活,要让我的日子过得更好,甚至要通过腐败来发展自身的产业,实现另一方面的追求,那要这么多的钱干吗。他是一个军队领导人,又不可能去到外面做生意,这是现在我们对腐败的一个新的疑问之处,为什么需要那么多的钱?这可以看得出人的思想层次上是出了问题的,这不仅仅是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的一种人性伦理去理解了。

再如现在腐败案件当中出现了很多小官大贪的局面,例如这几位,陕西省渭南市住建局的局长、山西省保德县住房建设保障局的局长、辽宁抚顺市顺城区国土资源局局长,另外大家最经常提到的一个人物是人大招生就业处的处长蔡荣生,现在小官大贪的局面也非常严重,其实对他们来说,他们在这个岗位,他们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就说腐败好了,有必要涉案动辄上亿吗?在这个位置上,就从升官的角度而言,在这个位置上还有多少空间,需要那么多的钱财。

再如我们的作风当中出现奢靡之风的问题,在今年2014年12月31日上海出现了踩踏事件,在这事情之前,据说黄浦区的领导就在一个高级会所里面吃饭,他们的菜单都贵得惊人,这个菜好吃吗?估计他们自己也没有觉得多好吃,但他们就好像要吃这份奢侈。

再看是赌博,现在中国反腐形势很严峻,其中有一个是涉赌的问题,在中国国境周边的这些地区都有一些国外赌场在这里设的一些分场,很多都是领导干部过来赌博,其实他们赌博的金额对他们而言,我不知道意味着什么,但至少他们已经将它当成了一种娱乐,这种享乐主义其实是非常空泛的,为什么把赌博作为一种享受,而不把其他一些精神追求作为一种享受?这些似乎很难从我们对物质生活的一些追求去进行理解了。因此,在这个角度我们要思考现在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问题我们就会觉得是人的脑筋和道德出问题了。

那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平其实对于公民的道德建设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经常会感叹,现在社会的道德水平不怎么样,那这里面领导干部其实扮演着表率的作用,孔子在《论语》当中就曾提出:“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草是跟着风向走的,也许在儒家伦理当中把人人为地刻画成君子和小人其实是有些问题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个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处在精英阶层的位置,他们对普罗大众而言,确实有其示范效应,在这个意义上理解孔子的话其实是讲得非常深刻的。

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他讲这句话是要让领导干部起到一个道德表率的作用,因为我们现在的道德建设不仅是在党员干部的队伍当中,更重要的是我们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都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将这二者综合起来。

所以这里有一幅图,在道德建设当中需要把握的一个价值谱系,我们要用一般性的价值观来支撑两个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这符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要求。另外一个是我们作为一个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积淀出的一种国民性的价值观。要通过一般性的价值观去支持这二者,这二者之间要相互支持,最终一起去追求共产党人的终极价值观。所以,我们道德建设是一个很综合的问题,那今天讲的是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那怎么能去做到这一点?第一个,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认知,道德认知是人类生命旅途当中的指向标,路怎么走,往哪个方向走,追求什么样的一种境界,都是靠正确的道德认知来决定的。

第二步,培养良善的道德情感,尤其是干部和群众当中,道德情感是指在道德认知的基础上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所形成的爱憎态度,如同情感、羞耻感、尊重感,这都在道德情感的范围之内,如孔繁森当年在工作过程中,藏民就会给他送酥油茶喝,这是一种道德情感,他的道德表率培养出了人与人的情感。

我们还要做到坚强的道德意志。光有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意志力不足,那是完全不行的。如最著名的一个汉代的杨震拒收黄金,别人说他我送你黄金,其实任何人都不知道,那杨震就说谁不知道呢?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把这件事情给拒绝掉了,这是道德意志,“四知”。

所以我们今天看待一个好干部的标准往往是要信念坚定,为人民服务,要勤政务实,敢于担当,要清正廉洁。因此,现在对干部提出了“三严三实”的要求,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习近平总书记经常提到的一个好干部的典型是焦裕禄同志,他的精神实质就在于他有公仆的情怀、求实的作风、奋斗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他的道德情操非常地高尚。

