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野火病防治技术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根据烟草野火病的发生特点,选择低毒或营养调控药剂,按独用或混用的方式设置田间试验研究野火病的最佳防治方案。结果表明:在烟草团棵期以前,当野火病零星发生时,按首次20%噻菌铜悬浮剂1 000倍液,第二次1%诺尔霉素水剂1 000倍液+能量金800倍液+斯德考普1 500倍液,第三次20%噻菌铜悬浮剂1 000倍液,均叶面喷雾,每次施药液600 kg/hm2,间隔期10 d的方式进行处理,能有效控制团棵前野火病的发生。在烟草现蕾以后,当野火病零星发生时,按首次20%噻菌铜悬浮剂+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第二次20%噻菌铜悬浮剂,第三次1%诺尔霉素水剂,均稀释1 000倍液叶面喷雾,每次施药液750 kg/hm2,间隔期10 d的方式进行处理,能有效控制现蕾后野火病的发生。

关键词:烟草;野火病;精准防控;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S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0X(2019)01-0043-05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wildfire, low toxicity or nutrition control agents were selected.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best control scheme of wildfire disease in the way of single or mixed us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efore the tobacco rosette stage, when the wildfire disease occurred sporadically, it was treated by the first 1 000 times liquid of 20% Thiediazole Copper SC; secondly, 1% Bleomycin AS 1 000 times liquid + Energy Gold 800 times liquid+West Kopp 1 500 times liquid; thirdly, 20% Thiediazole Copper SC 1 000 times liquid, and the solution weight sprayed on tobacco leaf of each step was 600 kg/hm2, and safe interval period of each step was 10 days. Three steps were taken to control tobacco wildfire disease effectively after flower-bud appearing stage, firstly, 20% Thiediazole Copper SC+40% Dimethachlon; secondly, 20% Thiediazole Copper SC; thirdly, 1% Bleomycin AS 1 000 times liquid, and the solution weight sprayed on tobacco leaf of each step was 750 kg/hm2, and safe interval period of each step was 10 days that can effective control wildfire after flower-bud appearing stage.

Key words: tobacco; wild fire disease; precision control; technique study

煙草野火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abaci)是一种细菌性叶部病害,具有爆发性和破坏性,在烟草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与危害。据不完全统计,该病每年在全国烟区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重庆山地烟区的损失程度超全国平均水平,成为阻碍当地烟叶产业发展的重要病害之一[1-2]。在实际生产中,应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制定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化学措施为一体的综合防控方案是防治野火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兼顾生产效益和产品安全的情况下,落实绿色防控理念,推动烟叶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目前,关于烟草野火病防治药剂的筛选研究结果普遍都表现为药剂单独作用的室内活性较好,但在大田推广应用时效果不理想[3-6]。为了有效解决这一现象,笔者在“保健—预警—系统控制”植保理念的指导

下[7],围绕野火病发生特点,立足于大田生产环境,设计试验,着力筛选防治烟草野火病的最佳方案,为烟草生产保障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1.1.1 供试药剂 试验选用9种药剂,具体含量及来源如表1。

1.1.2 供试器材 托盘天平,3WBS-16M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2台,50和10 mL的量筒各一个,玻璃棒若干,Garmin GPS 60。

1.1.3 供试品种 试验品种选择云烟87。

1.1.4 供试地块 2018年,在重庆市奉节县太和乡石盘村(海拔1 310 m,位置为30°38"61""N,109°12"97""E),

选取有烟草野火病发生历史,且具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试验。

地块土壤情况:pH值5.5±0.5,有机质含量34±

5 g/kg,速效氮含量55±5 mg/kg,有效磷含量28±

5 mg/kg,速效钾含量222±20 mg/kg,有效钙含量

3 000±500 mg/kg,有效镁含量100±15 mg/kg,有效硫含量40±5 mg/kg,有效铁含量75±5 mg/kg,有效氯含量14±5 mg/kg,有效锰含量30±5 mg/kg,有效锌含量4.8±0.5 mg/kg,有效铜含量1.5±0.5 mg/kg,有效硼含量1.5±0.5 mg/kg,有效钼含量0.3±0.2 mg/kg,土壤质地属于粉砂质粘土。

地块施肥情况:菜饼肥20 kg,复合肥(N∶P2O5∶K2O = 8∶12∶25)50 kg;栽后1~7 d施追肥(N∶P2O5∶K2O = 20∶15∶10)5 kg,栽后15~20 d施追肥(N∶P2O5∶K2O = 12.5∶0∶32.5)5 kg;栽后40 d施追肥硫酸钾10 kg。

