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校本研究的重要内容6篇

篇一:作为校本研究的重要内容

  

  校本研究的基本内容

  1.新理念讨论与新课程反思

  活动方式:互动式的讨论+典型案例分析+自我反思

  活动的主要内容:

  如何理解“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的含义是否包括传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如何理解数学活动?“掐头、去尾、烧中段”意指什么?

  “现实问题数学化”、“数学内部结构化”、“数学内容现实化”作为刻画数学活动全过程的三个阶段,彼此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如何理解新课程的继承与创新?如何理解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课程是生成的?还是预设的?有人说,在新课程下,对学生来说,课程是生成的,是在活动中一步一步生成的;而对教师来说,课程是预设的,在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之前,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课程教学的预期目标,但同时,教师对于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许多事情往往是无法预测的,从而,课程又是生成的,是师生相互交往互动而产生的,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

  如何理解新的教学观?师生交往、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具体内涵到底是什么?师生交往活动的互惠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理解数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教学?如何理解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结果”与“过程”的辩证关系?如何理解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选择和编排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内容的基本标准是什么?为什么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有丰富数学内涵的材料可以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素材?如何理解“用教材教”与“教教材”的区别和关联?如何理解新的评价观?从“横向评价”转到

  “纵、横评价相结合”的意图和具体要求是怎样的?如何理解评价对教师的促进作用?如何理解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旨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课程更新和学校发展的评价新体系?如何理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教学的整合?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是否就是将以往的“黑板板书内容简单搬到“屏幕上”?在数学课堂上,用flash制作的有关平移、旋转的动画,取代“学生用纸片进行折叠、动手操作等活动”,是否就是课程整合发展的一种趋势?如何正确地评价新课程的得与失?哪些是实施中的问题?…

  2.教学设计的案例研究

  课堂教学是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保障,恰当的教学设计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方向,教师的教育理念归根结蒂要通过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理想的课程必须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才能化为学生经验的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是教师从师任教的“看家本领”!

  编写数学教学设计报告,是数学教学设计的主要成果之一,在数学教学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编写数学教学设计报告的格式,一般有课堂教案、表格、流程图等三种形式。采用课堂教案的方式编写的数学教学设计报告,一般包括:课题名称、年级、设计时间、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内容分析、教具准备、设计思路、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评估方法、参考资料等。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进行数学教学设计,尤其要关注如下几个基本环节,而具体落实和完成这些设计活动,必须通过集体的探讨和个人的感悟:

  (1)知识与技能(为接受继续教育做准备);(2)过程与方法(数学内容要和未来的职业与日常生活有关);情感与态度(数学要与人的一般发展有关);

  (3)情感体验,即对数学活动和数学学习的兴趣,自信心和意志力,探索创新、交流合作、严谨求实的态度与习惯;(4)数学认识,即正确的数学观,感受数学的广泛应用价值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美和数学学习的兴趣;(5)思维能力,即体验思考的方法,养成说理有据的思考习惯,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探索和创新的意识;(6)解决问题,即包括学习的能力和策略的发

  展,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发展,即数学思维(包括逻辑思维、合情推理等)、常规思维的方式方法和数学应用三个方面的发展。对此,要考虑什么样的知识技能、什么样的学习素材才能有助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3.教学实施具体技术、方法的研究

  如何看待新的教学方式?讲解法、谈话法、讲练结合法等传统方法与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有什么关系?有人说,在课堂教学中,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有时也是必要的,但不能时时关注“教”而忽略“学”。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嘛?有人说,接受学习、机械训练、死记硬背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互补的。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如何评价课堂教学效果?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中评不中用”的课不是好课吗?好课要不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技能?如何备课?如何实现从传统的备课到现代教学设计的跨越?课堂教学基本功还要不要?在新理念下,又哪些变化?如何才能应对新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变化?如何实现课堂内外的整合与统一?如何将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在课前探究、合作和动手操作活动的自然延续?如何将课堂教学真正延伸到课外?…

  4.教学反思研究

  (1)如何正确认识教学反思的含义?你是如何看待下面的观点?

  一般地,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主要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教学反思可以细分为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三个阶段。

  (2)要关注教学反思的哪些具体作用?你是如何看待下面的观点的?

  教师的自我反思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研究方法,“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在课改背景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都需要相应的变革,变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其实践活动的反思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不仅是重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所以,教师写课堂教学反思是非常有效、便捷的一种校本教研方法。

  (3)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主要包含哪些基本途径?有人说,“撰写教育案例,就是要求教师?讲述自己在课改过程中的故事?,它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而撰写教学反思就是要求教师把课改中的成功与失败记录下来,失败的可让同行以及后来者吸取教训,成功的可为他人提供借鉴”,这种认识对嘛?你在教学实践中亲自实践过哪些教学反思的方式方法?你的感受如何?你觉得哪种方式更有效或在什么情况下更有效?

  5.中考、高考命题技术的研究

  中心问题:中小学命题技术与方法有没有一些基本规律?如何把握这些规律?