那关于思想道德建设过程当中也需要培养一套机制,这个机制包括这几个方面:第一,思想教育的日常化。道德这个问题,如果说理想信念要在实践当中去完成,道德也需要实践,但道德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的积累和驯化。

另外,教育要有规划,我们还要拓展整个教育领域,把廉政教育纳入到各单位的整体规划当中。我们还要丰富教育形式,增强思想教育的现实感和说服力。我们曾经在延安干部学院当中接受过一次党性修养的课程,我们就深刻地体会到在现场领域大家都是很容易被感动的,所以我们要加强现场感,如果仅仅是在课堂上对着老师和黑板,这种感觉是培养不出来的,但到了某一个实际的场景当中,这种情感就能培养出来,但这都代替不了实践的作用,一个人美好的道德,他只有付诸于他的社会实践,党员只有付诸于他的工作当中去,这才能铸造成内心深处坚不可破的防线。

所以习总书记就说过:“作风是否确实好转,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人民怎么满意?肯定在实践当中付诸于事件,人民才能满意。“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就要及时整改。”讲的一系列是关于实践的问题。所以,我们的思想建设与作风建设的关系,从本质上而言是抓亮点,理想信念与道德建设,这两者它有丰富的理论体系,但最终还是要通过实事求是的实践活动将其落实,才能将它做入人心,才能将它做入党心,才能形成社会上的一种精神风貌。

谢谢大家!

第6篇: 作风建设党课演讲稿

干部作风建设党课讲稿:为民务实清廉

文章标题:干部作风建设党课讲稿:为民务实清廉

同志们: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大力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努力实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深入学习、领会和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是当前全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和保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此,区委决定,在全区党员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践行八个方面良好风气为主要内容的“弘扬新风正气,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教育活动。按照区委的安排部署,今天这次会议,既是动员会,也是今年处级领导干部菜单式教学开班的第一课。下面,由我在这里给大家做一次党课辅导,就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结合我区的实际谈点体会,也是借这个机会和大家谈谈心,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我们党长期的历史课题和重大战略任务

作风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集中体现。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领导干部作风直接影响到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也反映着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领导干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执政党的形象,是广大群众对党执政能力和先进性评判的重要标志,直接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影响到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应当看到,由于我们党长期处在执政地位,手中掌握着权力,一些党员干部,特别领导干部容易淡化群众观念,产生脱离群众的危险;
容易滋长骄傲自满情绪,产生官僚主义作风;
容易滋生腐化、腐败。切实抓好党的作风建设,是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的期望,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许多无产阶级政党最后的消亡,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虽然其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之一是党群之间、干群之间“离心离德”。邓小平说过,“东欧的事情对我们来说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东欧的问题首先出在内部。”苏共就是这样,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由“人民公仆”蜕变成“人民的主人”。官员腐败、政权腐败和社会腐败问题盛行,领导干部变成特殊群体和特权阶层,形成既得利益集团,与广大群众越来越疏远,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越来越紧张,使苏共渐失人心。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是人心向背;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对中外政党特别是无产阶级政党兴亡规律的一个重要经验总结。

始终重视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作风的党,也是一贯重视作风建设的党。

延安时期,针对党内存在的“左”右倾错误思想,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提出了党的作风建设问题。全党开展了“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的延安整风运动,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成为我们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党内的确立,使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为我党、我军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早在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戒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总结我党的历史,在作风建设上,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同样也有教训。比较突出的如我们曾经全盘照搬苏联的经验,就犯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不切实际地搞大跃进,严重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养成了领导干部的好大喜功、虚假浮夸,严重违背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这些都给党和国家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两个“务必”是我们党总结中国历代政权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也是对“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的深刻反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他强调:“开放、搞活政策延续多久,端正党风的工作就得干多久”。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人们的思想领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开展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教育活动,把党的作风建设的内容系统概括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五个方面,提倡“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实践证明,作风过硬,党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十分重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号召全党同志要结合新的实际,重温“两个务必”,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在全党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

进性教育活动,把党的作风建设列为重要内容。今年年初,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针对当前干部队伍思想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就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进行了深入阐述,向全党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把作风建设的思想升华到了新的高度。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新要求,是对我党加强作风建设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体现了党风廉政建设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深刻反映了党风廉政建设新的时代要求。

