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文化元素在动画课堂中开发与利用

中国动画早期制作的动画影片被称为美术片,而不是动画片,因为当时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不仅制作了动画,还制作了大量优秀的美术片,如剪纸,折纸,泥,木偶和木偶。并大量参考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风格,如水墨艺术风格,汉代瓦当艺术风格,壁画艺术风格,中国传统线条画艺术风格、剪纸风格、皮影戏风格、泥人风格等等。这些作品艺术风格多样化,融合了各种艺术手法用于动画片的创作,生产出了大量的优秀美术片。

以水墨动画为例,特伟先生的作品《牧笛》,该片以优秀的的水墨技术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不仅具有娱乐性,更具有很高的艺术性,片中几乎没有对白的出现,没有欧洲动画的搞笑与夸张,而是原汁原味的中国风。水墨勾勒出的山水、牛童、花草、树木等都有着精准的神韵表达、留白帧帧可以作为国画构图品鉴。没有刻意的动画语言表达,由水墨这种中国元素表现出了悠哉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每个国家的动画均有自己国家的人物、场景设计特点,辨识度非常高,日本人物与欧美人物场景风格设定区别一目了然,然而中国当代动画设计风格却偏向这两个国家,较于20世纪50至80年代,中国动画片将独具特色的民族审美情趣与电影艺术语言完美融合,开创了动画制作领域的“中国学派”的时代比起来,当代动画在教学环节就不够重视中国文化元素在课堂中的开发与利用。无论是在动画造型设计和场景设计上,甚至于剧本课程和学生毕业设计情节创作上,大多学生都有较强的欧美、日本风格。纵观学生作业,总能找到一些“影子”,“迪士尼”“宫崎骏”也是大家争相模仿的对象。

90年代后,粗制滥造、抄袭等问题不断出现,其实部分问题出现在动画课堂的设置上。作为一个动画教师,回忆起自己从接受动画教育的阶段,无论从人物造型设计课程还是后期的场景设计、分镜头设计、动画各类课程使用的资料均为迪士尼的原画、宫崎骏的原画集等,参考资料也几乎如此。在参加工作后引导学生思考和课堂教学中,能运用的中国元素类型素材较少,几乎很少能有完整的资料体系进行课堂教学。

我認为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从动画教学的这些方面渗透。

一是鼓励学生多研究传统文化的各个形式,从各方面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有取舍的选择对动画创作有利的部分。比如剧本创作参考老一辈大师的作品《铁扇公主》,表现形式和造型特点可以参照剪纸动画、水墨动画。在音乐方面,可以参照戏曲,并使用中国传统乐器进行配乐比如萧、古筝、琵琶、中阮等。从根本上三位一体,多方面去解决中国动画缺少中国元素,或者存在少量的中国元素,最后作品呈现在观众眼里争议较大,认为四不像这个问题。多引导学生,多看,多学多参考,可以在动画课程第一课,《动画概论》课程中就有相关内容的介绍,更有针对性、引导性,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二是开设一些中国传统元素课程,作为一个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让对传统动画感兴趣的同学进一步学习,开设国画、剪纸、泥人等课程,从而更好的为后续动画制作服务。

三是对学生的传统文化运用作品进行指导,教师要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了解,首先要求教师对传统艺术进行研究,能很好的给学生把握方向,要做传统艺术并非要把传统艺术的各种形式完全照搬到动画中,学生创造的作品总会出现很多问题,尤其是当学生尝试将中国元素运用到动画当中,很容易造成无论好坏都能一股脑的运用到动画当中去这种现象。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非元素运用的多就是更好的,而是要适度使用。让动画看起来既有意义、趣味性或者教育性,又合情合理并且富有中国风。

四是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与新兴技术并不违背。在教学中很多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并不能使用新型的技术比如3d效果等,事实证明,当你把3d技术运用到水墨动画中去,可能会创造出不一样的效果,《功夫熊猫》《花木兰》也并没有因为是外国人制作而被认为不是中国风,多观察,多吸收,把一切更好的融合才能将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动画中,运用到动画课堂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动漫产业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已成为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从剧本的主题到角色建模和风格定位,我们可以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和材料。它拓宽了中国动漫的发展轨路,丰富了中国动画的内涵。着眼于民族文化的探索和应用,将民族文化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将成为中国动漫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与美国和日本的成熟动画产业相比,中国动画缺乏良好的商业运作。 中国动漫必须转变行业的内在模式,重新进入传统文化路线,适应当前动漫产业的发展,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只有充分利用国家的民族文化元素,在传统中创新才是发展中国式动画的方式。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挖掘中国文化的内涵,以动画影片的形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程娅.谈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1.

[2]李玉,路合香.民间艺术在动画教学中的应用探微[J].艺术科技,2016.

推荐访问:浅谈 中国文化 课堂 元素 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