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战略和任务(6篇)

篇一:十四五”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战略和任务

  

  《安徽省“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解读

  日前,经省政府同意,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安徽省“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及过程

  “十三五”时期,全省新材料产业快速增长,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优质企业快速成长。截至2020年底,全省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0%,已成为全省经济增长新动能。

  “十四五”期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叠加实施,我省新材料产业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根据省政府“双招双引”工作部署,省发展改革委启动《规划》起草工作,在广泛调研座谈、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规划》。《规划》按程序报审后,于2022年2月28日正式印发实施。

  二、主要内容

  《规划》主要内容如下。

  (一)发展目标。到2025年,力争新材料产值规模突破1万亿元,重点打造硅基新材料等5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做优做强10条百亿产业链(群),努力跻身全国新材料产

  业发展第一方阵,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一流的新材料产业聚集地。

  (二)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先进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材料、硅基新材料三大先进基础材料产业,重点培育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两大关键战略材料产业,以及加速布局3D打印材料、超导材料、石墨烯材料、高熵合金等前沿新材料,构筑我省新材料产业“3+2+N”发展新格局。

  (三)重点任务。主要包括7大工程。

  一是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包括建设新材料研究院,建立健全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体系等,加快打造成为新材料科技创新策源地。

  二是企业招引培育工程。包括采用顶格推进模式招引具有较强牵引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培育硅基新材料等领域“独角兽”企业、千亿级全球领先的龙头企业等。

  三是产业集群打造工程。包括培育硅基新材料、铜基新材料世界级产业集群,以及争创先进钢铁材料、先进化工材料等国家级产业集群。

  四是数字技术赋能工程。包括充分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手段,深度挖掘新材料大数据,着力打造一批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智慧园区等。

  五是绿色低碳发展工程。包括突破绿色低碳关键技术、建立新材料绿色能源体系、新材料绿色低碳评价体系等。

  六是产业生态优化工程。包括打造高水平应用平台、探索培育大宗交易市场、智慧政务服务平台等,努力营造适合新材料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良好产业生态等。

  七是开放合作提升工程。包括扎实推进与沪苏浙城市结对共建新材料产业合作园区,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共建一批新材料创新高地和重大科研平台。

  (四)区域布局。聚焦三大先进基础材料、两大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领域的细分领域,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促进要素资源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形成各具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五)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优化金融支撑、推进重大项目、完善人才保障、搭建交易平台等6个方面。

篇二:十四五”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战略和任务

  

  2021年第1期总第

  13期

  HUAGONG

  ZHIYE

  JISHU

  JIAOYU化工瞭望开局“十四五”贯彻新构想读“十四五”石油和化学工业主要任务【编者按】1月15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指南》

  全面总结了

  “十三五”行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

  “十四五”行业发展面临的新环境,在此

  基础上形成对“十四五”发展形势的基本判断,研究提出“十四五”行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

  任务和工作重点,同时明确了行业2035年发展的远景目标。为了使化工职业教育院校更好地服务行业的发展,推进“十四五”期间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我们转发中国化工报记者整理的《开局“十四五”贯彻新构想——

  解读“十四五”行业主要任务》专栏文章。总体思路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为重点,以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

  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方向,以提高行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通过实施创

  新驱动发展战略、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战略、人才强企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石油

  和化学工业体系,推动我国由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迈进,让部分行业率先进入强国行列。主要任务“十四五”期间行业的七项主要任务:增强油气保障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提升产

  业创新自主自强能力,深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提升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水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企业集团和石化园区,构建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远景目标到2035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能够建成现代化工业体系,在世界石化强国中的地位得到进

  一步巩固,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创新能力、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显著增强。守住产量底线强化基础设施主要任务1:增强油气保障能力石油天然气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对于国家能源

  府对行业运行的直接干预大幅减少,油气上游开放改

  安全与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石油和化学

  革迈出实质性步伐,成品油贸易流程大幅简化,油气

  管网独立运营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全产业链市场准

  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及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中,增强油气保障能力被列为“十四五”期间石化行业七

  入全部放开。在“十三五”油气供应呈“油稳气升”、油气领

  项重要任务之首,其重要性得到彰显。要想完成这一重点任务,必须要厘清家底。数

  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的基础上,《指南犍出,“十四五”

  据显示,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我国产品保障能力持

  续增强,油气供应呈“油稳气升”态势。截至201年底,石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超过38亿吨,原油年

  期间增强石油天然气保障能力要从四方面入手。守住国内油气产量底线,提升供应保障能力加强资源地质调查和资源评价,确保资源有效接

  产量稳定在1.9亿吨左右;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

  替,同时实现石油产量稳中有进、保持天然气产量稳

  步提升,保持“十四五”期间油气储量稳定增长,到

  2.92万亿立方米,2019年产量达到]717亿立方米,较2015年增长30%以上。成品油产量3.6亿吨,比

  2025年国内原油年产量总体保持在2亿吨左右,国

  产气力争超过2200亿立方米/年。结合”_带一路”倡议,提升海外油气资源获取

  2015年增长6.6%

  0同时,我国油气领域改革也已取得重大进展,政

  化z那垒毀*赵

  2021.1企1化工瞭望能力,到“十四五”末形成国内基础更加稳固、国际

  更加多元稳定的油气供给体系,进一步提升油气供应

  保障能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突破、重大技术创新和重大装备本地化,推动基础理

  论创新和复杂地区勘查技术突破。重点攻关低成本和

  环境友好型技术装备体系,全面提升我国油气装备和

  工程技术服务水平。推动油气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促

  到2025年,管道总里程数增加25%以上,干线

  输气能力新增25%以上,LNG接收站能力达到约1.5亿吨/年,国内地下储气库累计工作气量大幅增加。进节能降耗,创新节能减排理念、技术和管理,进一

  步减少”三废”排放。推动行业融合发展,鼓励传统

  油气产业向智慧油气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新技术在油

  ”十四五”应加大储气调峰能力建设,围绕国内

  气行业中的应用水平,加快产业升级,打开行业发展

  新局面。主要天然气消费区域和进口通道,加快区域地下储气

  库群建设,支持LNG储气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以地

  下储气库、沿海LNG接收站为主、内陆集约规模化

  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加快能源转型步伐《指南》提出石化行业将推动实现到“十四五”

  末全国石油节约替代3000万~4000万吨,减少直接

  LNG储罐为辅、气田调峰、CNG、LNG储备站,以

  及可中断用户调峰为补充,管网互联互通为支撑的综

  合性多层次调峰系统。二氧化碳排放约1亿吨。推动氢能发展和产业示范,争取到2025年,氢能应用关键技术和材料取得突破

  进一步完善石油储备体系,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

  平。推动建立完善政府储备、商业储备、企业义务储

  备和企业生产经营库存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储备体

  并实现产业示范。同时,将进一步支持油气企业加快清洁能源转

  型,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在可燃冰、地热、氢能、远海风电等新领域形成突破,提升清洁能源供

  系,多方式、多途径提高国家石油供应安全。提升油气行业发展质量,推动行业融合发展给水平。进一步加大“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储备和项

  目建设示范。完善“碳交易”等绿色金融体系,助力

  到2025年要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石油工程

  装备、油田工程技术服务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油气

  行业发展质量,发挥技术创新的决定性作用,重点攻

  油气行业更高质量发展。(王俪锦根据《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

  克陆上深层、海洋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推动重大理论

  指南及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整理)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传统产业主要任务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十三五”虽然行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了

  本运作、兼并重组、关停并转等方式整合中小炼厂,一定成绩,但产品结构优化、落后产能淘汰、过剩产

  能压减的任务仍然艰巨。为此,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

  力争到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9.5亿

  吨/年以内的目标。同时推进智能化炼厂建设,并适

  度延伸下游产业链,实施炼油化工产业链之间的资源

  整合优化。联合会在《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及

  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中,对行业今后5年的产业结

  构调整提出了思路及目其次,优化原料结构。要优化资源配置,适度推

  进“减油增化”。应统筹考虑炼油产能过剩和乙烯、到2025年,全行业结构调整持续提升,行业核

  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指南》还从优化石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化工行业整合与改造提升、加快化工新材料

  产业发展、提升现代煤化工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几个大

  芳桂原料供应不足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充分优化炼化

  一体化发展模式下乙烯、芳桂的原料结构,合理优化

  炼油、乙烯、芳炷间的资源互供。的方向上,对如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细化。优化石油化工产业结构首先要坚持总量控制。合理统筹炼油产能布局,再次,优化产业结构。有序推进新建石化项目建

  设,保持行业合理开工率,按照差异化、高端化的原

  则做好产业结构优化,防控新一轮石化项目投资高峰

  可能引发的同质化竞争和产能过剩风险。充分利用炼

  实现一体化、集群化、基地化发展;鼓励企业通过资

  18^\

  化

  zg』毀*

  赵

  2021.1开局”十四五”贯彻新构想化一体化产品结构丰富的特点发展下游产业,并强化

  碳五、碳九等副产品综合利用,实现与中东、北美轻

  用面广、有较好技术基础的重点化工新材料产品,通

  过技术改造和升级,实现高端化、差异化、系列化发

  姪裂解路线的差异化发展。推动传统化工行业整合与改造提升展,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推动新材料市场应用。加强材料改性、复合技术

  ”十三五”期间,由于全行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使得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但重复建设依然有所抬头。研发,推进国产电子化学品的应用,提高汽车、轨道

  交通、大飞机等领域轻量化化工新材料国产化水平,为此,《指南》强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必

  加快聚氨酯在建筑节能、道路铺装等领域的应用。须推动传统化工行业整合与改造提升。要在加快淘汰

  落后产能的同时,合理控制产能规模。新建氮肥、磷

  肥、电石、氯碱、纯碱、黄磷等项目应严控新增低端

  加强前沿材料研究,抢占技术制高点。重点推进

  3D打印材料、超导材料、智能仿生与超材料、纳米

  材料、石墨烯材料等前沿材料研究。提升现代煤化工可持续发展能力产能,合理控制产能总量。加快推动兼并重组,提升

  企业竞争实力。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做大

  做强,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引领作用的头

  部企业。同时还要加强技术改造提升,推进产业转型升

  对于现代煤化工产业,《指南》则特别强调要通

  过优化布局、推进升级示范项目建设等举措提升其可

  持续发展能力。合理优化产能布局。以石油化工产品能力补充和

  原料多元化为重点,规划布局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

  榆林、宁夏宁东、新疆准东等4个重点现代煤化工产

  级。要充分利用先进工艺装备,从原料路线多元化、节能与碳减排、资源综合利用、“三废”治理、本质

  安全、智能化和数字化升级等方面,对传统工艺和装

  业示范区。置进行改造提升,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效益。加快绿

  色工艺、绿色产品等先进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推

  动绿色工厂建设,转变生产模式,实现产业升级。抓好成本管控。努力提高煤化工装置运营的经济

  性和竞争力。通过技术进步逐步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

  水耗,探索开展二氧化碳综合利用新途径。积极推进升级示范项目建设。合理确定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专用和精细化学品仍是“十四五”产业

  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指南》提出,要推动基础产

  规模,煤制油、煤制气示范项目进一步升级,做好技

  术和产能储备;提高煤制烯姪、煤制乙二醇综合竞争

  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向专用化、精细化发展。传

  统精细化工行业进一步升级,满足下游制造业对高性

  能、安全、绿色发展的需求。加快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力;适时推进煤制芳姪工业化示范;开展煤炭分质清

  洁转化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动产品高端发展。煤制油领域要重点发展煤制

  超清洁油品和特种油品;煤制乙二醇领域要不断提升

  乙二醇产品质量,降低资源消耗。《指南》还从从四个方面专门讲述了如何加快化

  工新材料的发展。要加快关键产品补短板。围绕航空航天、新能源、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采取煤化电热一体化、多联

