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读后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央一号文件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中央一号文件读后感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读后感4篇

第1篇: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读后感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

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2015年12月31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十二五”时期,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粮食连年高位增产,实现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质的飞跃;
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扭转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态势;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民生保障水平;
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实践证明,党的“三农”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亿万农民是衷心拥护的。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既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又必须加快破解各种难题。一方面,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成为全党共识,为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汇聚强大推动力;
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带来持续牵引力;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为拓展农业农村发展空间增添巨大带动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驱动力;
农村各项改革全面展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不竭源动力。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如何促进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是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
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背景下,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是必须破解的现实难题;
在受国际农产品市场影响加深背景下,如何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赢得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是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势头,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不松劲,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十三五”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互促共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到2020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粮食产能进一步巩固提升,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
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农民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村社会治理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一、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着力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

1.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建设资金,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建设步伐,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整合完善建设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监管考核、统一上图入库。提高建设标准,充实建设内容,完善配套设施。优化建设布局,优先在粮食主产区建设确保口粮安全的高标准农田。健全管护监督机制,明确管护责任主体。将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内容。

2.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到2020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亿亩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空间格局,增加水环境容量。加快大中型灌区建设及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加强农村河塘清淤整治、山丘区“五小水利”、田间渠系配套、雨水集蓄利用、牧区节水灌溉饲草料地建设。大力开展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积极推广先进适用节水灌溉技术。继续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扩大开发性金融支持水利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范围。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合理确定农业水价,建立节水奖励和精准补贴机制,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完善用水权初始分配制度,培育水权交易市场。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创新运行管护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护。

3.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上达到发展中国家领先水平,力争在农业重大基础理论、前沿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一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统筹协调各类农业科技资源,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和工程,重点突破生物育种、农机装备、智能农业、生态环保等领域关键技术。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慎重推广。加快研发高端农机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推进林业装备现代化。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智慧气象和农业遥感技术应用。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制定促进协同创新的人才流动政策。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行为。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健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对基层农技推广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机构提供精准支持,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开展农技服务。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员深入一线创新创业。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作用。鼓励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深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第2篇: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读后感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0年12月31日)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X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四)目标任务。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显著增强,“十X大江大河支流、独流入海河流和内陆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
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X量明显降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十X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结合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新建一批灌区,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实施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加强重点涝区治理,完善灌排体系。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大幅增加专项补助资金,市、县两级政府也要切实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加快推进小型农X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优先安排产粮大县,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促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型水利设施,支持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技术,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积极发展旱作农业,采用地膜覆盖、深松深耕、保护性耕作等技术。稳步发展牧区水利,建设节水高效灌溉饲草料地。

第3篇: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读后感

解读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三农”工作对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对标全面小康,今年“三农”工作有哪些硬任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制度供给有何安排,农民如何得实惠?就中央一号文件系列决策部署,记者专访了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

■守住“三农”这个战略后院,发挥好农业农村压舱石作用

韩长赋表示,首先,文件强调做好“三农”工作特殊的重要性。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风险和困难明显增多。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要稳住“三农”,守住这个战略后院,发挥好农业农村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体现了党中央对工农城乡关系深刻变化的科学把握,彰显了农业农村基本盘的战略定位。

其次,文件明确今明两年“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现在距2020年只有不到两年时间,“三农”领域面临许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比如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确保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等。文件列出任务清单,强化政策举措,集中力量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再有,细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安排。去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坚持农业农村发展提出了原则要求。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进行了更加细化实化的部署安排,把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同政绩考核联系到一起,进一步压实责任,确保做到能落实、见实效、可考核。

■夯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制度基础,“四个优先”动真格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全局,从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矛盾出发提出的一个重大方针,如何才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韩长赋认为,必须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牢固树立起来,动真格、见真章,改变“三农”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把优秀干部充实到“三农”战线,把精锐力量充实到基层一线,注重选拔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充实地方各级党政班子。

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坚决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引导和支持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科技等各类发展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释放农村巨大发展潜力。

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加大公共财政倾斜力度。打通金融服务“三农”各个环节,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

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实现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

■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推进农村改革

今年是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开局之年,如何推进改革激活农村活力?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推进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往深里做、往细里做。

韩长赋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继续抓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把握好玉米去库存节奏,加大稻谷去库存力度,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多措并举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质量品牌等短板。

“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仍然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要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完善落实承包地“三权”分置的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总结好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试点经验,巩固改革成果。完善农村土地征收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配套制度,在修法基础上全面推开。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

我国“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小农户家庭经营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仍将是我国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要正确处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扶持小农户的关系,落实扶持小农户发展的政策,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要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两类新型经营主体,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进一步提高农业经营效率。

“我国是农业大国,还有近6亿农民,农业还是弱质产业,这个特殊国情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要适应世贸组织规则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统筹兼顾市场化改革取向和保护农民利益的关系,强化高质量绿色发展导向,按照增加总量、优化存量、提高效能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韩长赋说。

■对标全面小康硬任务,精准扶贫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稳扎稳打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硬任务,是实施乡村战略的优先任务。韩长赋说,今年重点是咬定既定脱贫目标,全面排查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的突出问题,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推动脱贫攻坚资金、重大工程项目、扶贫政策举措进一步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坚决攻下脱贫难度最大的深度贫困堡垒。要把脱贫与后续发展结合起来,深入实施产业、生态、教育、健康、社会保障等扶贫,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措施,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减少和防止返贫,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一场硬仗。韩长赋说:“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今年重点是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从典型示范转向面上推开,重点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要注重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绝不能刮风、搞运动,做表面文章。

第4篇: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读后感


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
篇一:预测试题及答案
预测试题及答案1、(单选题)2004年至今,中央一号文件连续聚焦“三农”问题,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A.B.C.D.
答案C。历年一号文件主题如下: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单选题)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
略,坚持新发展理念,协调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以()为主线,力争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1/12


A.加快发展现代农业B.加快农业现代化C.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D.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答案D。A是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主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B是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主线: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C是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主线: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3、(单选题)2月5日,2017年中央1号文件暨由新华社授权发布,其中通过“后补助”等方式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深入推进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属于六大专题中的()
A.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B.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领导C.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D.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答案A。B是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奔小康,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改进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不断强化政治和组织保障所提出的。C是2017年关于乡村休闲旅游、电商、现代食品加工、宜居村镇所提出的的。D是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破解“三农”难题,必须坚持不懈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激发亿万农民创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2/12


新创业活力,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出的第五主题。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六大专题: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4、(单选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为主要目标,以()为主攻方向,以()为根本途径,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A.提高农业供给质量;
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
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B.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
提高农业供给质量;
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C.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
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提高农业供给质量;

D.提高农业供给质量;
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

答案B。主要目标: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
主攻方向:提高农业供给质量;
根本途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5、(单选题)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3/12

推荐访问:读后感 中央一号文件 中央一号文件读后感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读后感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读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