  具体包括:如何在新理念下进行数学知识、技能的测评?如何编制相应的测试题?如何在新理念下进行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的测评?如何选择恰当的测试形式以及相应的测试题?如何在新理念下进行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测评?如何设计与实施情感、态度、价值观测试的形式以及相应的测试题?如何在新理念下进行数学综合应用的测评?如何设计恰当的测试题以及相关的测试形式?开放性试题、探索性试题、应用型试题、阅读理解题、操作实验题、图表分析题等各类题型各有哪些特点和功能?如何编制?新理念下的中考命题有何趋势?高考命题呢?…

篇二:作为校本研究的重要内容

  

  教师校本教研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课堂。

  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评价、教学资源利用、教材内容处理等。

  二、研究学情。

  从教育实际出发,思考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研究评价方式。

  导向、激励、反馈、调控及鉴定等多种功能。

  四、研究文献和著作。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平时积累、剪辑、摘抄,建立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化资料库。采众家之长,成一己之见。

  五、研究微观课题。

  做专项兼几项以致多项个人课题研究。研究过程与结果必须真实。

  PoweredbyTCPDF(www.tcpdf.org)

篇三:作为校本研究的重要内容

  

  校本研修的主要目标内容: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因此,转变观念,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增强服务,努力建设一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具有教学特长的教师队伍是我校校本研修的目标。

  1.强化师德规范,使我校教师人人具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关爱学生”的精神。

  2.按质按量、抓实抓好校本研修工作,努力使教师成为既具现代教育思想,又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现代化教育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现代教师。

  3.采取积极措施,鼓励教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

  4.努力做好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工作,竭力推出1--2位县级骨干教师,让他们成为我乡学科带头人。

  校本研修的开展过程:

  1、参与教师:我们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实行全员参与,也就是全校20多名教师都是校本研修的成员。

  2、研修方法:

  (1)、课题带动:通过课题研究,吸引更多教师加入到课题研究队伍,形成校本办学特色,促进教师行为改进。

  (2)、集体充电:主动请相关教育专业人员为教师“充电”,变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为主动吸取养分的过程,使理论与实践融合真正成为可能。

  (3)、师徒结对:校内优秀教师、老教师与青年教师、新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徒弟在师傅的诊断、指导中,不断谋求新的提高和成长,同时师傅在带徒弟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

  (4)、观摩听课:广泛开展“互助——观课”和组织化“说课——讲课——评课”活动,落实观课后的评课和讨论环节,为大家提供交流的契机,运用理论分析实践,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和自身实际教学水平的良好机会,引导教师获得有益信息,达到资源共享。

  (5)、个人自修:一方面,教师自己确定目标,寻找相应教育理论和知识武装自己,在自修和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实现自我改进和提高;另一方面,对教育专家、优秀教师的传授和指导须有一个自我消化吸收的过程,才有实质性的收获和帮助。通过此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6)、校际交流:加强兄弟学校的交流、开放、互通有无,实现师资、设备、信息等资源的共享。另外,通过网络在更大范围内、更多内容上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使教师得到充实和提高。

  3、研修过程:

  (1)制定教师个人校本研修计划

  (2)参加教研活动,听评课活动

  (3)参加教师培训并写好培训心得

  (4)检查教师自学笔记及教学常规,4、研修管理制度与评价:(1)、以“教师专业成长记录”作为年终考核教师的重要内容。

  (2)、对优秀的教师个人,派出参加各级专业培训(将培训作为一种福利)。

  (3)、引进竞争机制,把在校本教研中成绩突出的教师吸收到骨干的队伍里,给他们分任务、压担子,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然后在此基础上评选出

  “学科带头人。”

  取得的成果与成果的运用:

  1、强化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特别强调要发挥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打破了以往教师备课各自为战的局面,每一堂展示课都是教研组集体的结晶,教师在互动、互补、合作中不断提高了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已形成的教育观念顺利地转化了能动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师不断走向成熟。

  2、推行主题式研修,提高研修实效。各教研组推行主题式研修,以提高研修质量。如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以“读写结合的有效实践”为主题的研修活动。

  3、实行多元联动式研修,促进了中老年教师迅速适应新课改理念。对青年教师实行“结对制”培养方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同伴互助中的积极作用,帮助和指导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要求,实现跳跃式发展。除了师徒结对工程,学校还引导教师自行组成“学习伙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营造了“人人有学习之所,处处是学习之地”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我们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不断走向成熟。

  由于我校校本研修机制的完善落实,校本研修活动的扎实开展,校本研修形式的丰富灵活,使我校逐步形成人人爱研修、大家共研修的学习局面,教师综合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带动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学校整体工作也提高了一个新的水平,得到了社会和广大家长的认可,让我们再次理解了“教育质量就是教师质量,选择学校就是选择教师,素质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素质”。