必须充分认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战略任务。首先,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只有切实端正领导干部作风,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其次,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领导干部作风正,才能形成共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力量。第三,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不仅体现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上,而且也体现在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良好作风上。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确保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第四,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断教育领导干部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提高党性修养,提升政治品质,净化道德情操,及早发现和解决作风方面存在的苗头性问题,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加快河西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河西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区域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xx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75.8亿元,比20xx年增加了1.14倍,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继续在市内六区保持前列。区级财政收入实现13.61亿元,比20xx年增加3.12倍,年均增长42.45,提前两年实现了市委提出的区级财政收入超10亿元的目标。我区的商务商贸、金融服务、物流、都市型工业、文化会展、休闲旅游等经济功能区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增长方式得到了新的转变。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城市载体功能更加完善,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中心城区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体育等事业蓬勃发展,我区人文优势日益显现。社区建设不断深入,社区服务得到新的发展和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有了新的提高。所有这些,都为今后把我区建设成和谐的现代化新城区创造了很好的基础和条件。

总结过去取得的成就,我们的一条基本经验是,历届区委一贯重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坚持抓班子、带队伍,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朝气蓬勃的战斗集体,打造了一支善谋实干、勤政为民的干部队伍。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始终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中顾全大局,真抓实干,共谋发展,形成了河西干部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团结实干、甘于奉献、勤政为民、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些都是加快河西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

去年年底,我区刚刚召开了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经济强区、文化大区、宜居城区,努力建设和谐的现代化新城区的宏伟目标。当前,我市步入了新的上升期,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们面对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和挑战。在经济发展上,我区受到了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地价上升、招商难度加大等客观因素的严重制约;
在和谐社会建设上,伴随经济和城市发展产生了新的社会矛盾,党群关系、政群关系、干群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能否继承和发扬以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实现更大的发展,这对我们的执政水平、领导水平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要求,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特别是对照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和市委提出的各项要求,个别领导干部身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学习上,个别单位学习空气不浓,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学不学无所谓,借口工作忙,不愿意学。有的把学习当门面,学习工作两脱节,不善于从工作中去发现有关问题,不注重用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看不到新鲜事物,抱着过去的经验不放,墨守成规,思想僵化,缺少创新。有的学习目的还不明确,学习方法还不科学,学习效果没能体现,学习法律、经济、社会、综合知识等方面明显不足。由于缺乏学习,致使个别领导干部党性不强,理想信念不坚定,不能明辨大是大非,说话做事随意,不注意政治影响,发现问题时不能很好地从政治上找原因。

其次,在工作中,个别领导干部精神状态不好,不思进取,守摊守业,工作没有激情,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的领导干部工作不够扎实,满足于一般化的工作,避重就轻,敷衍了事。工作不能深入基层,浮在上面的多了,下去的少了;
听汇报的多了,调查研究的少了;
指手画脚的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少了;
找经验的多了,找问题的少了。在对待群众时,有的领导干部遇到问题绕着走,对群众存在的实际困难视而不见,忽视和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领导干部听不进群众的意见,不体贴群众的疾苦,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脱离群众的现象。

第三,在领导作风上,个别单位还存在本位主义思想,大局意识不强,有些领导干部只顾自己不顾大局,只顾团体不顾整体,甚至强调本部门本单位工作的特殊性,希望大局服从小局,全局服从局部,损害了整体利益还不以为然。个别同志只能和意见一致、脾气相投的人合作共事,班子成员之间互不服气,互不通气,工作缺乏配合。个别班子和领导干部党的组织纪律观念还不够强,有制度不执行,不按议事规则办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重大问题不请示、不报告,擅自处置。个别主要领导同志不注重发挥班子成员作用,习惯于个人说了算,听不进意见和批评,把工作中的不同看法牵扯到个人恩怨。有的班子党政一把手之间互不沟通、互不商量,极个别同志甚至不经过班子集体讨论,擅自决定重大问题,更有甚者对集体的决策随意更改。

