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到高考
目前距离2023年高考还有多少天(最新)
2023高考倒计时还有几天时间
截止2023年5月12日,距离2023年高考还有25天的时间。
其中传统高考地区各科目高考时间安排可能如下:
6月7日9:00-11:30语文考试,6月7日15:00-17:00数学考试
6月8日9:00-11:30文综/理综,6月8日15:00-17:00外语考试
3+3新高考地区高考各科目时间安排可能如下:
高考语文科目考试时间:6月7日9:00-11:30;
高考数学科目考试时间:6月7日15:00-17:00;
高考外语科目考试时间:6月8日15:00-17:00;
高考物理科目考试时间:6月9日8:30-9:30;
高考政治科目考试时间:6月9日11:00-12:00;
高考化学科目考试时间:6月9日15:00-16:00;
高考历史科目考试时间:6月10日8:30-9:30;
高考生物科目考试时间:6月10日11:00-12:00;
高考地理科目考试时间:6月10日15:00-16:00。
2023高考十注意
01.特别注意身份证有效期。高考小伙伴们(中考考生同样)还需检查自己的居民身份证有没有到有效期,如需补领或换领居民身份证,请立即到就近的公安办证点办理!
02.在考前,用一个透明的袋子把准考证、身份证装好,并随身携带。
03.准备好考试要求的用品,铅笔、橡皮、签字笔、尺都要符合考试规定。
04.不要带手机、书本等入场,自己进考场前要先检查一遍。
05.一定要提早前往高考考场实地考场,对去考场的道路要非常清楚,并计算路上需求花费的时刻,在预留堵车等因素的状况下,保证不迟到。如果离考场较远,主张家长预订考场跟前的酒店,由于高考期间客房严重,需求家长提早预订。
06.考试前几天不要乱吃东西或突然补充营养剂,以免影响自己的考试。
07.要记得考完一科放一科,全部科目考试结束之前不要对答案,保持良好的心态。
08.拿到试卷后要立即检查试卷和答题卡有无漏印或错印,并利用分发试卷那五分钟时间,来做本堂考试的总体规划。按照平时考试养成习惯的大致顺序,来安排做题。
09.注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作答,先把能完成的题完成,再倒过来按分值大小、难易程度逐个解决问题。
10.考试开始前要先检查试卷和答题纸是不是正确,如果有问题及时向考官反应。
高三冲刺阶段怎么复习
首先,每天具体的学习时间安排因人而异,每位同学应该自己探索最适合自己的时间安排,原则是不要每天堆砌太多的无效时间,高考不是看你总共学了多少个小时,是看你有没有真的学懂学透知识点,所以应该是不要在犯困严重完全没效率的时候勉强,这时候睡觉或是去打球也许反而会更好,关键不是每天堆出多少小时,而是看书的时间脑子清醒活跃,有能力做完题目对完答案至少还有能力思考、总结、联想。
太多人花很多时间做题却把后面的步骤扔了,那几乎就是白费了时间,甚至会有考试碰到原题仍毫无印象、做不出来的状况。另外要说的是,其实后面的总结反思步骤常常并不需要坐在书桌前,上学放学路上、洗澡时候这种游离状态下反而更容易发现那些近看不容易发现的联系。
其次,文理科应该穿插进行复习,每过两小时就可以换一个题型或者科目,这样不容易产生疲劳感。刷理科的时候可以经常停下来想一些有意思的问题然后自己算一算。遇到好题也仔细分析一下然后整理下来,反正就是想方设法地让自己保持新鲜感,理科做的效率低了,就背背单词或者做做阅读,然后再回头刷理科的题目,这样的效率往往更高。
篇二:到高考
距离2023年高考还剩下多少天(144天)
距离2023年高考还剩下多少天
2023高考时间:6月7日,星期三(癸卯年)四月二十。考试时间为6月7日至8日。(部分地区高考时间为3天或4天)
目前距离2023年高考还有144天。
2023高考倒计时还有几天时间
截止目前距离2023年高考还有144天的时间。
其中传统高考地区各科目高考时间安排可能如下:
6月7日9:00-11:30语文考试,6月7日15:00-17:00数学考试
6月8日9:00-11:30文综/理综,6月8日15:00-17:00外语考试
高考文综政治答题技巧
1,每个题的最后答案可归纳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人物类分析说明题的常用语句(人物类分析说明题除了心理分析外,还有以下常用语句)公式===给人物定性+涉及的课本原理+联系材料证明+表态怎么办
3.评价问题:注意点;引入材料+知识评析;
答案组合:行为评价(行为定性与判断)+道德角度+;法律角度+心理品质方面;
4.材料分析题:分析思路及格式
在关键是搞清涉及到那些知识(判断出是什么)点的基础上按以下格式答题:①用课本知识分析说明观点(原因)②结合材料分析③回归提问得出结论④表态(青少年的做法)
高考文综历史答题技巧
原因类题型如何作答:从原因广度上分析: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内因或主观原因,一般是指与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一方面因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原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它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从原因深度分析: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1、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如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旧制度矛盾。②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矛盾。③尼德兰人民与西班牙统治者的民族矛盾。④加尔文教与天主教矛盾等等。