  校本研修面临的困惑和建议:1、在研修过程中,我们有时采取的“研修者主讲,被研修者听”的单一的“灌输式”的研修方式,必然导致交流的封闭性,也必然使被研修者失去学习的兴趣;2、我们在日常的研修活动中常常忽略教师已有的经验,认为只要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传授给教师,教师就会认同,就会接受,就会付诸实践。其实教师作为一名学习者,他需要一个体验、接受的过程,才能将正确的观念内化,然后才能带来教育行为的变化。如何使校本研修逐步走上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以什么样的形式展开,还需要探索。

篇四:作为校本研究的重要内容

  

  ★校本研修的主要内容:1、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的核心是提升教育智慧,增强人格魅力。以“提高教师素质,树立良好师德形象,关注教师需求,促进教师进步,推进学校科学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科基地校作用,积极开展教学开放并承担片区教学联谊活动。2、学科教学模式构建学科教学模式,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策略,模式改革是教学管理的突破口,是提升质量的关键,模式改革的原则实践性、实效性、普遍性。3、“三制、三课”学校“三制、三课”工作是教研工作的核心。骨干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研修中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注重解决教学中的真实问题。4、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是教研工作的主线。骨干教师人人要有自己的独立课题,并卓有成效地开展研究。注重过程材料的积累与成果的转化和推广。5、网络教研网络教研是县域校本研修的新型模式。以信息技术教研室为依托,骨干教师要带动学科教师积极参加网络教研活动,交流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注重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网络培训二级传导是校本研修的手段。骨干教师、学科辅导员积极参加并承担县域教研活动,做到信息不遗漏并能结合学校校本研修实际有效开展主题教研活动。6、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是新课程下校本科研的重要内容。本年度以语文学科教师及部分骨干教师为依托,继续研发“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校本教材,同时侧重学科延伸、身心健康、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内容的开发,从而促使学校课程不断完善。形成县域内校本课程开发特色。7、“三生”培养“三生”培养是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打造“四名品牌”工程、控辍保学的有效机制。突出课题研究,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研究问题是关键,凝炼课题是策略,总结提升经验是宗旨。

  8、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本年度重点抓好学生成长评价制度改革,向学生评价要“质量”,创编符合实际的学生成长记录手册,实行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12年“跟随制”,姜学生五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升学的必要依据。★校本研修的原则:1、坚持集中培训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原则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3、坚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原则4、坚持骨干引领与整体提升的原则5、坚持全体性、全面性原则6、坚持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相结合的原则★校本研修的目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课改服务;促进课堂教学具有实效,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为学校长远发展服务。

  附:教科研行动研究团队教师名单:县级及县级以上骨干教师:部分学科青年教师:

篇五:作为校本研究的重要内容

  

  校本研究的三个核?要素教师个?、教师集体、专业研究?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体关系。教师个?的?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量。教师上完课反思?下??今天课上得怎么样,把碰到的问题与同伴交流?下,与同伴交流仍不能解决的就读读书或请专家来点拨点拨,这样的过程就形成了校本教学研究的基本模式。1、?我反思?我反思不是?般意义上对教学的“回顾”,本质是?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反思的?的在于不断更新观念,改善教学?为,使教师能对??的教学现象、教学问题进?独?思考和创新。按教学的过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种?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教学中的反思,即及时、主动地在?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质?效地进?,并有助于提?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和评价能?。校本教学研究中?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教师反思就好?是精神上的新陈代谢。作为教师,每天都在教学的实践中积累着经验,如果不对此进?梳理,慢慢地,教师就会变成经验型的教师。反思可以提升教师现有的经验,把那些有效的经验升华为智慧与?法,把那些不良的?效经验清除掉。没有这样?种内在机制,?个教师就不会很好地成长。教师可以通过写?记、写案例、写随笔、教学后记、教师之间的讨论、对照理论反思等多种?式体现??的反思;还可以作交流后的再反思,即在备课组或教研组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再进?反思。反思可以让教师养成思考与研究的习惯。有?位教师在上完校本课程《专题性课外阅读》以后,为了了解学?的学习情况,专门做了?个问卷调查,问题是“你最喜欢这节课中的哪个环节?”通过调查,他发现学?喜欢“新鲜??能表现??的活动”,如表演、分??朗读、绘画、续编故事等?式。根据学?的意愿,这位教师对下?节课的教学设计进?了调整,上完这节课后,这位教师这样写道:“经过教学环节的调整,我发现在分组活动中,学?兴趣盎然,每个学?在活动中都尽?地体现各?的才能,下课铃声响了,还沉浸在绘声绘?的表演中。我想?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所进?的活动是?主选择的:活动的主题是??确定的,活动的形式是?由选择的。想想上?节课,我把教学?标定位在培养学?的阅读能?和阅读?法的指导上,没有关注到学?的想法,所以效果要差?些。通过调查以后,根据学?的提议对?些设计进?了调整,因为注意了学?的个体差异,尊重了学?的想法,所以受到了学?的喜欢。”通过反思他明?了尊重学?差异的重要性,这会成为他今后教学的?个有效经验。2、同伴互助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我反思的同时,还要开放??,加强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持,共同成长。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得,能够与其他教师进?交流,这有助于教师之间分享彼此的经验,共同解决彼此的问题。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有