第四,在生活上,不注意节俭,浪费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个别领导干部要求别人严,要求自己松,管着别人花钱,对自己放纵,花钱大手大脚,不讲计划,不讲效益,把精力放在应酬上,招待费用越来越大,标准越来越高。不良嗜好在个别领导同志身上也是存在的。

三、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即: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
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
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要顾全大局、令行禁止;
要发扬民主、团结共事;
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
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这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是我们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实现领导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的鲜明标志。我们必须从这八个方面入手,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着力促进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努力打造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领导干部队伍。

如何加强我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我打算从五个方面谈。

(一)进一步转变领导干部作风,勤奋学习、学以致用

转变领导干部作风,加强学习是关键。学习是领导干部主动适应新形势,不断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习也是领导干部增强综合素质,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胡锦涛同志指出:“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国际形势不断变化,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新任务,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抓紧学习、不抓好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

要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做学习型领导干部。这些年来,我们的干部干得比较多、比较苦,干出了许多成绩。我们的一些同志工作能力比较强,工作业绩很突出,群众的认可度也很高,但是相比之下,学习一直是相对薄弱的环节。面对目前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领导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深刻认识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区九次党代会确定了建设新三区的奋斗目标,建设经济强区,需要我们运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都市型工业。建设文化大区,需要我们加强文化修养,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河西的人文环境。建设宜居城区,需要懂得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来优化服务环境,实现科学、规范、长效管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我们领导和谐发展能力的期望值更高了,群众思进求富的愿望更加迫切,民主法治意识普遍增强,这些都对我们加强学习提出了实实在在的新要求,单靠过去的经验和原有的知识显然是不行的。这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丰富系统的知识作支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境界,当作工作和生活的第一需要,坚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做学习型的领导干部。

要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当前领导干部学习的重点是什么?我认为,就是要坚持用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首先,要认真学习好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把握理论体系,领会精神实质,做到真学、常学、深学,勤于思考,善于运用,真正学通弄懂。只有弄明白了,才能做到在工作中自觉地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按照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学习就要跟前一步的要求,我们要持之以恒、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理论、掌握新知识,不断提高战略思维、理论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其次,要认真学习领会市、区委关于加快我市、我区发展的各项重大决策和战略方针,我希望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仅能干好工作,对市、区委的发展战略也应该能说出一二三来,能够深刻地领会到位,不做心中没数的领导、拍脑门办事的干部。第三,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领导干部还要根据履行岗位职责的要求,广泛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要注意完善知识结构,学习现代经济知识、科技知识、社会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历史知识等等。认真研究和吸收一切有益于工作的先进经验,加快知识更新,扩大自身视野,提高业务素质,提高领导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本领。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能不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是我们判断一名领导干部理论上、政治上是不是成熟的根本标志。我们讲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就是要坚持学以致用,把理论学习与建设和谐河西的实践相结合,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和举措。我们常说,领导干部要善谋实干。什么是善谋?善谋就是用心思考,善于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联系起来,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规律,从中受到启发,获得灵感,提出新见解,并运用到工作中去。毛泽东曾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习理论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实干,要把学习的成果体现在完成工作的业绩上,体现在为群众办实事上,体现在实现河西又好又快发展上。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都要做理论联系实际的模范。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党委中心组的理论学习问题。现在,我们一些领导班子没能把学习很好地抓起来,我看一是学理论与实际工作脱节,学习效果不明显;
二是存在以干代学的现象。特别是换届后的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学习的能力,做学习的表率,把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创新型的领导集体。

(二)进一步转变领导干部作风,顾全大局、民主团结

在党内生活中、领导工作中,事事从大局出发,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团结大家一道工作,是各级领导干部应有的工作作风和政治觉悟。我在今年党建会上,着重讲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建设中有关顾全大局和加强民主集中制、团结共事问题,今天我还要强调这个问题,不但今天强调,以后只要涉及到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我都要强调。