烟株生育期情况:2018年5月15日移栽,6月中下旬进入团棵期,7月中上旬进入打顶期,7月中下旬开始采收,9月下旬采收结束。

1.2 方 法

1.2.1 试验设计 (1)团棵期前野火病防治试验设计(表2)。6个处理的施药液量均为600 kg/hm2,处理方式均为叶面喷雾,每处理设3个重复,共18个小区,每小区45~50 m2、80株烟,随机排列,设保护行。6月9日进行第一次处理,以后每隔10 d喷雾处理一次,共处理3次。喷雾处理后药液均匀分布于烟叶正反面、药液不下滴。处理后6~8 h内无降雨,如有降雨再补施。过程中不喷施任何形式的杀菌剂,其他措施同当地常规操作。

(2)现蕾后野火病防控试验设计(表3)。9个处理的施药液量均为750 kg/hm2,处理方式均为叶面喷雾,每处理设3个重复,共27个小区,每小区45~50 m2、约80株烟,随机排列,设保护行。供试田块现蕾后,在野火病零星发生时开始处理,于7月15日进行第一次处理,以后每隔10 d喷雾处理一次,共处理3次。其他注意事项同团棵期前野火病防治试验设计。

1.2.2 调查方法 在首次药剂处理前,根据每小区病株发病情况进行挂牌定株,挂牌定株时按“对角线五点法”进行选点,每点固定调查5株,每小区固定调查25株。团棵前野火病防控试验田于6月8日进行药前调查,6月19日进行首次药后调查,6月29日第二次药后调查,7月14日进行第三次药后调查。現蕾后野火病防治试验田于7月15日进行药前调查,7月25日进行首次药后调查,8月4日进行第二次药后调查,8月19日进行第三次药后调查。

1.2.3 病情抑制分析方法 根据病害流行曲线定量表示中的逻辑斯蒂模型[8],建立每次药剂处理后对病情抑制的线性方程如公式(4)。

1.2.4 数据分析 用Excel软件对病叶率、病情指数、防控效果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用SPSS 13.0软件中的“Duncan式新复级差法”对防控效果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烟株团棵前野火病的防控

2.1.1 不同药剂处理对团棵前野火病发病率的影响 由图1分析可知,从纵向上看,试验田通过不同药剂喷

雾处理后,各处理的病叶率均有减小的趋势,这与烟株自身正经历团棵期、旺长期有关,期间烟株不断生长、叶片数逐渐增加,病叶率出现整体减小趋势。6个处理中,处理A4的病叶率在药剂喷雾处理前后减小幅度最大,说明该处理在控制野火病病菌传播、抑制新叶感病等方面的作用优于其他处理。

2.1.2 不同药剂处理对团棵前野火病的防效 由表4可知,各处理药剂对野火病病情均有抑制作用。处理A1~A3效果不及处理A5,处理A4效果明显,可能与其特殊的作用机理有关[9-11]。从药效持续时间来看,处理A4和A5的防效较为稳定明显,且防效随着施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末次药剂处理后的防效分别达到92.48%和86.95%,与处理2差异显著。

2.1.3 不同药剂处理对团棵前野火病的抑制情况 由图2可知,不同药剂处理对野火病的抑制速率不同,第一次(6月19日)和第三次(7月14日)药后调查显示,处理A4对烟草野火病的抑制速率最大,分别为10.07和8.55,可作为团棵前野火病第一次和第三次的防控药剂;第二次(6月29日)药后调查显示,处理A5病情抑制速率最大为5.51,该处理可作为团棵前野火病第二次防控药剂。

2.2 烟株现蕾后野火病的防控

2.2.1 不同药剂处理对现蕾后野火病发病率的影响 由图3可知,经过不同药剂喷雾处理后,各处理的病叶率变化趋势不同,其中药剂处理整体呈减小趋势,对照处理整体呈增加趋势。9个处理中,处理B1、B3和B7随着施药次数的增加病叶率逐渐减小,说明这几种药剂处理对控制现蕾后野火病的发生与传播均有一定作用。

2.2.2 不同药剂处理对现蕾后野火病的防效 由表5可知,各处理对现蕾后野火病均有一定的防效。从前2次药后防效变化上看,处理B1和B6的效果好于其他处理,说明现蕾后野火病的防治要考虑与烟草赤星病的防治同步进行。从末次药后防效上看,处理B1~B5防效可分成两组,第一组为处理B1、B3和B4,其防效分别75.50%、83.24%和58.87%,第二组为处理B2和B5,无防效,说明在选择药剂独用防治现蕾后野火病时可选择噻菌铜或诺尔霉素;处理B6~B8的防效可分成两组,第一组为处理B6和B8,其防效分别为36.61%和39.50%,第二组为处理B7,防效为65.51%,说明在选择药剂混用防治现蕾后野火病时,“细菌性杀菌剂+广谱性杀菌剂”的组配效果优于“细菌性杀菌剂+真菌性杀菌剂”。