  :交谈。

  浅层次的交谈主要是交换信息和经验共享。信息和经验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被激活,才能实现增值,?教师也只有不断从伙伴中获得信息,借鉴和吸收经验,才会少?弯路。深层次的交谈主要指专业会谈和专题讨论。专业会谈是?个相对?由开放的发散过程,没有主题,教师畅所欲?,结果会冒出和形成很多有价值的新见解。

  专题讨论就是

  教师在?起围绕某个问题畅所欲?,提出各?的意见和看法,在有效的讨论中每个教师都能收获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东西。协作

  。指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它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教师在互补共?中成长,发挥每个教师的作?,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如

  集体备

  课

  、听

  课

  、评

  课

  、说课?条龙合作教学;

  同上?节课

  。帮助

  。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帮助和指导新任教师,使其尽快适应??和环境的要求。??教师、学科带头?要在同伴互助中发挥积极作?。通过同伴互助,防?和克服教师各?为战和孤??助的现象。校本研究要求学校真正成为?个民主的、开放的讨论领域,尤其要强调的是教师集体内部的专业争论。惟有教师集体参与的研究,才能形成?种研究的氛围,?种研究的?化,这样的研究才能真正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只停留在教师个体的研究,虽然教学?为也会产??时的变化,但这种变化难以持久,也难以将个别教师的?为转化为群体教师的?为。可以说,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合作,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

  有?所学校?年级有?名语?教师,在某?学期,他们采取了分别上观摩课的?式来不断完善与修正教学。?个?上课,其他教师都来听,听完以后?家在?起交流,并不断修正,当最后?个教师上完课的时候,精品课就出来了。精品是怎么来的?是集体智慧创造的。?个再聪明不过的?,也不可能凭借?个?的智慧上出最后这?节精彩的课。3、专业引领专业研究?员的参与是校本教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教师??,个??平总是有限的,同事?平也?较接近,如果没有专

  业?员做指导,就容易在同??平上重复,不容易提升。从这个?度说,专业研究?员的参与是校本研究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专业研究?员?般教育理论素养较?,校本研究是?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理论指导、专业引领是校本研究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撑。从教师?度讲,加强理论学习,并?觉接受理论的指导,努?提?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是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在研究中教师获得的是“如何做”的实践智能,研究的结果直接指向问题的解决和?动的完善与改进。专业研究?员主要指课程专家、?学的研究?员、教研?员、学校的??教师等。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以后,去读读理论书籍也是?种引领。?般来说,专业引领可以通过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与座谈等?式来进?。每?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功?,就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学现场指导是最有效的形式,也是最受欢迎的形式,专业研究?员与教师共同备课(设计)、听课(观察)、评课(总结)等,对教师帮助最?。?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具有相对独?性,同时?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只有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完成?个研究的过程。

  ??

篇六:作为校本研究的重要内容

  

  什么是校本教研,它包括哪些重要环节[5篇材料]第一篇:什么是校本教研,它包括哪些重要环节

  什么是校本教研,它包括哪些重要环节?

  答: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学校管理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校本教研本质上是行动研究,它强调的是研究主体的观念、价值、目的,并借助观察、反思、行动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不断的循环来实现自身行为的改善。

  校本教研一般有以下六个环节:

  (1)、陈述问题。研究始于问题。开展校本教研之初,教师首先应该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并结合理论学习向同伴或专业人员陈述你所发现的问题。问题陈述出来后,通过集体研讨、相互启发,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会更加深刻,解决问题的思路也会更加清晰。

  (2)、制订方案。校本教研不同于专业的纯理论研究,在制订方案时重在考虑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对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策略步骤要心中有数,认真、仔细地规划设计。

  (3)、寻求合作。相互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方案制订好以后,第一项任务就是寻求合作。合作对象既可以是同行教师,也可以是专业人员。通过合作,一来可以得到他们的配合、支持,二来如果他们也在关心同样的问题时,彼此可以共同探讨,共享成果。

  (4)、采取行动。实施过程中要随时随地尽可能多地收集各种研究资料,以证明你确实已经开始努力采取行动解决问题,而不是停留于一纸方案。研究资料可以包括访谈记录、观察记录、学生作业、学生考卷、活动照片、课后反思、教学随笔、日记等等。

  (5)、评价效果。行动结束以后,需要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价,而不是急于公布研究成果。效果不是预设的,不能刻意选择特定材料往预先期望的效果靠拢。效果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是生成的,留有许多讨论的空间,应该允许不同的人对效果发表不同的意见,重视并尊重、接纳并包容不同的观点。只有这样,你的观点、结论才会更让人