领导干部要顾全大局。什么是大局?从大处讲,就是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作为领导干部,都负有维护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的政治责任,都必须自觉地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都必须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和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和严肃性,都必须胸怀大局、维护大局、服务大局。从具体环境看,大局就是与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相结合,自觉地、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上级的部署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相对于全区的大局来讲,各单位各部门都是局部,如果全局利益受到损害,最终局部利益也保不住。在工作中,我们要切实树立“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的思想。始终坚定不移地以大局为重,坚持全区上下共同努力,集中力量打整体战,坚决维护和服务于全区工作的大局。在大局面前,各单位、各部门必须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既要有分工,更要讲协作,跳出自己工作的局限和范围,正确处理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必要时甚至要牺牲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顾全大局,要求领导干部要具有“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的能力。古语讲:“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领导班子能不能做到谋划大事,直接影响到各项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领导干部只有胸中有全局,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去分析问题,才能在千头万绪的工作和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有效推动工作。比如,有些事情,今天看来是可以做的,但从长远来看是不行的,这样的事坚决不做;
有些事情,今天看来是可做可不做的,但从长远来看是有益的,这样的事情要坚决做好。有些工作,可能影响到部门的一些小利,却得到全区发展和群众受益的大利,这样的工作,领导班子也要毫不动摇地深入推动下去。这些既是工作大局,也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能够把握好全局,谋划好大事,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甚至要形成一种习惯。

领导干部要有民主作风。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促进团结和谐的重要保证。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民主作风直接关系到党内民主风气的形成。如果一把手民主作风不过硬,就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这方面,教训太多了。因此,对于领导干部,特别是新进入班子和刚走上一把手岗位的领导干部,必须狠抓民主作风建设。如何加强民主作风建设呢?我认为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坚持集体领导。必须按程序办事,重大问题必须集体决策,要让大家把意见充分表达出来。一把手不能搞先入为主,不能搞独断专行,不能由少数人或个人说了算。集体决定的事项,要坚决执行。二是自觉接受监督。强有力的监督是搞好领导班子建设的关键环节。有效的监督机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在于领导干部要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思想意识,把监督看作是组织的爱护,看作是同志的关心,看作是群众的关注,而不要把监督看作是自己的对立面。因此,要不断加强党内监督,班子成员之间要经常地相互打招呼,相互提醒,相互谈心。同时,还应自觉接受法律监督、人大政协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三是强化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有两层含义,首先是制度要健全,其次是制度要落实。我们现在各项制度已经建立很多了,但是为什么还出问题?关键是在实际工作中没有落实,有的没有按制度办事而是按潜规则办事。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把党委会、党内报告、民主生活会等一系列制度完善起来、真正实行起来。要根据实际需要,积极建立新的行之有效的党内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党委会的职责范围、议事规则、决策程序,使集体领导的制度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为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提供可靠的组织和制度保证。

领导干部要讲团结。发展需要各种条件,但最根本的是“人和”的力量,而“人和”的力量来自于团结合作。会团结是大智慧,能团结是大本事。作为领导干部,一是要善于团结人。我们提倡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团结。真正的团结是什么呢?就是要有原则的团结,而不是一团和气的表面团结。就是要善于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通过团结—批评—团结的方式,化解矛盾,增进感情,及时消除不利于发展的不和谐音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团结。要反对“老好人”、“和稀泥”那些掩盖矛盾的无原则的“团结”。更要反对在班子内部“拉山头”、“搞宗派”。作为领导干部,一方面,要有接受批评的勇气、容人容言的气度和闻过则喜的雅量,善待他人的批评,吸收他人的意见;
另一方面,要有爱憎分明的政治立场和勇于动真碰硬的作风,敢于开展同志间的批评,做到不纵容、不护短,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二是要善于合作共事。我们来自于五湖四海,为了共同的事业走到一起是种“缘分”,大家要倍加珍惜。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个性禀赋、思维方式各不相同,因此,要求班子成员之间要心胸开阔、彼此包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只要有利于大局的事,都要自觉支持、主动参与、全力配合,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只要大家坚持以事业为基础,以制度为保障,以党性为原则,就没有什么分歧不能解决,没有什么问题不能沟通,没有什么隔阂不能消除。能否合作共事是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基本要求。“能领兵者,谓之将才,能将将者,谓之帅才”。一把手要成为善于调兵遣将的“帅才”,必须有容人、容言、容事的气量,对班子成员做到平等、互信、尊重、谅解,善于与不同意见的人合作共事,推功揽过,带头搞好与班子成员的团结、与方方面面的团结。工作中还要有爱才的感情、容才的胸襟、用才的气魄、识才的能力、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用人所长,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三)进一步转变领导干部作风,心系百姓、勤政为民

