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无处不在

从“史前核反应堆”谈起

1972年5月的一天,法国一座核燃料处理厂的工作人员在对一块铀矿石进行常规分析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块铀矿石中的铀?鄄235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仿佛它已经“被利用过”。

随着进一步探究,一个“惊天秘密”被揭开:在这块铀矿石的来源地——非洲加蓬共和国某矿区,曾经存在一个核反应堆!这个反应堆与现代核电站的运行原理一模一样,只不过它“开工”的时间比人类制造出可控核裂变反应堆的时间早了20亿年,并且它持续运转了数十万年。

对于那些热衷于“神秘现象”的人来说,这个消息无疑很“给力”。不过可能会令他们失望的是,这个史前核反应堆和外星人、“失落的史前文明”什么的都没关系。事实是,在那远古的年代里,由于一系列有迹可循的地理变化,使得当地土壤中大量堆积的铀?鄄235浓度达到了3%——这正是核电站所用核燃料“低浓缩铀”的铀?鄄235浓度——于是,一个“天然核反应堆”自发地启动了。

日本大地震引起“福岛核危机”后,“反核”的声音高涨,甚至不少人认为核能的发现是人类打开了走向自我毁灭的“潘多拉魔盒”。其实,核辐射现象一直以来就存在于自然界,即便是令人担忧的核反应堆,也并非人类的“专有发明”。

地球上的所有物质都是由一种叫原子的微小粒子构成的,每个原子里面又“住”着电子、质子、中子等更微小的粒子。大多数物质的原子比较稳定,但有些物质的原子不大稳定,里面的“小家伙”很容易自发地“溜”出去,并伴随着能量的释放,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核辐射”,或者称为“放射性”。

我们在新闻报道中经常看到或听到的铀?鄄235、碘?鄄131、铯?鄄137等都是放射性物质,其中“铀”、“碘”、“铯”等是它们的化学元素名称,数字235、131、137等表明它们的原子核中包含了多少个中子。中子个数越多,原子的质量越大,就越可能具有放射性。

你去医院拍过X光片,就知道医院都有个“放射科”,在那里,医生利用放射性物质来进行医学诊断和治疗。在人类所受的核辐射总量中,仅有13%来自包括放射医学、核电站、核武器等在内的人工辐射源,那么另外87%呢?没错,它就来自你无可逃避的大自然。

躲不开的核辐射

具有放射性的物质广泛存在于空气、水、土壤和岩石中,隐匿于各种动植物体内,可以说是上天入地,无所不在。它们释放出各种射线直接照射在我们身上,或者趁我们呼吸、饮水、吃饭的时候偷偷溜进我们身体里。

在两次心跳的间隙,我们身体内有1万个原子核发生放射性衰变。在每一个小时里,有3万个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在我们的肺里消失,而它们就来自于我们呼吸的空气。在我们吃东西的过程中,会有1500万个钾?鄄40的原子核和7000个天然铀的原子核在我们的肠胃中发生衰变。

在每一立方米的海水中,每秒钟有1万个原子核发生衰变,因此,海滨漫步会使我们遭受额外的辐射。但若是离开海滩来到高山,情况恐怕也不会好转,西班牙一份检测报告称,站在比利牛斯山上受到的辐射比躺在西班牙海滩高出3倍。如果我们待在家里哪儿都不去,则会受到来自地面和建筑材料的伽马射线辐射。

除此之外,每天还有成千上万条宇宙射线会对我们产生辐射,它们是深空中黑洞、活跃星系或超新星的产物,经过漫漫的旅程来到地球。早期的宇航员报告说,来自宇宙射线的粒子发出的亮光,使他们在太空旅行中无法安然入睡。

植物的块茎例如土豆、番薯比它们生长在空气中的部分含有更多的镭?鄄226,一块500克的牛排中每秒钟发生45次衰变事件,而1千克水果则发生40次至90次。带给海鲜爱好者的坏消息是,海鲜中所含的辐射物质可能比其他食物的正常值高50%。

既然核辐射无处不在,为什么我们平时感觉不到它的危害呢?那是因为通常我们所受到的辐射量都极其微弱,不足以对身体造成危害。或者可以反过来这么想:假如我们连自然界这些无所不在的“本底核辐射”都经受不了的话,还有机会在这里谈论它吗?

这么说,绝不是让你轻视核辐射的危害。关键取决于“量”,人体一旦受到大剂量的辐射,后果将是非常可怕的。

1973年,山西忻州地区科委为了培育良种,从上海引进6枚钴?鄄60放射源。十几年后,科委迁址时将放射源封存,随后将原址移交给了环境监测站。1991年,监测站要盖楼,委托太原的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将放射源迁走封存。但是,由于钴源室管理员记错了放射源数目,技术人员从封存的井里只拿走了5枚金属圆柱体。第6枚放射源的下落从此没有人再去关心。1992年11月19日,新婚不久的泥瓦工张有昌在该建筑工地干活时,看到一个小小的金属圆柱体,在阳光下闪着亮晶晶的光,便捡了起来随手装进了外套的右口袋。就是这个金属块发出的极强的辐射,在仅仅19天的时间里让张有昌父子三人命丧黄泉,还伤害了他的妻子和她腹中刚长到第19周的胎儿,并前后影响了100多人。

张有昌一家的悲剧性案例已经被国际原子能机构收录,同样也值得我们记取。

你身边的“隐形杀手”

日常生活中,我们接受到大剂量核辐射的可能性不大,毕竟,发生核爆炸、核泄漏或者是捡到放射源的几率实在太小了。但是必须提醒你,在我们身边“潜伏”着两种常见的“辐射源”,它们是你我必须要重视的。

第一种叫“氡”。氡是天然放射性元素镭衰变的产物,这种放射性气体无色无味,你看不见也闻不到,却是一个“隐形杀手”——它通过人们的呼吸“潜入”人体后,衰变过程中辐射出α粒子,破坏细胞组织,从而诱发癌症。

氡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和地下水中,据科学家统计,人类所受到的天然核辐射总量中,有52%来自氡,因此想完全避开它是不可能的。也不必过于担心,在开阔、通风的环境中,它很容易被稀释。但要特别警惕的是“潜伏”在我们家里的氡——因为即使是最常见的建筑材料,例如木材、砖、混凝土,都会释放少量氡气;如果制砖的材料用的是火力发电厂或炼钢厂的灰渣,或者装修时用了天然花岗岩、大理石,则释放的氡气将明显增多;若通风再不及时,氡气就会在相对封闭的房间内越积越多,达到足以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浓度。

要对付这个“杀手”也不难:首先是在购买装修材料特别是石材的时候,要挑选符合国家规定的放射性标准的产品,必要时请专业人员进行检测;还有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保持室内经常通风。

另一种则是“大名鼎鼎”的香烟。地球人都知道,香烟里有尼古丁、烟焦油等有害物质。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烟草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吸收来自肥料、土壤和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比如钋?鄄210,当香烟燃烧的时候,这些放射性物质也被吸入肺里,每天吸一包烟的人因此受到的辐射比来自我们周围的氡气的辐射高3倍,一年下来相当于做了250~300次X光透视。

同时,吸烟者吸入的烟焦油也“帮助”放射性颗粒更容易沉积在肺部的支气管中,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科学家相信,这些来自烟草中的放射性物质是导致全球每年平均11700名烟民死于肺癌的诸多“凶手”中非常“狠毒”的一位。

别恐慌,也别轻视。这就是我们对于“核辐射”应有的态度。

推荐访问:核辐射 无处不在