  产等方式,推动现代煤化工与石油化工、化纤、盐化

  汽车以及国防军工等行业对高端化工新材料的需求,

  突破一批关键化工新材料以及关键配套原材料的供应

  工、冶金建材等产业融合发展。瓶颈。(郁红根据《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

  南及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整理)优化提升现有材料性能。选择一批需求量大、应

  突破关键技术推进成果转化主要任务3:大力提升产业创新自主自强能力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

  及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中强调,到2025年,要实中,明确提出将科技创新作为“十四五”时期的首要

  现产业创新自主自强能力显著提升,科研投入占全行任务。因此,《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

  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1.5%,突破30~50项关祀Z带』毀*挝2021.1/^1化工瞭望键核心技术,开发20~30项催化、过程强化等领域关

  键共性技术,建设一批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

  创新中心等,组建40~50家行业重点实验室、工程实

  验室和工程中心等。突破_批关键共性技术《指南》提出,要在催化、过程强化、先进膜分离、工业生物技术、信息与先进控制技术等领域,攻克一

  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技术装备,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在催化领域,重点开展新催化材料研究,开发本

  质安全型催化加氢催化剂、高选择性催化氧化催化剂

  及绿色工艺,开发催化精憎反应等催化/分离强化耦

  合绿色工艺。在过程强化技术领域,开发微界面强化反应、微

  化工系统等外场强化技术及新介质/新材料,开发其

  与膜分离、精憎、萃取、吸收等过程耦合的化工过程

  强化新技术。在先进膜分离材料与技术领域,面向工业应用过

  程及节能减排要求,开发新型陶瓷膜、有机功能膜及

  复合膜材料;开发膜技术与反应、分离、生物等耦合

  的新技术。在工业生物技术领域,重点研发生物反应器、高

  效生物分离技术与设备以及生物基原料分离纯化、聚

  合加工技术等,积极推动生物基产品和生物工艺替代。在信息与先进控制技术领域,研发一批智能制造

  关键技术装备,推动实时优化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在

  石化和化工企业的应用,提高生产执行系统(MES)

  的应用普及,核心支撑软件国内市场自给率超过

  60%,核心过程控制系统国内市场自给率超过55%。攻克一批补短板技术《指南》要求,行业“十四五”要攻克一批补短

  板技术,在化工新材料、电子化学品、重大技术装备

  及关键零部件等领域,突破一批补短板技术,提高核

  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能力。在化工新材料技术中,重点发展特种茂金属聚烯

  桂材料、低VOCs聚丙烯材料、微电子级聚酰亚胺薄膜、医用聚氨酯弹性体等制备技术等。在电子化学品领域,重点开发光刻胶、特种气体、高纯试剂、电子级湿化学品以及电子封装密封胶、黏

  接剂电容器膜材料、电池隔膜材料等。20夕\化邙』毀*赵2021.1在重大技术装备领域,重点开发000米自动化

  钻机、电驱压裂成套装备、非常规专用连续管作业机

  及配套装备、中深水油气经济高效开发生产装备等。在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重点突破水下控制系

  统、高性能旋转导向、低阶煤分级分质利用反应器、煤制乙二醇换热器等关键核心部件等。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指南》强调,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知识

  产权保护,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大幅提

  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以《石化行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装备目录》

  等为重点,推广纳米可控分散与高效复合处理剂、高

  性能聚异丁烯基热塑性弹性体、万吨级可全生物降解

  聚二元酸二元醇酯等产业化技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推广先进煤气化技术、超高纯化学品精憾关键技

  术等,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重点推广高效降膜式蒸发

  /再沸设备、复合橡胶挤出机、基于液化天然气冷能

  利用液体空分设备等重大装备,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

  平;集中推广高浓度废水处理技术,土壤修复、基于

  工业互联网的石化行业重大危险源风险管控与应急_

  体化等技术,推动行业绿色安全发展。推进互联网+创新服务的模式,开展网络化、集成化的科技咨询和知识服务等,打造科技、检测、标准、安全等领域的行业创新服务平台,推动行业整

  体实现优化升级。还要加强”面向工业催化领域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等产业技术基础服务平台建设,并加

  快中试基地团体标准建设,促进科技成果的工程转化。加强行业创新平台建设《指南》提出要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积极组建行

  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重点实验

  室,打造一流水平的基础前沿、重大关键技术、工程

  转化技术的研发基地,引领和带动行业科技创新。围绕石化产业重大应用基础研究、重大关键共性

  技术突破、高端产品研发等重点任务,根据国家科技

  创新和行业发展重大需求,积极培育和筹建一批国家

  级研发平台,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为国家经

  济建设和行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面向产业协同发展、集聚发展的新趋势,结合产

  学研各方的合作基础和积极性,在重点领域组建一批

  开局”十四五”贯彻新构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作组等,推动跨领域、全

  产业链创新。树立共享经济的新理念,积极推进有特

  开放共享,提升创新效率。(陈菲根据《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

  南及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整理)色的科技文献、先进测试仪器、实验室及试验数据等

  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主要任务4:深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石油和

  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及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

  中,明确了今后5年行业绿色发展的目标。即要加快

  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行业绿色、低碳和循

  环经济发展水平。到2025年,万元增加值能源消耗、CO?排放量、用水量分别比“十三五”末降低10%;

  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下降30%,固体废物综

  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

  100%;本质安全度大幅提升,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得到有效遏制;并从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深化绿色制

  造体系建设、落实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入实施责任

  关怀等5个方面做了详细具体的部署。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为了进一步降低行业能源消耗,促进节约低碳发

  展,《指南》指出,“十四五”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产业,推进煤炭分质清洁高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创建低碳发展体系;完善能

  效“领跑者”发布制度和节能标准体系,深入开展能

  效对标;加强企业能源管理,推进高耗能行业建立企

  业能源管理中心,开展能源审计和节能诊断,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十四五”是实现我国碳排放达峰的关键期。对

  此,《指南》指出,行业要加强碳中和路径研究,从

  战略层面重视碳管理,摸清家底,做好碳排放计量统

  计,加快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从短期、中期、长期3个层次确立碳中和技术及业务发展重点,为行业碳排放尽早达峰和实现碳中和储备相关技术并

  开展应用示范。深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为了深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促进行业清洁循环

  发展,《指南》从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思路。一方面是进一步完善石化行业绿色标准体系,持

  续开展绿色石化工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

  区和绿色供应链认定工作,构建行业全生命周期绿色

  制造体系。大力发展清洁生产产业,促进清洁发展。

  发展以纤维素、油脂和含碳气体为原料的生物基产品,

  推进原料绿色化。以炼油、石化、化肥、氯碱、无机

  盐等行业为重点,加快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另一方面是大力推动综合利用,促进循环发展。

  行业要着力推进磷石膏综合利用,推动劣质重油实现

  高值化利用,推进锯渣无害化处置,加大油田伴生气、炼厂干气的回收利用,开展电石炉气、黄磷尾气、焦

  炉气等资源性尾气生产化学品的综合利用。落实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南》提到,为实现污染防治,一要推进挥

  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严格落实涂料、胶黏剂产品

  VOCs含量限值标准,大力推进低(无)VOCs含量

  原辅材料替代;采用先进技术加强对烯姪、芳桂、醛

  类及恶臭类物质的治理。二要从源头加大高难度废水治理力度。重点推进

  含盐、含酸、高氨氮、难降解、含重金属等五类废水

  的深度治理,大力推广催化氧化、高温焚烧等技术处

  理高盐有机废水,并与烧碱产业相结合,实现循环利

  用。三是加强化学品管理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开展

  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强化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控;

  开展废盐、废酸、废催化剂、废包装物等废物环境管

  理研究,积极推动集中式处置中心建设;督促企业加

  大环保投入,积极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处置。四是大力发展高端环保产业。积极推广先进煤气

  化技术和装备等化工装置协同处置废物,大力推进新

  型高效催化焚烧、湿式氧化、临氧裂解等高端环保装

  备的产业化,鼓励开展减塑和塑料循环利用,推动废

  塑料、废橡胶的环保再生利用及规范发展,扩大可生

  物降解高分子材料使用比例。深入实施责任关怀《指南》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加强责任关

  怀组织和基础体系建设,建立责任关怀评选表彰激励

  祀z那垒玻*怒

  2021.1企21化工瞭望机制,推广规范使用责任关怀标识;建立责任关怀实

  施准则标准体系,制定责任关怀实施准则评估指南,战略,将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质量管理,持续推进环保、节能、低碳等产品认证,加快引领产

  品向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引导企业将责任关怀实施准则与安全环保管理体系有

  效融合,不断提升行业自律能力和水平。在加强过程安全管理方面,要建立过程安全管理

  此外,要全面推进实施标准化战略,努力构建满

  足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新型标准体系。按照“兜底

  线、提效能、保供给”的原则,积极做好有关安全生

  产、生态环境保护和危化品管理等强制性标准研究以

  及推荐性标准的评估和优化工作;围绕绿色发展,进

  一步做好绿色制造、环境与安全、节能与资源综合利

  良好工程实践的交流分享平台,通过基于风险的过程

  安全管理手段,推广先进的安全新技术、新装备、新

  工艺,完善设计、施工、设备建造、维护、监测标准,

  着力解决安全生产标准缺失、滞后和轻实施等问题。

  此外,还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开展全员安全技能提

  升培训。用等领域标准研制,并深化国际标准化工作,推动石

  化标准由”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强化质量管理和标准化(刘敬彩根据《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

  《指南》强调,要深入实施质量兴业和品牌发展

  指南及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整理)突破智造核心技术

  构建协同发展体系主要任务5:提升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水平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广泛

  进行大数据分析,完善油气成藏模式,提高油田勘探

  应用以及5G技术突破性进展成为拉动我国经济持续

  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石

  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及二O三五年远景

  开发效率;石油化工行业重点围绕新装置新工艺数字

  化研发设计、生产运行一体化智能优化控制、安全环

  保监管、产业链协同等领域开展工作,对生产营销等

  环节进行大数据分析,形成市场预测模型,提高生产

  目标》对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作了这样的描述:

  “到2025年,全行业智能制造协同发展体系要基本

  效率;现代煤化工行业重点围绕煤炭资源优选利用、生产运行一体化优化控制、降低能源消耗、供应链管

  理等领域开展工作;农用化学品行业重点围绕精益生

  产、运营模式创新、质量管控、农化服务等领域开展

  建立,重点企业初步实现数字化转型,突破10~15项

  行业智能制造重大关键技术,制(修)订20项以上

  智能制造标准,形成100个智能工厂试点示范,30%

  以上省级及以上化工园区开展智慧化工园区创建工

  工作;橡胶加工行业重点围绕生产制造全过程和产品

  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展工作;化工新材料行业重点围绕

  作。”推动重点领域智能转型高精尖产品研发、柔性生产、产业链协同等领域开展

  工作。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化工中小企业在核心关键领

  《指南》提出,要围绕石油和化工工程建设、经

  营管理与决策、生产运行、设备管理、安全环保、质

  量管控等重点业务领域,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

  能和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核心业务与

  域进行数字化升级与改造,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支

  持行业数字化服务商构建面向化工中小企业的数字化

  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重点业务领域数字

  服务平台,推动企业上云。大力推动化工中小企业电

  子商务应用和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建设一体化电子商

  务平台,降低经营成本,提升快速响应能力。突破智能制造核心技术加快行业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应用突破。围绕油气

  化、智能化应用水平。积极打造企业数据集中共享平

  台,依靠智能化、数字化手段提升整体精细化管理、风险防范、决策支持能力。结合石化行业特点,基于各细分行业个性化需

  求,推动重点行业智能化转型。油气行业重点围绕智

  慧油气勘探与生产、自动化无人化作业、降低开发成

  勘探开发、石油化工、现代煤化工等细分领域,在经

  营管理、生产运营、设备健康、安全环保、供应链协

  同等核心业务环节,突破经营决策、生产运行优化、本、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等领域开展工作,对历史数据