领导干部必须要讲“为民”。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尤其要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增强公仆意识,努力做到在感情上贴近群众,思想上尊重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根本所在。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没有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共同奋斗,就没有我们党的发展和壮大。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而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党作为长期执政的党,必须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对群众的感情,视人民为衣食父母,决不能高高在上当“父母老爷官”。我们做的一切工作,必须贴近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只有树立起正确的群众观,才会有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人民群众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我们现在讲人民群众就是生活在河西这块土地上的老百姓。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老老实实、勤勤恳恳为河西的老百姓服务,踏踏实实为全区群众谋利益。

领导干部要关注民生。民生问题是大事。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服务人民群众,关键是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要体察民情。“为政之道在于民,为民之道在于体察民情。”我们服务人民群众,就必须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知百姓冷暖,了解百姓所需、所盼、所愿。我们在座的同志,不论是机关还是基层领导干部,都应该做到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只有这样,才能知道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欢迎什么,反对什么,才能结合实际,找到解决民生问题的正确思路和办法。关注民生要解决突出问题。作为一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密切关注直接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比如就业、医疗、教育、住房、交通、社会治安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关系到群众对我们执政能力的认可度,这些问题是民生的基本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把关注民生、服务群众的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得到群众的真正拥护。关注民生要把困难群众的工作做好。这些年来,我们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很大发展,群众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但是,仍然还有部分群众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群众的这些困难如果处理不好,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尤其是街道和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把困难群众工作提高到作风建设的高度,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认真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要一如既往地坚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认真研究和落实好保障困难群众生活的各项措施,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

要处理好群众矛盾。当前群众矛盾成多发态势,客观上讲,是改革发展过程中利益关系重新调整的结果。但是,主观上和我们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和我们群众工作做得怎么样直接相关。群众矛盾解决不好,就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会影响改革发展和稳定。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自觉担负起处理好群众矛盾的政治责任,在实践中努力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深刻分析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原因,注重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一要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对于每一件群众反映的问题,我们都要高度重视,依照法律和政策规定抓紧处理,要给群众一个明白、满意的交代。要善待每一位老百姓。老百姓的一件事情,对于全局来说可能很小,而对老百姓自己来说,则事事牵动人心,件件都是大事,有的还是急事、难事。一些群众的生活条件还比较差,经济上、心理上的承受能力还很脆弱。如果这些群众遇到急事、难事,我们再关心不够,工作做不到位,搞不好就容易出问题。我们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就要关注群众每一个人,关注群众每一件具体事情。二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与群众利益相冲突、客观上可能引起群众不满的事情,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去思考,寻找一种双赢的解决办法;
在决策中,应当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涉及到群众利益的,凡是条件不成熟的事情,即使出发点是好的,也不要操之过急。三要不能躲着问题走。作为基层领导干部,要正视矛盾,敢于承担责任,不怕遇到问题,不能害怕问题而躲着走,更不能压制矛盾和推脱责任,更不能让矛盾积累和扩大起来,影响整个工作大局。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善于解决问题,不断总结化解群众矛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坚持依法维护群众正当权益,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四)进一步转变领导干部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求真务实,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的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的根本保证。求真务实,是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是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必须坚持的科学精神和优良作风。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把握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全面科学地判断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克服困难,把加快发展的立足点放到真抓实干上。