  接受,研究成效也才会更让人认可。

  (6)、发表成果。校本教研作为一种研究方式,最终也需要发表研究成果,在更大范围内接受人们的审视。校本教研通常是叙述一个故事,作为研究者的教师通常就是故事的主角之一,因此必须善于口头陈述,善于“讲故事”,善于用广大教师所熟知、简洁明了而又合乎专业规范的语言来描述与诠释研究的历程和结果,这有利于对话和讨论,有利于成果分享,也是提笔写作的基础。一旦提笔写作,校本教研也更多地提倡以叙事方式写作鲜活的个案研究报告,而不必一律写成规范、严格的学术论文。

  校本教研不等同于以往的教研活动。以前学校一级的这种教研活动虽然存在,但往往缺少基本的制度规范,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有的时候会出现学校一级的教学研究脱离自身实际的倾向,或流于形式走过场,收不到的效果。

  校本教研首先要把教研作为一项制度,加强制度建设。因为它是以单个学校作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学实际问题解决为目标而营造起来的一种教学研究制度;

  其次,注重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主动性,校本教研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把教学研究和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以及在职学习培训融为一体,使之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

  发展。

  第三,提倡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专业引领是使校本教研具有较高学术品位的关键因素,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力量。离开了专业引领,校本教研往往只能是一种低水平的重复运作,研究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校本教研甚至会出现机械化、形式化和平庸化的危险。

  第四,强调同伴之间的合作和互助。校本教研比传统教研进一步加强教师集体之间的合作式研究,实现在教学活动中的专业切磋、互相学习、合作研究和协调支持,在共同体验成功和分享经验的基础上共同成长。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超越年级和学科。

  第二篇:校本教研的有效形式包括哪些

  校本教研的有效形式包括哪些

  校本教研直接指向学校中的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发生的问题,它的特点是将学校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密切结合在一起,并大力倡导学校第一线的教育者参与。

  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需要或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探讨、研究活动,常用而有效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理论学习。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每个学校的领导都谙熟这种形式,但没有几个学校用好它,许多时候是走过场。

  2、案例分析。这是教师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到案例,自己分析或与同伴共同讨论,达到资源共享和业务能力互相提高的目的。

  3、校本论坛。选择好主题,选好主讲人,可以全校教师参与,也可以是教研组开展活动。

  4、进行教学反思。形式是集中切磋,或是写文章互相传阅讨论,目前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是使用效果明显的一种形式。

  5、结对帮扶。这是老带新、强帮弱、骨干教师引领的一种形式,各个学校都在做,但做得不好,原因是作为师傅者,往往有保守的一面,校内竞争存在一定的残酷性。

  6、经验交流。这是常用常新的教研形式。

  7、调查研究。选定课题,组织人员深入第一线掌握真实材料,这种形式虽然用得不多,但确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形式。

  8、开展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等活动。这是学校开展最多的一种教研形式,参与者众多,这种形式,要把握好评课一关。

  9、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这是近十年来随课改的推行而兴起的一种形式,骨干教师的现身讲解传授,方式直接,见效快。

  10、说课。形式简便易行,目前用得多。此外,还有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指导、课改沙龙等形式。

  第三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它的实施主要按以下过程

  活动的重要环节,它的实施主要按以下过程:

  一,准备阶段

  进入课堂进行观察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到有备而来。如果进入课堂前没有做好准备,也没有计划和思路,则听课后无法给予教师高效率的指导和建议。首先,确立观察点。课堂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要求观察者进入课堂之前,应明确自己的观察目标,以便观察时能聚焦课堂中的某些问题/现象/行为。确立观察点的依据是课堂观察框架,从中寻找“我”感兴趣的问题,或被观察者的要求,或合作体的共同目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课堂现象都可以成为观察点,只有遵循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的原则,才能实现观察目的。譬如,“探究精神是怎样培养的”和“探究能力是怎样培养的”这两个观察点,相比较而言,后者的可观察性、可记录性和课后的推论更具可操作性。

  其次,开发观察工具。只带着观察点走进教室,可能依然难以观察,或者难以记录信息。需在观察前将观察点转化为可以操作的观察量表,在表中列出观察点

  们都设计成观察指标,既无必要也不太可能观察记录的了。解决的办法是先厘清观察指标的逻辑体系,再根据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抓大放小的原则筛选,譬如,表2。一般而言,观察量表的开发流程是:观察者研究分析观察点的构成要素——观察者设计初稿——教研组研讨——观察者定稿。可见,开发观察量表的过程就是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过程,量表具有“此人此表”的个人色彩、具有“此情此景此课”的针对性,它实质上反应了观察者的学术水平和专业涵养,是决定观察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二,观察阶段

  对于事物的观察需要观察者对事物具有一定的敏锐度、善于捕捉事件以及现象的关键特征。课堂观察之所以可以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手段,是因为在教学研究中的课堂观察与诊断的效果可以通过明确观察目的、掌握相关概念、熟悉观察工具等环节切实得到保障,提升每一位教师对于课堂观察的敏锐性。课堂观察阶段工作的顺利推进得益于准备阶段所设定的观察目的、观察工具的便利性和准确性。应注意的问题,一是观察者应提前进入教室,与有关学生进行