  22夕X化z那垒毀*赵2021.1开局”十四五”贯彻新构想设备管理、安全环保、供应链协同、工程设计等一批

  关键共性技术应用,形成满足行业重大应用需求的产

  开展标准宣贯与推广应用。面向石油和化工行业经营管理、生产运行、生产

  控制、安全环保、设备管理、质量管控、供应链协同

  品和解决方案。开展行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攻关。开展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李生和智能装

  优化等智能制造重点应用领域与关键环节,开展智能

  创新试点应用,树立一批行业典型应用标杆和创新示

  范模式。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和机构组建联盟或者联合

  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石油和化工行业融合应用研

  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组建联合体率先开展新技术创

  新试点,推动5G+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在行业各细

  体,采用市场化运营的模式向行业输出经验和产品方

  案,推动新应用和新模式由示范向全行业推广普及。构建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分领域的推广应用。建设可靠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基

  础支撑系统,提升工业控制网络防护能力;加大国产

  围绕行业智能制造业务需求,构建两化融合业务

  软硬件技术研发、产业应用替换的支持力度,提高核

  心关键技术的自主安全可控能力。发展图谱,形成可参考可复制的行业智能制造建设体

  系。建设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和基础动态信息库,开展

  争取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成效

  显著,80%以上行业智能制造新技术应用攻关取得突

  供应商信用评级和产品方案定级评价工作,组织实施

  行业智能制造优秀产品(平台)和方案服务商培育行

  破并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水平。加大智能制造标准的建设与推广大力推动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优先制定

  动,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行业智能制

  造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满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的专业性人才。实施工业信息安全保障工程,加大工业

  控制网络、工控产品以及工业互联网应用研究,推动

  行业数据资产分类分级管理,促进工业数据汇聚共享,

  进一步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一批行业急需、影响力较大的智能制造标准。持续开

  展行业智能制造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结合智能制造

  和工业互联网发展新趋势,不断完善智能制造成熟度

  模型、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建立行业智能制造评估

  规范。构建适用于行业智能制造发展特点的标准体系,(丁青松根据《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

  展指南及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整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推动园区创新发展主要任务6: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企业集团和石化园区“十三五”期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存在企业多

  而散、盈利能力偏弱、企业布局不尽合理、园区水平

  参差不齐等问题。为此,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发挥压舱石作用,保障行业平稳运行;培育一批专业

  特色突出的”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引领细

  彌域的技术创新方向和行业发展潮流,与领航企业

  互为依托,实现产业链优势互补。在《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及二O三五

  年远景目标》中,对行业今后5年企业和化工园区发

  《指南》提出的目标是,到“十四五”末,企业

  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经济效益逐步提升,全行业主

  展提出了具体思路和目标。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培育一批领航企业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到6%以上。《指南》指出,首先要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

  优化化工园区布局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集中力量做优做强主导产业。加强成本管理、创新管

  理、质量管理、人才管理、品牌管理,提高专业化服

  《指南》指出,一是要优化国内化工园区布局,促进差异化、协同化发展。以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生产

  要素自由流动为基础,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协同发展,

  务水平,完善信誉体系建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其次,通过提升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

  做大、做强、做优企业,培育一批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发挥大型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石化产业集

  群化发展。国际化经营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领航企业,代表行业

  二是培育产业集聚度高、相关产业协同促进的五

  参与全球资源配置、产业链分工和国际治理,在国内

  大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杭州湾石化产业集群、泛大

  祀z那垒毀*赵2021.1723化工瞭望湾区石化产业集群、环渤海湾石化产业集群、海西石

  工园区成为“天蓝、水清、草绿”生态优美的产业集

  化产业集群、能源化工“金三角”现代煤化工产业集

  群。“十四五”期间重点培育70个具有一流竞争力

  聚区。强化管理服务能力提升智慧发展水平的化工园区,包括40个石化园区和30个专业化园区。《指南》要求,进一步探索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

  强化规划引领及准入管理提升园区产业发展质量《指南》提到,为提升园区产业发展质量,要发

  挥产业规划引领作用,延伸产业链,推进差异化、特

  革,将园区建设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市场参与转

  变。建设智慧化工园区,提升园区专业管理服务水平。

  结合园区产业特色,以大数据为核心、以融合服务为

  根本,全力推进大数据技术与园区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色化发展,加强园区内上下游产品链协同、能源互供

  和资源循环利用。实施准入管理及预评估制度,对入

  迭代演进,加快园区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互通、开放共享,逐步实现对化工园区安全、环保、应急、能源、物流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智能监管与分析,园项目的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土地利用率、工艺先进

  性、安全风险、污染物控制措施等进行综合评估,从

  源头把握好园区产业发展方向。建立升级改造和退出

  切实提升园区智慧管理水平。争取到2025年,新建50家“智慧化工园区”试

  机制,对园区内存量项目的单位土地销售收入、单位

  土地利润、能耗强度、排放强度等进行综合评价,分

  点示范,30%的省级及以上重点化工园区开展智慧化

  类施策。推动落后产能关停并转,为园区转型升级创

  造空间。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升绿色保障能力工园区创建工作。推动园区创新发展完善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强调,要加强园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高端人才和科研团队引进力

  度。到2025年,建成50个园区创新中心。总结和推

  广园区建设管理经验,完善园区标准化体系建设,制

  《指南》指出,要将环境保护和本质安全作为园

  区绿色发展的关键抓手,推动园区配套设施建设与安

  全风险防控、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

  融为一体。做好定量风险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建立

  装置、企业、园区三级风险管控体系,制定总体应急

  定并颁布50项化工园区管理与建设标准。编制“化

  工园区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适时开展“化工园区

  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试点。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建立安全环保专业机构,配备

  专职人员。建立园区企业安全监管信息档案,健全风

  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大力发展仓储

  到2025年,培育50项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示范

  工程,包括20家发展质量高、管理水平优、产业协

  同好、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发展示范化工园区”,物流、装置维保、检验监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

  升园区营商环境。积极推动园区责任关怀工作,建立

  园区与周边乡镇和社区的沟通机制。争取到“十四五”

  30个技术先进、效益显著的“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

  示范项目”。末,创建50家“绿色化工园区”,全面承诺践行责

  任关怀的重点化工园区超过百家,重点石化基地和化

  (宋汶聪根据《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

  指南及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整理)发掘国内需求

  优化外贸结构主要任务7:构建新发展格局“十四五”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可谓是机危

  并存。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国际能源市场进入需求回升和价格复苏周期以及国家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及二O三五年

  远景目标》提出,“十四五”期间,行业要加快推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

  出台的诸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也为行业提供了新的发

  展机会。面对贸易保护主义、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

  全球石化市场供需格局的转变,行业产业链、价值链

  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发掘国内市场需求做好国内大循环做好国内大循环,意味着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

  “稳链”

  “固链”

  “增链”的要求更加迫切。为此,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

  24夕X

  那垒毀*赵

  2021.1多依托国内市场。《指南》提出,要充分发挥国内石

  化行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的优势,面向重大基础设

  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下游产业需求,持续推

  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供需对接和应用研究,推

  动高端产品“补短板”、关键技术“抢高端”、传统

  产品“开新路”,深入发掘市场潜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具体可从以下四方面做起:推动化工新材料、专

  用化学品与电子通信、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高端制

  造业融合发展,加强基础原材料与终端产品在技术研

  发、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合作,降低关键材料的对外依

  存度;推动碳中和、氢能、可降解材料等技术的研发

  与产业化,培育消费需求和市场规模,推动相关领域

  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深入研究轻工、纺织、建材、汽

  车等产业对石化产品需求的发展趋势,提升产品质量

  和服务水平,推动企业由单一的产品生产商向综合解

  决方案供应商转变;结合农业生产对农药化肥减量增

  效的新要求,加快发展高效特种肥料和绿色农药;推

  动绿色涂料、绿色染料的研发与应用,满足下游涂装、印染等行业对于健康环保的新需求。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构建双循环体系我们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但也绝不是关起

  门来封闭运行,而是要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

  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为此,《指南》提出,要培育对外贸易发展新动能,

  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扩大高附加值石化产品出口份额,

  积极嵌入国际高端价值链。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

  化战略,努力促进优进优出和进出口平衡。要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支持力度,提高传统出口产

  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将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提

  升至40%以上。要深度参与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强化中国制造的全球资源配置整合能力,推动贸易平台建设,提升外

  贸综合服务能力和贸易便利化水平,培育跨境电子商

  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着力优化营商环境高水平引进外资好的营商环境可以显著提升企业投资的信心,有

  助于高水平引进外资。《指南》在这方面也做了部署。

  强调要持续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优化营商

  环境,进一步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推动中外

  开局”十四五”贯彻新构想企业深度合作,将吸引外商投资和促进国内产业转型

  升级相结合,鼓励外资投向高端专用化学品、化工新

  材料、生物化工与医药、高端化工装备、节能环保等

  产业,打造高水平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外商投资建设

  项目,打造中国“世界工厂+世界市场”的国际分工

  合作新定位,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提高产业链、供

  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强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国家出台的诸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行业提

  供了新的发展机会。《指南》提出,要充分发挥

  RCEP、WTO、东盟、中东欧16+1、上合组织等组织

  的协调作用,加强区域间的产业技术和经贸合作,增

  进我国与“一带一路”相关经济体间的包容性增长。具体到行业,首先要持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

  线国家在能源化工等领域的合作,重点打造一批轮胎、农化、无机盐、氯碱、炼化、煤化工等国际产能合作

  项目。同时要加快在中东、非洲、中亚f罗斯以及

  东南亚等地区建设海外油气、钾盐、橡胶等能源资源

  生产基地和石油化工集聚区、境外经贸合作区。此外

  还要鼓励支持上下游企业抱团“走出去”,在海外协

  同发展,构建上下游联动、国内外互济的全球产业链。提升国际化水平扩大国际影响力对于如何提升国际化水平,《指南》指出,可以

  从培育领航企业、引进国际化人才和参与制订国际标

  准三个层面入手。要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航企业,大

  力支持优势龙头企业国际化发展,推进国际战略布局,

  打造国际化经营网络,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优化资源配置及市场结构,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及国际

  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国际型人才引进,支撑行

  业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支持企业及行业组织加强国际标准研究,积极参

  与国际标准和规则制修订,在国际和行业组织中发挥

  更积极的作用,提升行业国际话语权,维护我国行业

  的稳健可持续发展。(李晓岩根据《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

  指南及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整理)(责任编辑栾学钢)化z那垒毀*赵

  2021.1企25

篇三:十四五”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战略和任务

  