要求真务实。求真务实作为一种精神,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要求。在新世纪新阶段,就是要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自觉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要摸实情,明辨是非。我们不管做任何事情,首先要调查研究,熟悉环境,了解情况,摸清规律,只有在对环境、条件正确掌握的基础上,才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减少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领导干部要善于调查研究,求区情之真;
要善于兼听广纳,求民意之真;
要善于集思广益,求发展思路之真。领导干部要明辨是非,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不含私心杂念,不盲从,不轻信,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
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对似是而非、不易分辨的问题坚决刨根问底,对弄虚作假、劳民伤财的行为敢于理直气壮地反对。这正是求真务实最需要的一种精神。要说老实话,做老实人。成就真事业,谋求真发展,就要讲真话,不能讲假话和空话。要坚决反对用谎话欺骗领导,用大话忽悠群众。开会讲规模,报道求轰动,汇报工作报喜不报忧,讲成绩添枝加叶,讲问题轻描淡写,统计数字报虚不报实,用浮夸对付上级,以假象应付群众,等等,都是祸国害己的表现。领导干部要树立这样的做人标准: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对人真诚,对事勤恳;
一切都以党和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不计较个人得失;
克服华而不实,飘浮虚荣的工作作风,树立高度的事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心地纯洁、志存高远、眼界开明;
脱离官气,平易近人,保持平民本色。

要真抓实干。一切事情都是干出来的,河西要发展,没有干事的人不行,没有实干的精神不行。我们区这些年来实现大的发展,靠的就是实干,靠的就是把脚下的每一个脚印踩实。实干就要狠抓落实。工作不落实不行,措施不落实不灵,长期以来,河西区有一支实干的班子和一支善打硬仗的干部队伍,但随着发展形势更加严峻、建设任务更加繁重,如果不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意识,就难以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因此,工作要务实、务实再务实,措施要落实、落实再落实。刚才我讲了我们区今后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怎么解决?要靠大家集思广益,出切合实际的点子,定切合实际的措施,一个一个地破解这些难题。全区各单位都制定出了今后五年的发展规划,当初制定这些规划是下了很大功夫的,要认真研究如何抓好落实。实干就要讲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不创新,就不能发展,就不能生存。当前,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兄弟区县都在突飞猛进,我们决不能原地踏步,停滞不前,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通过实干创新,实现河西又好又快地发展。过去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取得很大成绩,各项成绩来之不易,希望同志们要倍加珍惜,要通过实干、创新,保持河西的发展优势。

要力戒浮躁。浮躁是与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精神格格不入的。我觉得,在我们的一些领导同志身上,也的的确确存在浮躁现象,主要表现:一是思想漂浮。说话、做事、看问题,脱离实际,无根无据。不能定下心来考虑问题,不能沉下身子做事情,眼睛向上看,不注意听取基层的声音。二是行动漂浮。工作花拳绣腿,贪大求洋,摆花架子。浮躁产生的原因在哪?关键在于这些同志的人生观、世界观、政绩观出了问题,工作中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愿意做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做事求轰动,求领导关注,求显山露水,而不是脚踏实地、不事声张地做好身边的每一项工作。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在干部的成长过程中,浮躁绝对都是非常危险的。根治浮躁,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对待名利、地位和权力,用全面的、实践的、可持续的观点看待政绩,让政绩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其次要从制度上杜绝。要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用人唯贤,用人唯实;
要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体系,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考核领导干部,大力倡导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

(五)进一步转变领导干部作风,秉公用权、拒腐防变

如何对待权力,是我们领导干部时刻要面对的课题。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权力具有两重性,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成就人”,也可以“毁灭人”。权力给我们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和舞台,同时,权力也给领导者带来压力和风险。作为领导干部,要经常想一想“参加革命为什么,当领导为什么,将来身后留什么”?想一想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从哪里来、应该为谁所用、自己应该怎么做。要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廉洁自律的人生习惯。

树立公仆意识,正确行使权力。如何正确的行使权力?我认为,一是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和决策的衡量标准;
二是要按制度规定用权,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各项制度,严格遵守中央和市、区委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明晰法律与纪律的“高压线”、公与私的“警戒线”、时刻警惕各种诱惑,防止手中的权力商品化、庸俗化。领导干部决不能把权力看成自己手中的私有财产,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不能用来为自己或小集团谋取私利。一些领导干部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主要是因为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把手中的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教训是深刻的。最近,大家可能都学习了

推荐访问:党课 演讲稿 作风建设 作风建设党课演讲稿 作风建设党课演讲稿 关于作风建设的党课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