  二是根据观察点的性质、观察量表的特点、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观察位置,以适宜获取信息、不影响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为原则。

  一般地讲,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观察包括“看”和“分析研究”——即收集和分析资料两个部分。进行课堂教学观察首先要做好

  计划,选择恰当的、可行的观察手段,其次做好观察记录,最后是讨论、分析、研究和反思实践。具体地讲,由如下几个步骤构成:

  1.明确观察目的、如何观察等问题。

  2.搜集有关观察对象的文献资料,了解观察“情境”的相关情况,如师生背景材料、课堂环境、观察工具等。要对所要观察的情况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为观察的顺利进行做充分准备。

  3.选择观察方法,编制观察提纲,印制必要的观察记录表格问卷。观察提纲应有一定的灵活性。

  4.实施观察。根据观察目的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全面而系统的现场观察。特别注意观察记录过程中的“疑问”。

  5.资料收集、整理、补充。

  6.(合作)分析研究、写出心得体会和反思教学实践。三,记录与分析阶段

  这个环节有三个步骤:

  第一,信息处理,课堂中获得的信息,可能很多,也可能不足,还可能要和同伴互通有无,因此,采用适当的技术对观察信息进行处理,是得到结果的前提。第二,结果分析,建立分析框架,采用适当的分析工具分析观察结果。

  第三,适当推论,这是一个专业判断的过程,所谓“适当”,是指推论时要基于“此情此景此人此课”,基于“证据和同理心(互换思考)”,基于“成功之处、个人特色和存在的问题”。

  因时间限制,课后会议上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思考、探讨并不充分,而课后会议结束后撰写课堂观察报告,就能起到督促双方深度思考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再形成合作体课堂观察的完整课例,全景式反应观察的过程和结果,积累第一手教研资料。

  第四篇:什么是校本教研

  了解校本研修

  一、中小学为什么要开展校本研修?

  自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中小学教育走过了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教材改革之路,一波三折之后,终于发觉:提高教师的“真功夫”才是解决课程教学问题的关键。教师学习是一种问题驱动的学习,教师对

  教育问题的认识,往往总是先从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最终又回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策略上来。校本研修的出发点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认知特征和情感需求,十分重视教师“知行合一”的认知方式。推进校本研修活动对增强教师自身的专业修养、提升教师的专业地位以及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发现教研组研讨氛围越来越淡,大多流于形式,与真正意义的“教学研究”渐行渐远,对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作用不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基教司和上海市教委于2003年12月在上海召开“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第一届项目工作会”,此后,这项工作在全国陆续展开,各地积极探索,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但分析众多成果我们发现,作为校本研修的四个重要方面即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校本管理分开进行,缺乏研、修一体化的整合,教师专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境。推进教学改革,问题在课堂,关键在教师。要将先进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行动,要使理想的课程成为现实的课程,关健是要在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基础上提高教师教学革新和课程建设能力,“使自己成为教材的生产者和主人”,这就需要丰富“校本研修”的内涵,拓展教师立足本校、区域推动“校本研修”活动目标,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新的实践参考。

  二、什么是校本研修?

  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校本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意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改进是其主要特征,它既指要解决学校存在的种种问题,也指要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在学校中,意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由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基于学校,意指从学校实际出发所组织的各种培训,所展开的各种研究,所涉及的各门课程等,都应该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充分地被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彻底。

  研修。《辞源》上说,研,学习、遵循;著作、撰写。修,磨、碾;研究、探讨。针对学校教育工作而言,是想通过学校管理者、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教师的研究,提高教师教育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熟练应用已有的知识,服务于教育教学,又在教学和管理中提高自已,不断更新自已,逐渐构造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校本研修是作为从校本培训演化而来的校本研修一词,在目前的教师继续教育语言体系中正在逐渐取代“校本培训”,成为以学校为基地开展教师专业化培训学习的一种趋势。与“校本培训”相比,“研修”是“研究”与“进修”两个词的合成词,表达了教师的研究和进修的意思。它的突出特点是转变了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角色地位,强调中小学教师是活动的主题,是话语主体,改变“失语”状态。由“受训者”转变为“研修者”,由我讲你听、你记向对话、交流、碰撞和分享转变,突出了教师的主体地位,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更多地来源于教师的自主需求,而并非学校强制性开展的一些培训活动,其过程充满教师的探究热情和生命活力,教师置身于“自主选择、自主反思、自主建构”的良好成长环境之中,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机会更多。研修同时还包含学校内同伴的互助、集体的智慧,以及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

  那么,校本研修是不是一定就是在同一学校里呢?不一定,这太狭隘,应该是就学校而论,只要是学校里哪怕是校际间交流研修也是为了学校也可理解为校本研修。

  三、校本研修的概念辨析

  (一)内涵与基本特征

  三句话揭示“校本研修”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1、“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

  这是“校本研修”的根本目的。“校本研修”目的:是以促进学校、教师的发展为目的,实实在在、一点点、一步步、看得见的发展。表现在“改进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