  化工新材料:“十四五”我国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朱春凯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化工产业形成了以石油化工为主体、煤化工多元化补充的战略发展格局。但是,我国化工产业“大而不强”,技术含量高的高端产品仍然主要依赖进口,国家将化工新材料与精细化工作为“十四五”时期石化行业发展的两大重点。其中,化工新材料产业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化工由大向强跨越的关键领域,也是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高端不足”是我国化工产业的短板。目前我国在基础化工材料方面就有30%的产品存在“空白”,还有近50%的产品高度依赖进口。追溯到企业生产方面,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技术落后、规模化程度低、经济效益低等问题比较普遍。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研发能力不足。很多技术无法突破的原因是未从核心技术上解决问题。如高端精密设备的工艺突破、运输及存储设备的突破、催化剂的突破等,没有这些源头技术方面的突破,单从某种化工新材料着手,即便攻克了一些方面的技术,也难以实现整体技术和质量的提高。化工新材料的发展必须具备产业链思维,实现多环节同时提升,同时要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研发。其二是缺乏整体规划、资源不够集中。目前我国化工新材料的生产仍然处在点状分布,更多是企业驱动的技术引进及散点式生产,资源分散且规模化程度低,缺乏长远规划,仅凭短期效益快速上马,由此也造成技术弱化、同质化程度高、经济效益低甚至重复建设的资源浪费等衍生问题,在资源配置、管理、资金等方面无法支持产业实现良性发展。要实现化工新材料产业的高效健康发展,首先要从化工新材料的科研到技术、产业的最终落地,保nsight观察证产业链条各环节有效衔接与参与主体的高度融合,推进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从产品供应链看,需要原材料供应、储运、生产等具有更高的匹配性,实现化工基地的集约化生产,进而增强产品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资金支持是关键。鉴于当前我国化工技术的短板,必须要从根本上系统解决技术问题。化工新材料的技术研发普遍面临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等问题,仅靠国家财政的支持远远不够,必须建立有效的机制吸引市场资本进入。此外,要整合资源、重点突破。化工新材料种类繁多,而且涉及多领域的交叉,必须整合资源,做到人才集中、资金集中、原料及高端研发相关设备集中,重点突破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且依存度较高的化工新材料,如新产业、新基建等。与此同时,产业领域相关的法治建设要跟上,确保政策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化工新材料的发展需要政府与市场双驱动。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化工新材料在具体领域的应用要配合国家发展战略。比如,5G相关材料,未来用作网络定位、信息传播,在国家安全及提高国家数字化水平方面均能提供很大支持;特种合成纤维,将伴随国防安全、航空航天、城际高铁等高技术领域的需要而发展。有政府驱动的新材料发展在发展速度、最终成效及未来发展的持续性方面均优于单纯的市场驱动。而从市场角度看,随着中国社会对生命尊重程度的快速提升,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如人工脏器高分子材料、仿生高分子材料等。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期望化工新材料能够带来生产生活品质的变化,比如画面更优质的电子显示材料、舒适及美观度更高的服装材料、高性能且环保的日用品材料等,都是市场的未来导向,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十四五”期间,化工新材料及其制造过程均需要向绿色发展方式转变,这一转变需要先进的科技与创新。2020/08中国石化73

篇四:十四五”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战略和任务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

  新材料产业是重要的基础性、产业性、先导性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材料产

  业,是维护产业安全,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全球先进制造

  业基地的内在要求。为指导"十四五"期间我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省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造强省建设行动计划》

  《省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编制本规划。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及面临形势

  (-)"十三五"发展回顾

  "十三五”期间,按照制造强省建设要求,我省全面实施加快新材料产业发

  展行动计划,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十三五”期间,新材料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11%,2020年全省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7175亿元,占全省新兴产业产值总量的29.74%,产业规模居全国第四。磁性材料、氟硅新材料、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

  料等细分领域产业规模领先全国。

  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十三五”期间,新材料领域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U项,省级一等奖17项。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溅射靶材、大尺寸单晶金刚石、集

  成电路用12英寸硅单晶棒制造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成功,突破了国外封锁

  和垄断,有力地推动了集成电路、高清显示等产业产业的国产化进程。

  创新平台持续完善。新材料领域累计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4家、国家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4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8家、省级制造业创新

  中心5家。新建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区域中心,布局建设省级产业创新服务

  综合体22家,在柔性电子材料、表面处理、航空材料等领域形成一批国内领先

  创新平台。7所高校院所材料科学ESI排名进入全球前l%领军企业不断涌现。"十三五"期间,培育新材料领域雄鹰企业30家,新

  增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39家,新增上市公司22家。在磁性材料、高性

  能纤维与复合材料、高端铜合金、新能源电池材料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领军企业,引领相应领域新材料产业发展。

  产业集聚基本形成。"十三五”期间,启动培育建设"万亩千亿"新材料产

  业平台3个、新材料领域省级特色小镇7家,形成了宁波、嘉兴、绍兴、衢州

  等区域特色鲜明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宁波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产业

  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

  虽然我省新材料产业已具备良好基础,但与建设国际一流新材料科创高地要

  求还有不小差距,一些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部分核心产业链、供应链依

  赖国外,存在断供、断链风险。企业规模、创新能力与国际一流水平仍有差距,创新主体、平台、人才数量和质量不能有效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研发、工程

  化、产业化、规模化应用等环节仍不够畅通,产业管理和政策体系有待完善。

  (二)面临形势

  从国际看,新材料产业作为产业性、基础性产业,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

  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在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大背

  景下,新技术、新产业不断催生对新材料的巨大需求,新材料技术不断取得新突

  破,新材料和新物质结构不断涌现,持续形成新的供给,全球新材料产业将保持

  快速增长态势。同时,发达国家凭借在国际新材料产业中占据的领先地位,不断

  强化对高端材料的技术壁垒和产业垄断,核心技术、关键材料成为大国、强国竞

  争的焦点。

  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期,对新材料的产业需求更加突出,为新材

  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近年来,我国从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转变

  的过程中,在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

  先进高端材料研发和生产方面还存在创新能力不强,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程度不

  高,抵御风险的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尚不完备等问题,不能完全满足我

  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材料强国之路仍任重道远。

  展望未来,我省将全力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聚力打造经济高质量发

  展高地和三大科创高地,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有利于促进新材料与传

  统产业,新材料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材料与数字经济、生命健康产业的融

  合创新、协同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更高起点、更高标准聚力推进新材料科创高

  地建设,加快打造成为"重要窗口”的标志性成果,进一步明确了我省新材料产

  业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有利于凝聚各方力量,化解新发展阶段的新矛盾、新

  挑战,实现新材料产业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创新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

  坚持系统观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忠实践行"八八产业",以深化供给侧创新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

  系、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总要求,瞄准国际前沿,聚焦先进基础材料、关键

  产业材料和前沿新材料三大重点领域,强化科技攻关、工程转化、产业链打造、集群化发展,畅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应用生态链各环节堵点,全面提升

  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发展支撑能力、产业链安全保障能力,打造全球有重要影响

  力的新材料产业高地和国际一流的新材料科创高地。

  (二)发展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进创新

  体系建设,对接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重大产业,开放引进并聚集一批新材料领域

  创新技术、人才和资本。聚焦国家重大产业亟需和产业发展瓶颈,加快关键核心

  技术研发,抢占新材料发展的产业制高点。

  坚持系统谋划、协调推进。围绕制造强省、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目标,系统谋划一批新材料标志性产业链和标志性产业集群,统筹组织协调、财政、金

  融、产业政策等保障措施。加强研发与工程化、生产与应用、产业链上下游、集

  群纵横向的相互衔接,努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市场对发展方向、路线和资

  源配置的导向作用。政府在政策引导、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秩序维护、标准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为新材料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坚持数字赋能、融合发展。加强新材料领域数字化技术运用,通过数字化手

  段大幅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销售服务的效率和协同水平。促进

  新材料在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等领域实现更多应用,形成新材料与"互联网+"、生命健康三大科创高地交叉融合、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坚守本质安全、绿色发展。促进新材料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加

  强园区、基地管理,强化安全、环保科学管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专业化、集约化发展。以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为导向,大力推广绿色

  低碳技术,构建高效、清洁、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省新材料产业规模实现倍增,力争突破1.6万亿元,国内第

  一方阵地位更加稳固,国际影响力明显上升。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向国际先进

  水平看齐,在若干产业领域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新材

  料科创高地和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高地。

  打造更多的国际一流产品。加强优势品种攻关,着力解决装备、材料、技术

  短板,提升品牌、质量、规模、技术、知识产权优势,尽快形成核心竞争力。在

  磁性材料、锂电新能源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铜合金、氟硅材料、功能膜等若

  干领域,形成30个以上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新材料品种。

  聚集更多国际顶尖人才和团队。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重点领域需求,以

  超常规举措打造人才引领优势。全职引进或培养院士

  10人以上,引进100名以

  上新材料领域国际顶尖人才、IOO个以上高水平创新团队,集聚万名博士和青年

  英才,形成新材料领域人才高地。

  培育更多国际一流企业。加快培育新材料冠军企业、链主型企业。新培育10家以上具有强大创新能力、雄厚发展实力、一流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的百亿级领

  军企业,50家以上深耕细分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国际竞争话语权的单项冠军

  和隐形冠军企业,万家以上高精尖优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强的科技型中小企

  业。

  构建更多引领性国际化创新载体。聚力打造以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平台的"面向世界、引领未来、辐射全省"的新材料科技创新策源地,培育新材料实验

  室、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各类创新(工程)中心等高能级创新载体。新材料领

  域争创3家以上国家级创新载体,新增20家以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省级新型研

  发机构,新建1家以上省实验室、15家以上省重点实验室、省级创新(工程)

  中心,力争取得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200项以上。

  建设更强世界级产业集群。聚焦新材料核心产业链,培育一批百亿级新星产

  业群。围绕优势领域、优势区域,建设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千亿级新材料产业

  集群。形成8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10个以上具有产业链优势

  和国际竞争力的百亿级新星产业群,建成国际领先的磁性材料产业基地、国际先

  进的氟硅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国际知名的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基地。

  到2035年,全面建成国际一流的新材料科创高地和产业高地,成为我省打

  造新时代全面展示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标志性成果。

  三、发展方向

  (-)先进基础材料

  先进基础材料发展以支撑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以“精品制造"为切入点,开展材料升级换代,拓展高端应用领域,不断从中低端产品制造向中

  高端产品制造、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方向升级。加快数字化、清洁化、先进

  适用技术应用,优化工艺流程,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性能可靠性和品种适用性,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重点领域:关键基础零部件用钢、高性能工程用钢等先进钢铁材料,高性能

  铜合金、铝(镁、钛)合金轻量化材料等先进有色金属材料,高端聚烯烧、特种

  橡胶、可降解塑料等先进石化材料,高端矿物功能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绿色建

  材等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特种纸基材料、生物质材料、高技术纤维等先进轻工

  和先进纺织材料等。

  (二)关键产业材料

  关键产业材料以支撑产业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保障核心产业安全为主攻方

  向。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新能源、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产业链配套,努力实现重点

  领域短板材料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不断满足重大产业及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的需求。

  重点领域:先进半导体材料、新型显示材料、高性能树脂(工程塑料)、新

  能源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端磁性材料、高端合金材料、生物医用材

  料、人工晶体材料、电子陶瓷等等。

  (三)前沿新材料

  前沿新材料以构筑未来竞争新优势为主攻方向。面向国际科技前沿,把握未

  来产业发展趋势,加强基础研究和知识产权布局,培育一批变革性材料,打造有

  望引领未来发展的新产品,支撑未来产业发展。

  重点领域:柔性电子材料、3D打印材料、超导材料、智能仿生与超材料、石墨烯等纳米材料、液态金属、极端环境材料等。

  四、重点任务

  瞄准发展目标,聚焦重点领域,推进新材料产品攻关、技术突破、平台建设,通过产业链打造、布局优化、企业培育和项目建设,实现规模倍增。强化数字赋

  能,构筑面向未来的竞争新优势,促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重点产品

  面向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能源、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产业需求,聚

  力发展先进半导体材料、新型显示材料、高性能树脂(工程塑料)、新能源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端磁性材料、高端合金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材

  料、柔性电子材料等十大重点新材料,突破一批"补短板”产品,提升一批"铸

  长板”产品,布局一批"谋长远"产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产品体系。

  (二)突破关键技术

  强化基础研究,鼓励原始创新,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源头动力。实施"尖

  峰"计划,瞄准新材料国际前沿领域,加快布局一批基础研究重大专项。聚焦十

  大重点领域,全面实施"尖兵"、"领雁"、"领航"计划,持续开展关键核心

  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推动更多领域技术由跟跑并跑向领跑转变,形成一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三)建设创新平台