2.2.3 不同药剂处理对现蕾后野火病的抑制情况 由图4分析可知,不同药剂处理对现蕾后野火病的抑制速率不同,第一次(7月25日)药后调查显示,处理B6的抑制速率最大,为8.51,该处理可作为现蕾后野火病的第一次防控药剂;第二次(8月4日)药后调查显示,处理1的抑制速率最大,为10.56,该处理可作为现蕾后野火病的第二次防控药剂;第三次(8月20)药后调查显示,处理B3的抑制速率最大,为14.76,该处理可作为现蕾后野火病的第三次防控药剂。

3 讨 论

野火病的防控整体按“农业措施为基、物理和生物措施為要、化学措施为辅”的原则安排部署,在科学施肥、健苗培育、规范移栽、不适用烟叶处理、规范打顶等技术执行到位的情况下,因气候条件变化导致野火病发生时,可选择科学的化学组配防控野火病发生,具体为:(1)烟株栽后15~25 d遇到连续的雨晴交替、且昼夜温差较大的气候条件,按团棵前野火病的防治方案,能够实现野火病的全程防控。(2)栽后45 d以后,遇到长期多雨寡照或采收中后期连续雨晴交替、昼夜温差大的天气,按现蕾后野火病的防治方案,能够实现野火病的有效防治[12]。(3)在现蕾期以后如遇到大风或冰雹等气象灾害突袭的情况,应立即启动现蕾后野火病防控措施[12]。

选择农药噻菌铜作为主药剂,并配套一定的营养调控物质,能够实现野火病的有效控制,这种结果可能源于3个方面:(1)噻菌铜施用后进入土壤中能改善土壤中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促进土壤腐殖质的合成与分解、加快土壤有机化合物的水解转化、推动土壤中的各种氧化还原反应,改善烟株根系营养环境,奠定烟株健康生长基础[9]。(2)噻菌铜喷施到烟叶表面,其中的铜离子与病原菌细胞膜上的阳离子交换,破坏病原菌细胞膜,降低病原菌代谢酶活性,从而使病原菌致死或失活[10]。(3)噻菌铜被烟株吸收,致使孔纹导管中的病源细胞壁变薄瓦解而死亡,抑制螺纹导管和环导管中病源的分裂阻碍病原菌的繁殖[11]。

4 结 论

综合各处理对不同时期野火病的防效及单次药后病情抑制速率的分析,可以得出烟草野火病的防治方案:在烟草团棵期以前,当野火病零星发生时,按首次20%噻菌铜悬浮剂1 000倍液,第二次1%诺尔霉素水剂1 000倍液+能量金800倍液+斯德考普1 500倍液,第三次20%噻菌铜悬浮剂1 000倍液,均叶面喷雾,每次施药液600 kg/hm2,间隔期10 d的方式进行处理,能有效控制团棵前野火病的发生与传播。在烟草现蕾以后,当野火病零星发生时,按首次20%噻菌铜悬浮剂+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第二次20%噻菌铜悬浮剂,第三次1%诺尔霉素水剂,均稀释1 000倍液,叶面喷雾,每次施药液750 kg/hm2,间隔期10 d的方式进行处理,能有效控制现蕾后野火病的发生与传播。

综上所述,以噻菌铜为主药剂,并配兑一定的营养调控物质和其他杀菌剂,能全程实现烟草野火病的有效防治。

参考文献:

[1] 王振国,丁 伟. 烟草野火病发生与防治的研究进展[J]. 中国烟草学报,2012,18(2):101-106.

[2] 陈德鑫,张 顺,田福海,等. 我国烟草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现状及对策[A].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长春: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 252-261.

[3] 魏代福,谭青涛,张广民. 防治烟草野火病的药剂测定与筛选[J]. 中国烟草科学,2010,31(2):42-44.

[4] 谈 文,吴元华. 烟草病理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5] 刘雅婷,张世珖,李永忠,等. 防治烟草野火病的药剂筛选及应用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28(2):109-111.

[6] 唐 明,谢 冰,程智敏,等. 宜宾烟区烤烟野火病的致病力分化、生物学特性及抑菌药剂筛选[J]. 烟草科技,2016,49(10):9-14.

[7] 丁 伟,谢会川,陈 涛,等. 构建保健一预警与系统控制一体化的烟草植保新体系的理论与实践[A]. 中国烟草学会农业专业委员会植物保护学组会议论文集[C]. 重庆:烟草学会,2011. 314-323.

[8] 宗兆锋,康振生. 植物病理学原理[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55-256.

[9] 汤 烨,陈志刚,曹明峰,等. 20%噻菌铜对植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2):121-123.

[10] 姚廷山,周 彦,周常勇,等. 应用铜制剂防治柑橘溃疡病的研究进展[J]. 园艺学报,2016,43(9):1711-1718.

[11] 吕旭健. 新型杀菌剂噻菌铜的应用技术研究及推广[D]. 杭州:浙江大学,2009.

[12] 王振国,肖 鹏,张钦松,等. 一种防治烟草野火病的方法[P]. 中国专刊:201410415332.6,2014-11-05.

(责任编辑:肖彦资)

推荐访问:野火 技术研究 病防治 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