  2、“基于学校和教师的发展”

  这是“校本研修”的基本问题。“校本研修”问题:是学校、教师实际中发现、思考、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由专家批示的问题,甚至是看起来很小、别人以为很肤浅,但必须研究与解决的问题。表现在“学主体,学校研修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要有促进教师发展的功能”。

  3、“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发展”

  这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对策。“校本研修”对策:“在学校(以在学校为主),由教师(以教师为主),有组织、有针对性“(包括学习、培训、进修)”与教育研究“(包括学科教研、教育科研)”统一的工作,从目的、内容、形式、活动到管理等方面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研与修”一体化,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化“以学校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教师教育”。简单说“学校和教师的问题,主要由学校和教师通过‘研修’来解决”。

  (二)三大要素

  1、教师个人:自我反思(实践反思)

  即教师对自我教学行为及结果的审视和分析过程。它是建立于教学经验基础上的,是校本研修活动的起点,是承担“校本研修的个人责任”的具体落实,教师只有在回顾基础上提出问题,才能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

  2、教师小组:同伴互助(共同发展)

  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形式,它是建立在教师之间的合作基础之上,力求通过合作互动,同伴之间相互影响,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

  3、教育专家:专业引领(专业提升)

  校本研修的实质是理念和实践的结合,校本研修虽然基于学校,对学校问题进行研究,提升,需要专家的专业指导和学术支持。

  (三)关于校本研修与校本教研

  前几年对校本教研谈得比较多,什么是校本教研呢?校本教研,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校本研修不仅仅包括了校本教研,还包括了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校本研修的外延比校本教研的外延更宽,包括得内容更丰富。

  四、校本研修的实践模式

  教师专业有其自然成长的规律,通过组织开展高质量的校本研修活动可加速教师专业成长,使教师始终不渝地保持教学技能与教学知识的和谐发展,不断注意明确的知识(理论知识)与缄默的知识(实践知识)两者的互动与转化。为此,设计五种校本研修的实践模式:

  (一)规划职业生涯,明确专业成长轨迹。在区域层面引领教师成长规划的意识;在学校层面实施教师发展规划;在教师自我层面设计具体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拟订具体规划书,设计行动方案。

  (二)引领学习反思,走学者型成长之路。不断激活教师自主学习与主动反思的内在需求,促使他们积极去获取新的文化、教育教学前沿理念。

  (三)构建学习共同体,发挥团队促进功能。以骨干教师研修班为载体,共同学习提高;坚持以校为本,倡导团队学习;借助网络,自发组织非正式学习共同体。

  (四)基于小课题研究,提升个人的研究素养。课题的选题坚持来源于教师一线的教学实践,由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方向与内容。重视研究的“实用性”与“现实问题”真正解决的有效性,坚持以行动研究为主的研究方法,逐步培养教师独立做课题的能力。

  (五)构建和谐人际圈,发挥人际的影响功能。通过多种方式,为教师之间相互沟通、了解,促进友谊搭建多元化平台,在区域范围内引领教师正确的人际关系与工作环境。

  参考资料:

  第五篇:校本教研

  学习《课改后校本教研的新方式》心得体会

  钦北区大寺镇天白小学

  黄振光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有着这么一群人,他们燃烧着自己的教育理想,把自己平凡的生活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懈追求着、奋斗着、抗争着,求索者??”一直感动于这样的一段话,在校本教研操作过程中,每每遇到困惑和困难,总给我们的团队以启发和力量。我们有清楚的共识“校本研究是最有针对性、最有生命力的教学研究形式。立足学校实际扎实开展有效的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也是我们团队的核心价值观、共同价值观。我们的若干做法想法源于此,并贯穿于校本教研具体操作的前前后后。

  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一个学校能否持续发展,并不仅在于学校硬件设施有了多大改善,也不仅在于这所学校出了多少成果,培养了多少“名师”,更重要的是学校的老师们工作是否有积极性、主动性,是否能够身心愉悦地去工作,是否能在奋斗拼搏中感悟到人生的幸福、成功与快乐。认识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明白,学校的校本研究是否有效,不在于可以争取到多少试验课题的立项,而是能否创设了一个让老师们能释放激情去创新开拓的环境。可慕小学之前的课题有: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建立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研究——“创设问题情境”策略的研究》(已结题)、《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研究中)等。基于这样的基础,我们认为课题不在级别的高低,而在于有没有研究的价值,能不能解决老师们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不可以服务于教育教学,从而在教研过程中一步一步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我们团队的第一个做法是:就之前课题研究的做法、经验做提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性的继承和发扬之前可以借鉴的一些研究方法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再修改和完善,使之前课题研究的一些问题单、评课议课表更符合当前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比如,我们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修改了评课表,增添了亮点、问题的描述以及教学建议,使议课表能针对课堂教学环节更加全面的评价。