  着力建设以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平台的新材料科技创新策源地,在城西科创

  大走廊打造新材料科创高地产业支点。布局建设实验室等以新材料为主攻方向的省实验室,争取材料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我省,推动省新材料实验室进入国家

  实验室体系。引育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新建一批省级和国家级技术创新中

  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推动现有创新

  载体向更高能级载体升级。支持新材料研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龙头企业

  建设新材料大数据与计算平台、新材料工程化中试平台、孵化园、创新联合体、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四)打造核心产业链

  围绕十大新材料重点领域,培育发展电子化学品材料、锂电池材料、高性能

  纤维及复合材料、磁性材料、氢能与燃料电池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高性能工

  程塑料、高性能功能膜、5G关键材料、石墨烯、轻合金、蟠煌相关材料等12条核心产业链。聚焦薄弱环节开展产业链协同创新,强链补链。发挥龙头企业引

  领、带动作用,共同打造优势互补、分工协作、融合发展新格局,培育形成一批

  技术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百亿级新星产业群。

  (五)优化产业布局

  引导新材料制造业向省级和国家级高新园区、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及相

  关科技新城、智造新城、工业园区集聚,发挥产业基础优势,聚焦先进高分子材

  料、高端电子材料、智能显示材料、新能源材料、高性能纤维等细分领域,优化

  资源配置,合理布局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建设8大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形成一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依托相关地区区位及产业优势,建设一批新

  材料产业特色小镇。

  (六)培育骨干企业

  聚焦新材料核心产业链和重点优势产业集群,突出产业链安全和供应链稳

  定,深入实施"雄鹰行动""凤凰行动""雏鹰行动"和"放水养鱼”计划、科

  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单项冠军和隐形

  冠军企业。

  (七)推进项目建设

  抓住国际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布局调整的契机,加强重点项目谋划,强化重

  大项目招引,推进一批项目落地。聚焦我省十大标志性产业链,组织实施一批关

  键材料支撑强链、补链项目,护航标志性产业链安全。加快实验室、智造新城锂

  电材料国际产业合作园等一批平台项目建设。在先进基础材料领域,实施一批数

  字化、绿色化改造项目和高端、短缺品种规模化扩产项目;在先进半导体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关键产业材料领域,实

  施一批产业化、规模化应用项目;在纳米材料、柔性电子材料、石墨烯等前沿新

  材料领域,实施一批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示范项目。

  (八)促进规模应用

  综合施策,营造良好的新材料应用生态,促进新材料规模化应用。制定重点

  新材料首批次应用指导目录和应用推广目录,通过应用奖励和保险保费补偿等政

  策,激活新材料初期市场。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等重点领域,推

  动新材料生产、应用企业及产业链相关单位,联合组建生产应用平台,建设新材

  料应用评价设施、应用示范线和新材料数据库,促进新材料产用协同。引导各地

  在老旧小区改造,未来社区(街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建设中,开放新材

  料应用场景,积极推动新材料在重大工程和政府采购项目中的应用。培育发展新

  材料产业智库、行业协会等专业机构,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提供服务。

  五、保障措施

  (-)健全组织协调

  健全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联席会议在新材料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研究及重大事项协调功能。落实产业链"链长"制,建立省市县协同培

  育推进机制,解决产业链发展、项目建设、应用推广中的关键问题。完善评价考

  核机制,将新材料产业发展相关工作纳入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国有单位工作目标

  责任制考核。

  (二)强化资金保障

  加大对新材料首批次认定、应用奖励和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的财政资金支持

  力度。发挥政府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通过省市县联动机制,强

  化对新材料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重点项目的专项支持。鼓励地方政府建立健全贷

  款风险补偿和贴息奖补机制,支持新材料企业通过供应链金融、股权质押、知识

  产权质押和保险等获得融资。支持新材料企业在主板、科创板、创业板上市。

  (三)加强人才引育

  围绕我省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大力实施"鲤鹏行动"计划,着力引进

  一批国际顶尖人才、技术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大力实施新材料青年英才集

  聚行动,加大对优秀青年人才支持。实施万名博士集聚行动,大力培育、引进新

  材料领域博士、博士后。加强新材料领域工匠培育,启动"金蓝领"职业技能提

  升行动,打造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新型蓝领队伍。面向产业需求,构建产教融

  合、协同育人的"新材料+”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四)优化产业政策

  细化产业(区域)准入政策,对新材料企业和项目实行审慎包容的产业(区

  域)准入、监管政策。对关键产业新材料及前沿新材料,在产业定位、项目落地、政策扶持等方面放宽行业限制,避免采取"一刀切”的简单、粗放管理方式。优

  化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在新材料领域实行技术水平、产业重要性等与亩均效益相

  结合的综合评价政策。对省重点发展的新材料品种产业化项目,优先列入省重点

  建设工程、省重点制造业投资等项目计划,在用地、能耗、排放指标、资金及项

  目配套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

  (五)完善行业管理

  开展新材料产品认定和企业分类评价,建立动态的企业库、产品库、项目库、科技成果库、人才库,分类施策,精准管理。加强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强

  化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完善新材料产业统计,制定新材料产业统计目录,发布

  统计信息,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篇五:十四五”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战略和任务

  

  第37卷第4期化学工业2019年7月CHEMICAL

  INDUSTRY?1?“十四五”我国石化和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分析白颐(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北京100013)摘

  要:总结分析了

  “十三五”我国石化和化工行业的7大发展特征;在对“十四五”我国石化和化工行业高

  质量发展主题、特征和内涵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

  “十四五”我国石化和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四大重点。关键词:石化化工;“十三五”发展;7大特征;“十四五”发展;高质量重点文章编号:1673-964(2019)

  04-0001-06中图分类号:TE,

  TQ

  文献标识码:A“十三五”以来,石化和化工行业充分认识到

  高质量和绿色发展的深刻内涵,行业稳步增长,到2018年底,全行业总产值是12.3万亿元,利润000多亿元,全行业销售收入利润率

  6/77%,高于2017年,其中的部分中下游产业的实现了预期指标,处在了内在质量成长期,终端

  的高端产品发展较快,产业集聚程度越来越高,化工企业利润率能达到15%以上,与国际先进企

  业水平持平,但全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

  差距。2018年和2017年的主要产品产量对比,市场化理念更强,投资日趋多元化。同时,以企

  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得以完善。但从世界范围

  看,我国石化和化工行业总体还处于世界的中低

  端水平,高质量发展仍是“十四五”的主题。除传统行业的产量有所下降以外,大部分行业随

  着市场的发展有所增加,2018年全行业生产稳

  在我国“多煤、少油、缺气”的特种资源禀

  定,大部分产品供需平衡,效益有所增加,实现

  了预期的指标。赋条件下,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高质量发展,我国已形成世界上唯一的“石油化工为主体、煤

  化工多元化补充”战略格局。未来十年,石化和

  “十三五”期间整个行业的增长速度维持在

  6%左右,预计到2020年行业总产值可达到13.5化工仍是主体,煤化工依然属于多元化补充。炼

  万到14.5万亿元,行业总量未来两年还将保持稳

  步增长,对“十四五”发展将奠定非常好的基础。化一体化、煤化一体化不仅要有全国一盘棋的思

  想,更要有全球市场的视野,在国际、国内两个

  市场上布局谋篇。(2)

  行业处于内在质量成长期。2015—2018年是行业传统产能和落后产能淘

  汰最快的三年,高端化学品发展有了新突破,但

  “十四五”石化和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要突

  出高端化和选择性两个特征,内涵是绿色、升级

  和开放,主要任务是要提高行业发展效率和质量

  水平,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突出绿色,差异化

  发展,提质优化。同时,做好园区布局、集约化

  应用成果不多。整个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的生活

  水平提高以后,对石化和化工行业的要求将不断

  升级,中国是世界上汽车第一大国,且汽车、高

  铁和轨道交通都发展得很快,这将加快整个行业

  发展,将行业高质量发展引向深入。总的要求和

  发展。侧重点是:“强化石化产业、整合传统化工、发

  展新材料、升级现代煤化工、升级新能源”,力争

  (3)

  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成为投资关注

  点。新材料产业一直是世界各国抢占的战略制高收稿日期:2019-07-01作者简介:白

  颐(1958-),女,天津市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到2025年石化和化工行业的整体水平能够进入世

  界高质量发展行列。1“十三五”我国石化和化工行业稳步发

  展呈现7大特征(1)行业一直在保持稳步的增长。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化学工业》杂志主编。长期

  从事石油化工行业的规划研究编制、咨询工作。

  化学工业?

  ?CHEMICAL

  INDUSTRY2019年第37卷点之一,是一个市场前景巨大、技术含量高、产

  品附加值高的尖端领域。无论是传统产业升级还

  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各种高性能的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提供支撑,其生产

  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石油和化工综合实

  力、现代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庞大的市场需求

  为创新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目前,我国

  石化和化工行业正全方位由粗放型向专业化和精

  细化方向发展,在新材料技术的研发上已取得了

  一定的发展基础和突破。今后一段时期化工新材

  料和特种化学品行业将继续快速发展,成为驱动

  行业快速发展和向高端转型的中坚力量,这是一个

  国家石化和化工行业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结果。初步统计,我国化工新材料的市场价值接近

  1万亿元。目前,国内企业可以生产将近4000亿

  元,6000亿元左右的产品需要进口。在基础产业

  上,我国已过了快速发展时期,炼油、乙烯、芳

  姪,包括化肥、农药、涂料等领域,数量上已名

  列世界前茅,但末端高品质产品缺口很大,仍是

  行业投资的关注点。(4)全行业已经形成了绿色发展的理念。这个理念落地虽还有差距,但从上到下,从

  国家到行业、企业;从宏观到中观、微观已形成

  了共识。资源环境是人类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

  条件,“十九大”报告明确将“坚持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我国总体上是一个资源相对

  匮乏的国家,未来石化和化工行业的发展仍将长

  期面临优质资源短缺的局面,矿产、土地、水、港口等资源禀赋条件将决定一个地区或企业在未

  来化工产业发展中的竞争优势。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优化、节约是我国石化和化工行业长期

  面临的核心课题。生态和环境保护是制约我国石化和化工行业

  发展的另一大因素。目前我国已经从法律、政策

  等方面加强了对行业和企业的监管与治理。未来

  将更加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形

  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采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节能技

  术和废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势在必行。绿色发展

  理念不仅是指治理好环保,解决安全问题;更多

  的还指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提升装

  备自动化水平,流程智能化管理,园区的智能化

  管理,物流的智慧体系的形成,等等。这是一个

  全过程的绿色发展理念,所以企业要结合国情及

  所处地区港口、土地、水资源等的条件,科学布

  局、合理发展。以速度、以规模作为衡量企业发

  展水平的标准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5)

  产业集聚程度越来越高。园区化、基地

  化、集约化发展模式可充分发挥石化和化工行业

  集聚带来的巨大协同效应,这也是国内外化工产

  业发展的主要模式。经过多年努力,园区规划、布局、建设和管理水平有明显提高,但是与国外

  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目前,人口密集区危化

  品生产企业搬迁工程正在有序推进。截止到201年底,整个石化和化工行业总产值的60%左右来

  自园区,这说明行业集中度在不断提高,已基本

  脱离了分散式生产,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6)

  多元化资本正积极进入石化化工领域。近几年,民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销售

  收入超过亿元的石化化工非国有企业已逾千家,有的甚至已经跻身国家石化化工行业、乃至世界

  石化行业专业领域的前列。民营企业涉足领域从

  基础化工产品、有机化工原料到石油化工,已遍

  及石化化工各个领域。已形成经济规模不等、专

  业特色鲜明的区域产业集群。特别是一些大的民

  营企业,业务范围涉及资源型基础设施、化工高

  新技术等一些新开放的领域,出现了跨领域、跨

  地区、跨行业的以资本运作为特征的产业集团。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落实,加之我国经

  济发展的升级,石化和化工产品市场数量和质量

  均有更多机会,外资高质量产业加速进入我国,高端产品技术和优质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提升。现在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在我国

  石化化工行业都有投资,多元化程度不断提升,特征就是市场化理念更强,垄断性在这个行业里

  越来越少,随着下一步的推进,有可能更多区域

  趋向市场化。(刀技术创新成为发展重要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

  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正在形成,通过整合科

  研开发、产业孵化、工程应用等各环节创新要素,实现石化产业“创新链”的全面集成正在积极推

  第4期白颐:“十四五”我国石化和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分析?