2、目的、动机:目的是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它常常用“为了……”的介词结构表示。实质上也是原因,只是在语气上表现得较为直接,较为主观些,并且一般都属于直接原因。
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⑵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高考文综地理答题技巧
描述类——多为看图归纳
(2)自然特征的描述(如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地质状况)
(3)人文特征的描述(如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旅游、环境状况)
(4)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气候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人口分布、植被分布等)
(5)某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描述(如盐碱化过程、天气变化、风向变化等)
特征问题
(1)地形(地貌)特征主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地形分布等方面概括.
(2)地表环境特征主要从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方面概括.
(3)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4)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A.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B.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C.结冰期:有无、长短
D.水位:汛期和枯水期、变化(长短)特征
(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E.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
(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F.有无凌汛现象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一般是指集水河道的结构)
新高考怎么选科
据统计,浙江省涵盖1368所高校23719个专业(类)公布的选考科目范围中,54%的专业不限选考科目;而46%的设限科目中,设限物理的占81%、化学64%、生物32%、历史19%、地理15%以及政治13%。上述数据明确指出:选考物理的考生可报超过90%的专业!
专业对选考科目设限,很多时候是出于对该专业的长远发展及人才优化培养的考虑,要求报考的考生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基础和核心素养,这样才能顺利衔接。不同的设限专业有各自偏向的学科属性,有的非常明显,有的则较为隐蔽。很多知名大学的不少专业是对选考科目有限制的。也就是说,如果你要报考某个喜欢的专业,高考选考的科目中要至少有一门与该专业选考科目范围一致。
篇三:到高考
2020年到2023年高考统计人数
根据公开的数据和趋势分析,以下是2020年到2023年高考统计人数的预测。
2020年高考统计人数:
据中国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19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了1079万人,2020年高考的人数有望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因此,预测2020年全国高考考生人数可能接近或超过1100万人。这可能是因为中国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通过高考进入大学。
2021年高考统计人数:
根据中国的出生率数据和中国人口总量的变化趋势,预测2021年高考的报名人数相比2020年会有一定的下降。尽管如此,由于中国高等教育的需求依然旺盛,预计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将在1000万到1100万之间。
2022年高考统计人数:
据预测,中国的出生率在2020年到2021年间可能会有所增长。这可能会导致2022年高考的报名人数相较于前一年有所回升。预计202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可能在1100万到1150万之间。
2023年高考统计人数:
根据预测,中国的出生率在2021年到2022年间将进一步增长,因此2023年高考的报名人数有望继续增加。虽然具体的数据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但预计2023年全国高考的报名人数可能会超过1150万。
这些预测仅仅是根据过去的数据和趋势进行的推测,具体的人数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政策变化、经济状况以及人口结构变化等。然而,从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来看,未来几年高考的报名人数仍然有望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