  二、联动教研,注重实效

  我们启动了“七校联动”校际课题研究。联动教研,作为教研内涵发展、功能拓展的一个新的载体,顺应了当前教育发展的主流:关注均衡、探索创新,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共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慕小学作为农村点校、校本教研基地校,为更好的发挥其辐射带动的作用,本学期我们协同前埔小学、坝头小学、龙山小学、西边小学、培基小学、后林外来工子弟学校等七校联动教研,采取合作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由此实现共同发展。我们的做法是:以示范课例为载体,语文学科围绕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语感”,重点放在阅读课堂教学上;数学学科围绕

  “提高小学生理解能力”,重点在应用题的有效教学上,使学生解答应用题正确率真正有所提高。语数研讨重点在于学生理解能力培养策略的探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教学研讨活动,探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增进七校教师间的交流、互动,提高教学教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体有

  1、专题讲座

  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课例分析等专题讲座,现场采用互动形式,切实解决老师们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学期我们邀请到国家级骨干教师、福建省语文学科带头人、泉州晋光小学黄加贤校长做《教师人文修养与专业发展》、《SWOT分析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讲座。专家的引领,对教师进行专门指导,扩大视野,提升水平,推动学习;鼓励参加的教师要做笔记,写体会,勤落实,切实提高教育理论素养与实际能力。

  2、研讨课

  可慕小学语、数各一节,其他小学各1节,与可慕小学两节课形成同课异构。课前学校教研组、校际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磨课,课后请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点评。、3、各校校本教研经验做法交流

  有集中交流、网上交流,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彰显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经验即成果”的理念,促进自我反

  思,自我提高,更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共享。

  4、创设条件让教师走出校门,到附近名校取经

  如组织数学教研组到石狮二实小三实小学习,参观其数学教研室,听取教研具体做法;携手泉州晋光小学,共同探讨校本教研的做法等。

  三、层层磨课,反思成长

  磨课,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我们的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提高教学和研究能力,使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每一节将推往更高层次、更高级别的研讨课,我们都先在校内利用平行班借班上课;新教师的素质了解研讨课,是在新教师先上一节课后,再听其指导教师上课,然后新教师再上一节。每节研讨课后,教研组必组织评课、议课。通过对该堂课进行反复深入的剖析、研究,更促进教师的反思与资源的整合。

  “特别的课堂,特别的感觉

  利用中午的时间,我快速地把教案又整理了一遍,开始了第二遍试讲。课堂效果好了许多,但随之而来的是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教学机智的缺乏,评价用语乏味,普通话时常变调,粉笔字不规范。我开始懊悔自己,责问自己,平日都在课堂上干什么了?如果平日里对自己严格要求一点,哪怕一天进步一点点,也不至于到现在问题成堆啊!课后,老师们又对教案提出了新的修改意见。老师们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帮我梳理,一句一句的帮我推敲文字,我一句一句的记在心里,教案定型了。”----这是一位新教师在第二轮磨课后写下的教学反思。

  “特别的经历,特别的感触

  以前听说上一节课就得剥一层皮。这次上课我虽然没剥一层皮,但在一天多的时间一点也没有饥饿感。有了这次的经历,知道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第一,加强基本功训练。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练好粉笔字,普通话。

  第二,一定加强读的训练。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定要注意范读。

  第三,一定要研读文本。深挖教材,摸清文章的脉络,理清他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定要读出他们自己的见解。

  第四,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今后更要加强集体备课,重视说课。

  总之,通过这次赛课,我庆幸自己是慕小的老师,是一名语文老师,因为我们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作后盾。他们就像一双无形的大手在推动一个个有梦想的人。”----这是这位新教师在上完“七校联动”研讨课后写下的教学反思。

  反思写出了老师的真情实感,写出了老师的心声,也是我校磨课活动的一个缩影。通过多轮磨课,教师会产生很多的感悟和反思: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评价,如何应对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如何更深入地研读教材,如何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和思维方式的训练??教师要在总结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另外,我们对磨课的资料加以整理:整理一次次的教学预案,教研组老师的评议记录,自己的反思轨迹;整理精彩的课堂教学案例或片段,学生新颖多样的解题思路或典型的错误认识;选择典型的有启发性的案例或片段融进自己的反思;整理制作好的课堂教学课件,作为教学资源存档等。这样,可以不断形成系列研究成果。磨课已经成为我校一种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我们感觉它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具有好的效果:如今,我们把学校的图书目录印制好发给老师,制定读书计划,开展读书沙龙等活动;如今,我们设立了“教师备课簿”和“常见错题集”,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遗憾和缺失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一些经验,以避免重蹈覆辙;如今,我们定期举办“学生特色作业展评”,出现了如数学小日记等特色作业,关注学生解题过程的思路和感想;如今,老师们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如今学校的教育博客群里有许多文质兼美的随笔、深刻理性的教学反思??

  以上几点只是我们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做法和想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深入进行,我们的探索之路也在不断延伸。我们坚信:我们的探索一定会“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推荐访问:作为校本研究的重要内容 校本 重要内容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