  ?进。目前,全行业正在努力加大科技投入,提升

  原始创新能力,争取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开

  发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新产品。国家层面和各地方政府都在积极完善知识产

  权保护与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打造一批科技

  孵化平台,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推进重点技术

  产业化示范,加强工程技术、配套装备、产品应

  用的协调创新,形成一批连接专业技术联盟,形

  成创新合力。近年来,不少企业都成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并从原始创新开始做起,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

  研相结合的技术管理体系不断得以完善,这样可

  以很快地将研发成果付诸于实践,很多高端技术

  人才都在这些体系里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总之,我国石化和化工行业经过近年的发展,尤其是“十三五”前三年加强行业结构优化、提

  升产业质量水平的发展模式的实践,取得了相当

  大的进步。目前,我国石化和化工行业的发展正

  处于产业变革的历史交汇点:面对资源环境约束

  加剧、各种成本要素上升、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等的挑战;面对产业仍处于国际分工中低端环节

  的现实和发展机遇,我国石化和化工行业的可持

  续发展仍将任重道远。2“十四五”我国石化和化工行业高质量

  发展的主题、特征和内涵2.1“十四五”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

  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的鲜明特

  征,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迎来的历史性转变。高质

  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配置、高质量的投入产出、高质量的收

  入分配和高质量的经济循环。高质量发展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将成为我国经

  济发展重大战略方向,随之而来的质量变革、效

  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则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补短板”

  的重点。高质量发展,虽然是以宏观层面的经济

  高质量发展为缘起而提出,但它必然也存在中观

  层面的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微观层面的企业高质量

  发展,形成贯穿微观、中观和宏观的高质量发展

  完整体系。企业是宏观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是

  中观产业发展的基本组织,经济高质量发展归根

  结底需要通过企业高质量发展予以实现。无论是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动

  力转换,还是实施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

  革,都离不开企业的主体性作用,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企业,在于企业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行业、企业“十四五”发

  展的主题,这是行业的重要定位。只有实现高质

  量发展,才能满足下游行业对石化产品的需求,才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投入的产出价值。“十四五”期间强调高质量发展,对石油化工

  领域讲,就是绿色发展、升级发展、开放发展。

  未来十年石油化工仍是主体,煤化工仍是多元化

  补充,炼化一体化、煤化一体化要有全国一盘棋

  的思想,要有全球市场的视野,要在国际、国内

  两个市场上布局谋篇,强化石化产业、整合传统

  化工、发展化工新材料,升级现代煤化工、升级

  新能源,将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引向深入,提高

  国际市场竞争能力。2.2“十四五”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特征在“十三五”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强化

  石化产业、整合传统化工、发展化工新材料、升

  级化工新能源作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导方向,推动我国石化和化工产业质量、生产效率和效益

  水准的转型升级,到2025年,我国石化和化工产

  业的基础和竞争优势将居世界前列。“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要突出两个特征:一是

  高端化发展,二是选择性发展。(1)

  高端化发展特征。“十四五”期间,炼化一体化、煤化一体化等

  产业的发展规模应有所控制,应择优和择强发展,炼化一体化、煤化一体化的高端化发展,绝不是

  提倡搞多大规模,加工了多少资源;而是需分析

  每加工1t资源所产生的油品、化工产品及其深加

  工的价值体现,这是高端化发展特征。传统产业

  如化肥、农药、涂料、染料、烧碱、纯碱等,不

  再增加规模,而要提升技术和产品多元化、绿色

  化水平。化肥、农药、煤化工、精细化工、新材

  料等,每个行业高端化发展,都应抛开原有的评

  价模式,应从行业和企业以及产品方面对标国际

  上发达国家、企业发展水平。(2)

  选择发展的模式。选择性发展模式的研究,就是做选择性的依

  据分析。以石化产品生产为例,我国原油对外依

  化学工业?

  ?CHEMICAL

  INDUSTRY2019年第37卷存度很高,石油化工大量生产通用性产品牌号,绝对不是成功的投资行为。全国的石油化工企业

  也不应采取完全相同的建设模式,应根据资源条

  件、市场区域和下游相关产业发展确定具有国际

  竞争力的加工方案。选择性发展模式很重要,对

  于企业决策增加难度,但是这是体现市场经济特

  色的很重要的环节,要做好项目机会选择,选择

  较好的而用之。结合我国国情,对“十四五”不

  同的领域做选择性的发展研究,对石化产品市场

  增量做分析,对自己企业进行诊断、生产高端产

  品等,保持选择性发展,对行业和企业大有脾益。2.3“十四五”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基本上定

  义为三个:一是绿色发展,全行业都要绿色发展,不是环保节能简单的概念,而是一个全过程的。

  从资源选定开始就要考虑低碳、节能、高效。二

  是升级,成长性行业要升级,成熟的行业也要升

  级。三是开放,要有自主创新,同时对外合作、对外开放。绿色、升级和开放的发展,这三条路

  必须要走。3“十四五”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主要任务主要有四点:一是突出绿色,采用

  低碳资源,改进生产工艺,完善供应链条,健全

  循环体现;二是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生产高附

  加值产品;三是提质优化、凤凰涅磐;四是做好

  园区布局,集约化发展。具体包括:3.1更加突出绿色发展理念突出绿色发展理念,一是鼓励采用低碳资源

  和绿色工艺。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强化

  污染源头管控和末端治理相结合,建设安全物流

  体系,提升企业智能化管理水平。二是优化原料

  结构。减少高碳资源消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利

  用海外低碳资源,拓宽产业原料渠道,合理引导

  非油路线生产石化产品的有序发展。三是改造生

  产工艺。革新技术、改良装备,优化系统工程,实现能量高效利用和绿色生产过程控制,促进节

  能减排,实现生产过程本质绿色化。四是完善供

  销链条。完善产业储存、生产、转运、分销、零

  售和售后服务等整套供销链条,打造绿色物流体

  系,构建安全、绿色、经济的供销链服务综合管

  理平台。五是强化节能环保。强化源头管控和末

  端治理相结合,源头强化资源清洁高效利用,末

  端强化三废集中处理和回收循环。六是健全管理

  体系。加快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等标准体系制定、实施、评估与管理,以智能化管理理念驱动形成

  绿色生产方式。3.2提高行业发展效率和质量水平,满足市场的差别化需求要解决好产能过剩和同质化问题,淘汰低效

  产能。严格控制传统产能规模,规避基础行业产

  能同质化和重复建设。部分过剩和传统产品仍将

  严格控制产能,如炼油、氮肥、磷肥、纯碱、烧

  碱、电石、PVC、甲醇及下游产品、醋酸及下游

  产品、有机硅等行业。也有部分行业从原来短缺

  态势正呈现同质化过剩趋势,如乙烯及下游产品、丙烯及下游产品、芳烧及下游产品、乙二醇、ABS树脂等,在面对国内外新一轮竞争中,这些

  新增产能产品差异化和竞争力需要高度重视。对一些短缺性产业也要好好研究。短缺的是

  一些差异化和高端化的产品,过剩的是一些通用

  化的产品,越往后行业的复杂性越强,越需要判

  断,因为大家都在发展,容易上、门槛低的项目

  时代已经过去了,门槛高的项目要寻求合力发展。

  在终端产品定位上,加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

  值的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的比例,探索高端

  化发展路线。总之,提高行业发展效率和质量水平,需要

  分析产品的价值和产品增值,即使具备产业链属

  性和外部条件,经济上性价比不高的项目也要慎

  重投资。3.3积极促进企业结构的优化,提高综合竞争实力目前,我国石化化工企业数量庞大,但领军

  企业、具有国际化产业优势和竞争实力的企业较

  少。未来,石化化工企业将进入优胜劣汰、产业

  并购、腾笼换鸟、凤凰涅磐等多种优化模式发展

  的阶段。这个阶段将是企业资产重新选择的好机

  会。要在这一阶段取胜,就要做好自身的发展诊

  断。用国际标准进行产业对标分析:要研究自己

  的资源配置和能源分级的措施是否到位,产业的市场适应性如何,产品牌号和性能与市场发展的匹配度;还要结合区域特点,分析产业、环境、物流等外部条件,定位自身的特色产业,避免

  “大而全”和教条地按照产业链思路确定发展方

  第4期白颐:“十四五”我国石化和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分析?

  ?向,规避同质化发展模式,应更多地关注产业的的价值链。“十四五”期间,石化和化工企业的结构优化

  和整合工作将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通过结构优

  化和整合,发展更多的领军企业,增强我国石化

  和化工在国际上的竞争力。3.4提升布局科学化和集约化水平,实施部分产

  业的战略转移“十四五”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还要强化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科学布局、联动发展、安

  全环保的原则。化工园区要注重与主体功能区规

  划、城乡规划相符合;并与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区域节能、安全消防、港口等规划做好衔接,更

  加体现“产业一体化、生产清洁化、产品高端化、服务社会化”的思路。目前园区虽然经过努力已

  实现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多、小、散、乱,一体

  化、管理能力弱等还需加强,所以要加大集约化

  改进力度。城市化工企业搬迁和新产业基地建设,必须

  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及安全生产设施齐全

  的合规产业园区内,促使石化产业逐步向地域空

  间相对独立、安全防护纵深广阔的区域集中,远

  离人口集聚地带。工信部已组织有关部门,对二

  十多个省进行调研,或搬迁,或改造,或关掉,“十四五”仍然要继续做好这项工作。4“十四五”石化和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

  重占/1??4.1做强石油化工做强石油化工,控制炼油规模,提高现有和

  在建炼化项目的一体化水平,整合中小炼厂并做

  好资源的优化,减少低效炼油产能;把烯绘产业

  的原料轻质化水平提上去,适度发展乙烷裂解制

  烯姪,煤制烯桂是中国的特色,但不是所有地方

  都适合搞煤制烯桂,未来十年烯桂还是以石油路

  线为主。乙烯的下游产品增长空间较大,主要是

  聚乙烯和乙二醇,但应突出高端化和低成本发展

  理念;合理优化油烯芳生产流程,提高芳炷产品

  竞争力O①

  控制和整合炼油产能,小型炼油装置淘汰、腾笼换鸟整合;优化大、中型炼油装置流程、降

  油增化,提升油品质量。②

  强化炼化一体化流程优化,注重分析各懈

  分油的利用价值,以竞争力和效益最大化为原则,宜化则化。③

  促进烯桂生产原料多元化、低碳化生产布

  局建设,进一步优化烯桂原料路线。鼓励利用低

  碳资源生产烯桂;煤制烯姪项目要客观判断其竞

  争力,产品方案应体现区域内差异化特色。④

  提高烯桂下游产品价值,增加高端聚烯桂

  产品比重,加大有机原料绿色工艺的应用。十四五”期间,我国部分石化基地的炼化一

  体化项目将陆续投产,届时,炼化一体化产品丰

  富、油品产能过剩,乙烯下游、丙烯下游、PX等

  对外依存度将降低,市场竞争加剧。4.2整合传统化工对传统化工进一步整合,形成优势企业集群,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水平,使其保持一定规模和市

  场供应能力,强化行业竞争力。化肥在零增长的情况下做好高效肥和复合肥的发展。氯碱行业电

  石法PVC要实现无汞催化剂工艺,突破氯化物新

  工艺和下游工艺路线,解决高浓度废盐水循环利

  用等。农药行业将进一步推进高端市场和产品开

  发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推进作物保护产品、非农用产品及植物源产品的开发。传统精细化工

  中的涂料、染料等行业应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强

  化绿色工艺和产品的升级改造,提高企业集中度。

  4.3加快发展化工新材料和高端精细化学品“十四五”仍要加快发展化工新材料,化工新

  材料是我国目前市场成长最好的领域,汽车、轨

  道交通、航空领域、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医疗器械、城市建设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应

  用空间,涉及有机新材料和无机新材料领域。未

  来总体发展方向是,提高已有品种质量水平;加

  快空白品种产业化进程;突破上游关建配套原料

  供应瓶颈;延伸发展下游高端制品及应用推广。

  通过对下游应用市场需求研究、与国外先进水平

  对标研究,找出国内化工新材料的发展方向和着

  力点,加快推进化工新材料补短板工程、有序引

  导企业向产业中高端发展。高端专用化学品从解决有无,向高质量发展

  转变。大力提升产业档次,达到发达国家本世纪

  初的水平,突出高性能和绿色产品理念。大力发

  展电子化学品,为打造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全

  (下转第11页)

  第4期魏珂:智慧园区规划思路及建设模式研究?11?Research

  on

  Planning

  Ideas

  and

  Construction

  Mode

  of

  Smart

  ParkWEI

  Xun(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

  Chemical

  Planning

  Institute,

  Beijing

  100013,

  China)Abstract:

  Focusing

  on

  the

  two

  main

  lines

  of

  intelligent

  background

  and

  Smart

  Park

  planning

  mode,

  the

  exploration

  and

  thinking

  are

  carried

  out.

  The

  path

  of

  smart

  park

  planning

  mode

  is

  proposed

  from

  three

  dimensions:

  industry,

  public

  engineering

  and

  intelligent

  equipment.Keywords:

  thinking

  for

  Al;

  smart

  park;

  park

  industrial

  planning

  path(上接第5页)产业链提供物质保障。积极发展营养添加剂、化

  妆品添加剂、香精香料等高品质生活的配套产品。

  展的贡献,发挥其对天然气管网季节调峰的作用,解决区域内LNG的需求。控制煤制甲醇产能,充

  发展绿色水处理剂、表面活性剂、胶粘剂等产品,分利用焦炉气甲醇,突出甲醇液体清洁能源特性,突出低价优势。鼓励发展低阶煤综合利用项目,满足社会清洁发展需要。打造行业领军企业和品

  牌产品,提升国际市场地位和市场的引领能力。4.4升级化工新能源充分回收各类有效资源,实现规模大型化。氢能

  源的发展要研究我国制氢路径选择及成本(化石

  化工新能源包括煤基新能源和氢能源,煤制

  油突出其在能源战略安全的意义,保证现有装置

  正常生产运营。煤制天然气突出其为清洁能源发

  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制氢可行性、副产氢的利用条

  件)、储运氢关键技术产业化进展、燃料电池关键

  技术产业进展、加氢站发展模式分析等。Analysis

  of

  "14th

  Five

  Yearsn

  China"s

  Petrochemical

  and

  Chemical

  Industry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BAI

  Yi(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

  Chemical

  Planning

  Institute,

  Beijing

  100013,

  China)Abstract:

  Seven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petrochemical

  and

  chemical

  industry

  in

  China

  during

  the

  u

  13th

  five

  -year

  plan”

  period

  is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Based

  on

  the

  theme,

  characteristics

  and

  definition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zs

  petrochemical

  and

  chemical

  industry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the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key

  points

  for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petrochemical

  and

  chemical

  industry

  during

  the

  T4th

  five-year

  plan"

  period.Keywords:

  petrochemical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13th

  five-year

  plan"*;

  seven

  major

  features;

  "14th

  five-year

  plan"*

  development;

  high

  quality

  focus

篇六:十四五”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战略和任务

  

  新型化工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产业内涵和发展形势

  (―)产业内涵

  化工行业分为石油化工、基础化工以及化学化纤三大类。其中,基础化工包含化肥、农药、氯碱、有机品、无机品、精细与专用化学

  品、日用化学品、塑料制品以及橡胶制品等。

  石油化工和基础化工经过长期发展,大多数产品产能快速增加,传统化工产品供应已由“整体数量短缺”转变为“结构性短缺”。技术壁

  垒较低的纯碱、烧碱、氮肥、尿素、糅料、颜料、通用塑料橡胶等通

  用型产品国内市场饱和,逐步向国外输出;技术含量较高的特种塑料、橡胶以及细分领域的精细化学品国内自给率不足,进口依赖程度逐年

  升高。我国是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国,石化工业原料需要大量进口,国产化工产品成本直接受国际价格影响。在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原材

  料成本上涨和国内市场需求趋于饱和形势下,传统化工产业必然向低

  消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精细和专用化学品领域转型。以发展精细

  化、专用化、绿色化高性能产品为方向的新型化工产业应运而生。相

  比传统化工领域,新型化工以生产精细化学品为主,生产工艺更复杂,开发难度更大,产业链条更长,对新兴发展国家有较大难度的技术壁

  垒,长期来看市场竞争有限,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消费水平提高,市

  场对各种新产品需求将不断涌现,新型化工产业前景良好。

  (二)发展形势

  目前,我国化工产业正处于由初、中级阶段向精细化工阶段过渡

  时期,传统大宗通用级产品占比将逐渐下降,高端产品将陆续实现突

  破。其中,传统精细化工领域的染料、颜料、助剂、农药及其制剂、涂料及其配套原料、染料和农药的配套中间体等,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部分产品向外大量出口;新领域精细化工包括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表面活性剂,以及水处理、造纸、皮革、油田等专用化

  学品整体市场自给率已经达到80%以上。“十三五”期间,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功能性膜材料、电子化学品、生物基材料、3D打印材

  料等化工新材料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超过10%o氟硅树脂、热塑性

  弹性体、功能性膜材料自给率超过了

  60%。2020年,我国化工新材

  料产品产值约0.8万亿元,市场规模约1.3万亿元。与此同时,部分

  新材料上游关键配套原料为制约瓶颈,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

  断抬头、高技术产品领域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形势下,化工新材料短

  板很可能成为制约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瓶颈,必须加快提升保障能

  力。

  未来5~10年是我国践行“碳达峰”“碳中和”承诺的关键时期,我国

  能源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将会发生结构性转变。国内化石能源

  消费占比将会逐渐降低,可再生新能源风头正起;在政策引导和消费

  驱动作用下,化工新材料需求强劲,可降解材料、低碳新材料有望出

  现十年左右的蓬勃发展期,高性能树脂、工程塑料、高端聚烯燃塑料、特种橡胶、高性能纤维、功能型膜材料及电子化学品等产品消费量将

  大幅提高;传统的煤化工、合成氨、电石、烧碱等传统高耗能领域将

  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

  二、新型化工产业现状

  (-)产业基础

  现有省级化工产业园区,新型化工产业已成为六大支柱产业之

  0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十三五”以来,全市培育和招引了新型化工

  龙头企业。截至2020年底,全市在库新型化工产业企业150家,占

  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8.2%;其中产值超10亿元以上的8家、亿

  元以上48家;实现产值419.6亿元,较“十二五”末(244.8亿元)增

  长71.4%,较上年同比增长22.1%,增速居六大支柱产业第2位;

  产值分别占六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和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的16.9%.12.9%,居六大支柱产业第3位;实现增加值93.7亿元,同比增长

  22.4%,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速14.9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

  业增加值比重为12.6%o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市化工行业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15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22家,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高效协同、高端人才鼎力支撑

  的技术创新体系。

  重大项目快速推进。开展“双招双引”行动,坚持高位推动,着力

  引进一批龙头型、高成长性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圣泉生物质精炼

  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园,26亿元的泉盛化工年产3万吨多聚甲醛、5万吨三聚氟胺、2×20万吨双氧水项目,15.75亿元的三棵树涂料二

  期项目,15亿元的衡光新材料年产20万吨水性涂料乳液、10万吨

  水性工业漆数脂项目,12.6亿元的嘉宝莉年产50万吨厚浆涂料、乳

  胶漆、多彩漆、干粉涂料项目,10.8亿元的天大石化年产30万吨聚

  丙烯项目等在建、谋划及储备重大项目超50个,总投资约350亿元。

  (二)发展短板

  当前,新型化工产业在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在推进工业强市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支撑引领作用,但仍存在不少

  问题和短板。

  1.产业结构仍需优化。现阶段,大宗化工基础原料、传统精细

  化工产品所占比重仍然偏大,高端电子化学品、特种工程塑料、特种

  橡胶、高性能聚烯燃树脂、高强度纤维、功能性膜材料等国内紧缺化

  工材料供给不足,一些初级形态塑料加工,低水平、低附加值橡塑制

  品生产已经市场饱和,作坊式涂料厂盲目扩产、重复建设依然存在。

  2.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我市新型化工产业链前端以大宗原料生

  产为主,产业链中后端以承接地区化工产能转移为主,本土科研能力

  和技术创新能力与新型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存在一定差距,创新型人

  才和高科技复合型人才缺乏,原创性化工新材料科技成果供给不足,氯碱化工、煤化工等领域新材料研发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

  3.产业协同有待加强。全市化工企业所属行业门类涵盖了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化学药品原料药制

  造、合成纤维制造、橡胶和塑料制品等多个门类,在地域分布上产业

  关联度不高、互补性较差,上下游产业链不完整,一盘棋统筹推进新

  型化工产业难度较大。

  4.园区管理亟需提高。新型化工产业园区化、集聚化、一体化

  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方面,管理机构不健全。园区基本由所

  在开发区管委会代为管理,缺乏相关专业专职人员,安全管理基础较

  为薄弱,管理机构不健全也不利“双招双引”。另一方面,发展空间受

  限。全市化工园区在统一规划布局、高标准建设等方面需要加快推进

  步伐,公用工程和安全、环保配套设施建设与新型化工高质量发展要

  求尚有一定差距。

  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发展机遇

  双循环发展格局推进发展新变革。当前,新型化工产业发展潜力

  大、回旋余地广,有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和不断开拓的国外市场,且

  具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和工业体系,生产规模和配套能力都居世界前

  列,具有应变破局、开辟新局的基础和能力,呈现长期稳中向的好趋

  势。

  重大战略机遇叠加效应集中释放。“十四五”时期,“一带一路”共

  建、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生态经济带建设等多重国家战略的政策效应将在叠加释放,尤其是随着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一体化

  发展的深入推进,“承东启西”“左右逢源”“双圈互动”的区位交通优势、空间资源优势将更加凸显,为加快推进新型化工产业结构调整、转型

  升级、做大做强和创新性发展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

  新基建与新技术带来发展新动能。“十四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

  加大新基建项目,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将持续拉动能源、化工新材料、电子化学品、基础化工原料、涂料、橡塑制品的国内市场,各行业特

  别是新兴产业对新型化工产品的巨大依赖,将成为新型化工产业发展

  的不竭动力。另一方面,以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兴

  技术迅猛发展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加速新型化工产业数字化转

  型,为产业创新注入新动力。同时,新型化工产业内部结构转型升级,

  加快补短链,加大高新技术研发创新,一些制高点技术将获得突破,创新发展的推动力将进一步增强。

  (二)面临挑战

  产业发展存在内部矛盾。“十四五”期间,国内经济发展同样面临

  诸多困难和挑战。“低端过剩,高端短缺”的结构性矛盾依然是我国化

  工行业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传统产品结构优化,落后产品淘汰,过

  剩产品减产能的任务仍很艰巨。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

  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消费升级步伐加快,有效供给与需求不能匹

  配的矛盾正日益凸显。另外,行业发展的不少关键技术短期内难以攻

  克,经济效益下滑给带来的巨大考验,以及“谈化色变”状况日益加剧

  等制约因素使化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十四五”时期,要立足我市实际,以更广阔的行业视角推动新型

  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传统化工改造升级,努力实现产品由原料

  型向材料型延伸,产业链由上游向下游延伸,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延

  伸,逐步提升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制造体系。

  四、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围绕新型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电子化学品、绿色涂

  料、合成材料、食品添加剂,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发展

  思路,突出创新驱动发展、产业集聚发展、绿色安全发展和要素优化

  配置,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技术条件成熟、上下游关联度较高的重点产业和产品,突破一批具有重大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关键技术,打

  造从基础化工原料到新型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和专用化学品的完整

  产业链,持续推动产业链延伸、拉长、加粗,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质

  量和综合竞争力,为全省新型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打造技术制高点,加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

  新力度,积极应用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强化

  技术改造,推进技术装备研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

  坚持绿色发展。按照上下游衔接关系,完善优化产业链条,提升

  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循环和梯级使用,切实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

  效率。

  坚持集聚发展。按照城市发展规划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规范化工园区建设,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培育新型

  产业示范基地等平台载体,推动新型化工产业集聚发展。

  坚持高端化发展。坚持发展高端产品的产业定位,按照“重质轻

  量”的原则,大力发展高端产品,提高差异化、高附加值产品比重。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推进兼并重组,压缩通用型产品的产能,淘

  汰落后产能。

  (三)发展目标

  ——总量规模稳步增长。新型化工技术装备水平跃居全省前列,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业化学品实现快速增长。力争至2025年,我市

  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实现总产值1000亿元,总量规模力争进入全省前

  三。

  ——创新攻关能力提升。高水平培育一批新型化工实验室、高水

  平新型研发机构、各类创新(工程)中心等高能级创新载体。电子化

  学品、绿色涂料、合成材料、食品添加剂领域分别争创1家以上国家

  级创新载体,新增20家以上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新建1家以上省实验室、15家以上省重点实验室、省级创新(工程)

  中心,力争取得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100项以上。到2025年,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8%——高端产品优势显现。光刻胶、特种电子气体、高纯超净试剂、新能源电池、高性能橡胶等电子化学品细分领域基本完成从基础通用

  化工材料向高端化工新材料转型,相关材料产业加速产业化发展,绿

  色涂料实现水性涂料、无溶剂、高固分涂料等绿色涂料成为行业主流,高性能合成材料持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高端化、差异化发展。

  ——产业链条趋于完整。到2025年,通过“专精特新”和单项冠

  军培育行动,培育6家以上上市企业,引进培育3家以上国内行业前

  10强企业作为主导产业生态的“链主”式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以上,主导产业集聚度达到95%以上。基本形成从基础化工原

  料、化工新材料到高端精细和专用化学品的完整产业链。

  ——碳排目标稳步落实。稳步推进碳达峰各项工作,重点耗能产

  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化工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

  耗强度,及万元工业增加值需氧量、氨氮和二氧化硫排放强度持续下

  降,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要求,确保碳达峰目标任务稳步实现。

  五、重点领域

  (-)电子化学品

  1.市场前景

  电子信息产业是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与分工重构的核心区域,其

  战略意义在全球化背景下日益突出。电子信息产业需要的化工新材料

  产品主要应用于半导体集成电路、印制线路板信息记录、新型显示等

  细分领域。为电子信息产业配套的化工新材料技术难度大,同时产品

  更新换代快,目前国内自给率较低。未来的重点是加快电子信息产业

  配套的显示材料、光学材料、高纯试剂、高纯特种气体、封装材料、触摸屏等功能性化工材料的升级,以满足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印制电路板等产品快速更新换代的市场需求,推动国产材料的高端化

  发展。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用化工新材料生产供应能力迅

  速提高,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新型显示用

  光刻胶、高感度光引发剂、新型液晶材料等一批供应短板产品缺口较

  大。随着国家信息产业和智能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

  产业面临重要的机遇期,这为相关材料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预计

  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化工新材料市场规模有望扩大至5500亿兀左右。

  2.发展思路

  围绕省和地区集成电路、平面显示器、印制电路板、新能源电池

  等重点领域,提升电子化学品产业基础,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

  用,聚焦薄弱环节开展产业链协同创新,壮大发展“基础化工原料——

  光刻胶、高纯超净试剂、特种气体”产业链,积极拓展电子化学品产

  品体系,培育发展半导体封装材料,液晶材料、偏光片、彩色滤光片

  等新型显示材料,以及新能源电池用高端新型材料,打造优势互补、分工协作、融合发展新格局,培育形成一批技术领先、具有区域竞争

  力的百亿级产业群。

  3.主攻方向

  (1)光刻胶。发展功能单体、功能树脂、光敏剂等光刻胶材料,加快可适配6英寸硅片的g线∕i线光刻胶产业化。重点招引光刻胶行

  业知名企业,推动产业整体向印刷电路板光刻胶、液晶显示器光刻胶

  领域延伸。支持本地企业与下游企业形成跨区域合作,以市场为导向

  开展研发。大力发展193nm光致蚀刻剂、电子束光致刻蚀剂等满足

  大尺寸(≥8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和平板显示行业配套用高精度刻

  蚀产品。印刷电路板加工处理用干膜抗蚀剂、液态感光成像阻焊剂等。

  (2)高纯试剂。围绕半导体、平板显示、LED、光伏太阳能电

  池等电子信息产品的清洗、蚀刻等工艺环节,以提高集成电路的成品

  率、电性能、可靠性为目标,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用BV—IV级(相当

  于国际SEMI标准C8水平)及以上级别的超净高纯试剂、高世代平

  板显示工艺用高纯试剂。

  (3)电子特气。围绕电子行业、太阳能电池、移动通信、汽车

  导航等行业需求,重点发展高纯硅烷、高纯磷烷、高纯碑烷、高纯氯、高纯氯化氢、高纯澳化氢等高纯度、高稳定性、安全环保、低成本电

  子特气。

  (4)新型显示用化学品。积极引进行业知名企业,发展

  TFT—LCD用高档薄膜液晶混晶、高世代(6代及以上)玻璃基板,偏光片及偏光片用PVA(聚乙烯醇)、TAC(三聚氟酸三烯丙酯)

  等基础材料;反射膜、扩散膜、增亮膜、导光板等光学膜材料和彩色

  滤光片。

  (5)新能源电池用化学品。以服务打造“世界光伏之都”为重点,发展太阳能电池用高端电子浆料;重点发展燃料电池用新一代含氟质

  子交换膜。

  (二)新能源用化学品

  1.市场前景

  新能源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用化学品主要

  包括支撑新能源发展的、具有能量储存和转换功能的功能材料。目前,新能源领域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二次电池广泛应用于手机等信息

  电子终端产品、电动车和电力储存领域,服务于信息产业,更是交通

  能源变革和电力能源革命的重要支持技术。燃料电池技术作为我国新

  能源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被列入《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

  (2016?2030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可再生能源中

  长期发展规划》等。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是新

  能源储能技术中占据主导地位。正极材料方面,磷酸铁锂和中低银三

  元正极材料技术及产品已在国内市场得到广泛应用,高银多元材料与

  国外技术仍有差距;电解液方面,碳酸酯类溶剂和六氟磷酸锂已实现

  国产化,但部分功能添加剂的设计和生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进口依赖

  现象;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方面,生产隔膜的原料和核心装备目前仍

  依赖进口;催化剂方面,开发低伯或非钳的高活性、高稳定性的氧还

  原反应(ORR)催化剂一直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研

  究重点;扩散层方面,商业化的碳纸或碳布主要由日本东丽(Toray)、德国西格里(SGL)等企业垄断,国内亟需开发自主可控的扩散层产

  品。

  2.发展思路

  以化工园区为重点,聚焦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芯、充电桩和pack、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生产等产业链上下游重

  点环节,支持动力电池关键材料与关键设备的技术攻关,完善锂离子

  电池关键材料研发、测试、应用验证和分析平台建设,支撑锂离子电

  池产业与产品升级以及成本降低;持续支持新型电池体系的创新基础

  与技术研究,发展更高比能量和高安全性、低成本电池技术;推进产

  业升级(如发展先进装备、强化先进控制与推行先进管理)与产品升

  级,在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支持下,保持国内市场高速发展;促进

  超大规模企业(或企业联合体)形成与发展,推动企业创新技术与产

  品、知名品牌以及高端人才队伍的培育与培养,不断夯实产业基础,打造锂聚合物电池、储能电池和燃料电池产业集聚区。

  3.主攻方向

  (1)电池正负极材料。重点发展高银低钻或无钻三元正极材料、高压银锦尖晶石正极材料、富锂锦基正极材料、碳/合金等高容量负

  极材料,正极材料企业重点引进企业,负极材料重点引进企业。

  (2)电解液。发展磷酸三甲酯、磷酸三苯酯、氟化亚磷酸盐/磷酸盐等阻燃电解液,研制耐高压隔膜和电解液。重点引进企业。

  (3)隔膜。发展陶瓷涂层隔膜等高安全性隔膜,重点引进企业。

  (4)动力电池。发展基于三元/高压/富锂正极材料和高容量碳/合金负极材料的高能量密度单体电池,发展基于模型的极片/电池设

  计技术,提高电池功率和环境适应性。开发高安全性隔膜、电解质和

  高稳定低电阻电极/电解质界面技术,提升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功率

  密度、寿命、安全性以及降低成本等。

  (5)燃料电池。重点突破低伯燃料电池技术、超薄酸性离子交

  换膜技术、高性能碳纸制备技术、廉价金属双极板技术以及高性能长

  寿命膜电极制备技术。从基础材料出发,不断提高伯有效利用率,降

  低伯载量。

  (三)绿色涂料

  1.市场前景

  涂料工业是建筑和工业领域的配套工业,按照用途分为建筑涂

  料、工业涂料和特种(功能性)涂料三大类。当今世界涂料正朝着水

  性化、粉末化、无溶剂化、高固体化和辐射固化等低污染、无公害的方向发展。一是水性涂料。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水性涂料

  的新产品开发,因而水性涂料有望成为未来涂料的主力军。目前水性

  涂料占世界涂料总量的三成以上。工业发达国水性涂料在总涂料用量

  中的占比较高,其中在建筑领域,水性涂料占比70%?90%;在工

  业领域用量最大的汽车涂料中,底漆水性化已达92%;在特种涂料

  领域,由于转相乳化、接技共聚和高分子共混等技术进步,水性涂料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汽车修补涂料、防腐蚀涂料和道路标志涂料等

  方面发展。二是粉末涂料及其它无溶剂型、高固体分涂料。近年来,粉末涂料朝着薄膜化、低温固化和快速换色技术方向的发展,可用于

  金属制作、家电、建筑、汽车、特种钢筋及管道、木制品、无机器材、卷材等领域,发展前景广阔;无溶剂涂料在重防腐涂料、船舶涂料等

  领域一直被视为极重要的发展方向;以高分子量、低粘度的聚酯、聚

  氨酯等树枝状聚合物为主成分的高固体涂料,是汽车、船舶、集装箱、重防腐、钻井平台和木器等重要涂料应用领域的发展方向。三是其它

  功能性涂料。随着军事民用领域迅猛发展,绿色环保高性能涂料需求

推荐访问:十四五”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战略和任务 产业发展 新材料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